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毅然决然地“裸辞”了

2023-07-07 12: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职 业 故 事 -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无数个版本的自己,所谓的“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个伪命题。

01 我为什么工作?

从读书到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快乐的。

相对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让我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因为爱好动漫游戏,我就去学习了日语,没想到这竟然成了毕业求职时的一块敲门砖。可能因为自己是理科生,又对工匠精神一直很推崇,所以我信奉要做就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不要半吊子。

作为ERP咨询顾问,刚开始工作的那段时间,我觉得干活本身就是快乐的、令人兴奋的。研究系统功能就像是打游戏通关卡,调研用户需求、梳理流程就像是在绘制游戏脚本,更大范围地了解物流、财务以及行业知识就好像是给游戏增加内涵和立意。更美好的是,有同样爱钻研、爱分享的小伙伴和我一起做这件事。大家不在乎工作时长,只是专注地研究系统、研究流程,分享专业知识,分享客户信息,探讨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案和沟通策略。

但是工作几年以后,尤其是跳槽到咨询大公司后,状况开始变了。那时我常常纳闷,为什么我这个工作了两三年的人就能做的事情,在大公司,那些工作了十几年的人却反而不会做?明明是搭把手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推三阻四,三催四请才能动一动?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人告诉我合同、契约的力量,有人告诉我流程、体系的力量,有人告诉我沟通的魔力,有人告诉我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重要性,也有人告诉我多元包容的意义,告诉我领导力的内涵。我逐渐知道了职场的复杂多样。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价值的判断也没有唯一的标准,很多事情甚至没有正确答案。这个时候,我到底在追求什么?我为什么工作?就成了自己心里挥之不去的疑问。完成了一个个项目,自己却越来越感受不到成就感,这种意义感的缺失困扰着我。

我是一个行动力比较强的人。即使脑子里面有一堆的疑惑,只要有几个差不多的点子冒出来,我就会先去尝试。所以,我会主动争取不同的工作机会,看看世界各地的人们工作的模样,体验下自己觉得似乎有意思的行业,通过各种性格测试探索自己的特质,寻找定位。

兜兜转转,我所有的尝试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个路标,那就是“接纳并向内求”。这也是设计人生所带给我的最大的礼物。“接纳”这个词经常被提到,但我为什么说这是设计人生带给我的呢?因为它把“接纳”这个词具象化了。具体怎么接纳?怎么就叫接纳了呢?这是些很玄、很棘手的问题。但在设计人生的体系里,我通过一系列的工具,在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故事的过程中,意识到并破除了卡点,自然而然地做到了主动接纳。主动接纳有别于被动接纳,它要求重构问题,拥抱各种可能性。它没有那种“我别无选择”“我应该”“我必须”式的压迫感,而是会促使我问自己:“是呀,现实就是这样的,所以这东西真是我想要的吗?想的话,那我为什么不做呢?”进而行动起来。

举个例子,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直想要做销售,但就是觉得没机会。领导也表示公司组织架构就限定了我们属于cost center(成本中心),即使有机会也不能自己签单。这让我很沮丧,觉得职业陷入了瓶颈。因为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没机会实践就意味着我想转换到相关职位时没有亮眼的经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盯着岗位是很难的,职称和薪资结构是没法说调就调的。只要我不介意自己没有销售提成,在本职工作不耽误的前提下,谁会管你去做别的什么事情呢?谁又不想有个免费的帮手呢?尤其是当我还能为公司带来商机时,哪个领导会不乐意帮忙牵线可以签单的跨部门同事呢?而我也名正言顺地加入到商机验证和签单工作中。经验积累多了,找我帮忙的销售同事就多了,其他公司销售或售前的招聘工作邀约也多了起来。而在这过程当中,我也发现了其实我并不是真想做销售,而是希望在更早的阶段参与企业面临的问题的梳理,帮助企业更好地厘清问题,规划立项,做对选择。用设计人生的“人生调音器”这个工具来说,就是我想要的其实是提升影响力和表达力。

02 我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疫情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只骆驼就是自己对工作的痴迷。因为疫情激发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我们这个行业的单子反而比之前多了起来。又因为疫情引发了人员的变动,远程协作让工作中人与人的关系、交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从事的工作本身就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而当出差和面对面的交流要素被排除之后,一封封邮件,一通通电话,似乎让工作的本质更清晰地暴露了出来。

当家人半夜起来,看到仍在加班的我,或是摇头叹息又或怒斥我不懂得爱惜身体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是呀,我为什么要这么忙碌?真的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做吗?真的非我不可吗?到底哪些事情是我感兴趣的,而哪些仅仅是责任所在?如果我对工作有责任感,那我对家人的责任感呢?对我自己的责任感呢?想起自己在父母生病时没能陪伴左右,却还让他们反过来担心我会不会过劳死,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儿,内心充满自责和空虚。终于,随着某个项目告一段落,我“裸辞”了。我需要停下来,好好看一看、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也许有人会说,“裸辞”风险太高了,不该这么冲动,应该先请假,或者停薪留职、骑驴找马。我想说,这正好又是设计人生深得我心的另一个点,那就是方法不是唯一的,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别人的成功经验需要去听,但听的不是结论,而是他们尝试的背景和过程。我并不需要找到我最热爱的事情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往往一个“最”字就封住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打击了我们的信心。

设计人生反复提醒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无数个版本的自己,所谓的“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个伪命题。我们可以用设计思维去设计验证那些吸引我们、让我们心动的事情。在尝试行动和讲述自己故事的过程当中,我们会越来越清晰地体察到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喜欢的。就像我为什么这么毅然决然地“裸辞”了?因为根据那时的情况,首先,我可以判断这个风险我是可以承受的,半年到一年内如果想要重拾一份差不多性质、工资的工作,不是大问题。其次,我就是想体验一下没有雇佣关系的人生。没有公司的平台光环,我能做些什么?没有系统安排好的评价周期和目标阶梯,我的每一天会如何开启?我会如何和家人朋友相处?这段自由的时间让我发现自己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需要工作。我其实不喜欢时间表塞得满满的,我喜欢适宜的、因需要而动的节奏,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非必要不行动”。

空下来后,在和家人聊天的过程中,我竟然听到了很多从未知晓的故事,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很多信念和行为模式。我感到自己和家人走得更近了,他们和我都变得更好了,我甚至还有了想写一本家庭故事集的冲动。和朋友聚会也不再是匆匆忙忙的了。想到了就去她的咖啡店里坐一会,喝一杯,聊一聊,感恩遇到新的缘分。也可以相约工作日去看画展,人少安静,边看边感慨多年的相识相知,各自的尝试和收获,也可以盘算一下一起做些什么喜欢的事。

也有朋友会来向我诉说在职场中遇到的各种不快或纠结,希望我的经验能给他们一些启发和激励。我也会去拜访一些正在开创自己事业或在新领域尝试的前同事们。不论境遇如何,大家都为找到方向并跟随自己的内心而充满力量。我看到了充满个性的、积极的人,而不是一个个目标、一件件事。

我还发现自己就是喜欢学习,学习的过程本身就让我感到快乐。敏捷教练、爬虫、ICF教练、五行八字、咖啡等等。有人问我,你学这么多有什么用呢?也没看你赚大钱啊!我曾经也因此困扰过,我觉得自己学了很多,但似乎没什么成就。但现在我可以很坦然地回答了。设计人生里有一个工具叫“爱乐工健”。它让我们从爱、娱乐、工作、健康四个维度来给自己的生活状态打分。学习到底算是娱乐呢?还是工作?还是健康呢?其实学习可以划分在不同的维度里,学习目的和意义都是我们赋予的。如果以赚不赚钱来判断要不要学,那目的本身就是赚钱,而学习只不过是一个步骤而已。而我在前文提到的这些学习对我来说更像是玩一场真人游戏,类似于现在流行的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我的关注点反而在不要沉迷和上瘾上。

当然,学习作为一种娱乐体验,也常常能带来一些意料外的收获,比如,让自己规避很多不成熟的创业冲动。我相信,拥有一家咖啡馆是很多人都会有的小梦想吧?我也不例外。但是因为学习了咖啡制作,和很多的咖啡店老板交流以后,我发现开咖啡馆这件事并不那么吸引我了。我讨厌洗杯子、打扫卫生,也不喜欢为了凑热度而去开发各种猎奇的特调。我喜欢的是精致有创意的空间设计,喜欢的是懂咖啡的人聚在一起交流咖啡豆的来历、对咖啡处理方式的探索,比较和分享不同的冲泡手法带来的不同口感。这不限于咖啡,也可以是其他很多东西。我知道了我的关注点是“美”“专业”和“交流”。

我开始意识到“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这个问题也不再那么困扰我了。一旦开始真正地接纳并相信人生是有多种可能性的,便不会执着于思考它的最终形态。相对地,我会更珍惜自己的每一次心动,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好奇心和恐惧感,专注于当下,专注于自己马上就能付诸行动的事情,保持对过程和结果满意度的觉察并及时调整行为。

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提到的“既要看到世上的奇珍异宝,又要永远不忘记自己勺里的那两滴油”,这样的人生就是我想要的人生。

原标题:《我毅然决然地“裸辞”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