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官手记】这场庭审中,双方当事人为何都不说话?

2023-07-06 17: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对不起,你所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手机里再次传来提示音。这个案子是一起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标的额不大,案情也不复杂,可是被告人为什么总是不接电话?我十分疑惑。

我立即联系了原告的律师,希望从他那里能了解更多的案件信息。“法官,这个案子的双方当事人是特殊人群,都是聋哑人。”听完律师的解释,我恍然大悟。我立即打开手机微信,申请添加两位被告为好友。果然,对方很快就通过了验证。

“你好,请问是小温吗?我是石屏法院立案庭的法官。”终于,我与被告人取得了联系。在了解了双方的意见后,我们本想组织庭前调解,但因双方争议较大,未能如愿。案件只能开庭审理。

“杨哥,这个案子当事人都是聋哑人,我们说话他们听不见,这可怎么办?”

“去特殊教育学校请手语老师来帮忙吧,一定要让他们在法庭上‘听得懂’。”

案件如期开庭,在庭审中,为了避免双方当事人看不清楚,我请手语老师到审判席上为双方当事人翻译。同时,我特意放慢语速,有序控制庭审节奏。

小温和小代是一对聋哑恋人,因生意需要,便向朋友小李借钱。同为聋哑人的小李爽快地答应了二人的借款请求,陆续向二人借款5万余元。起初,小温和小代还能按时还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开始拖延还钱。因小温和小代迟迟未能还款,小李无奈之下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手语老师同步准确翻译,为庭审各方架起了一座无障碍交流的桥梁。在他的帮助下,庭审中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交代、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各个环节得以顺利完成。

最终,法庭查明了案件基本事实并掌握了双方当事人真实想法,并根据事实证据,依法作出判决。宣判后,二被告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案件就此得到圆满解决。

当司法照见真情,再多困难也将得到化解。聋哑人作为特殊困难群体,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在司法审判中,我们一定要能看见人群中的少数,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宗旨,用温情司法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更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

推荐阅读

原标题:《【法官手记】这场庭审中,双方当事人为何都不说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