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扔掉的外卖餐盒,都去哪里了?

2023-07-05 18: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年来,动动手指点个外卖

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日常生活

外卖行业的井喷式发展

在为大家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产生了大量的外卖垃圾

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日前,《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实施,要求外卖平台和外卖企业定期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

那么,点外卖产生的

塑料垃圾现状如何?

回收是否方便?

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数量大、清理难……

正午时分,记者在北京街头观察发现,不少路边垃圾桶里都有外卖垃圾,有的还带着残羹剩饭,给环卫工人增加了不少工作负担。

一名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告诉记者,外卖垃圾里除纸质包装外,其他塑料垃圾都无人问津,主要原因就是嫌脏。“餐盒里面有油,淌得哪都是,一般收购站老板都不要。”

据一生活废品收购点回收人员介绍,他们只收购一种带PP标志的白色透明聚丙烯餐盒。一公斤收购价格1.8元,“不仅要求清理干净,一次至少要凑够三五公斤,也就是百十个的量才好称重。”

而要在各式各样的外卖垃圾中分辨清理出这种餐盒,并不容易。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外卖产生的塑料垃圾,都汇入了其他垃圾,最终被焚烧处理。

塑料餐具应减量,外卖要避免过度包装

塑料餐盒难替代

目前,塑料可替代材料主要为纸质材料和可降解塑料。记者走访发现,一些西餐和冷鲜食品选用纸质餐盒较多,大部分中式餐饮企业还是选用传统塑料餐盒。

另外,可降解的一次性吸管已逐步普及,可降解餐盒却并不多见。专家介绍,可降解塑料存在耐热性和力学性能较差、产能不足、销售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导致餐盒市场接受度不高。外卖行业从源头减塑,首先是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消耗。

外卖包装过度

记者观察发现,很多连锁餐饮商家的外卖包装袋,都选用印刷精美的无纺布袋。而这些原本可重复使用的厚重包装,大都在一顿餐后直接丢弃。

专家表示,无纺布等同样含塑料成分。杜绝过度包装,更需要监管部门和外卖平台形成合力。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外卖用户已增加到5.2亿。

报告显示,我国主流互联网外卖平台订单量从2015年的17亿单增长到2020年的171.2亿单,消耗(废弃)的塑料从2015年的5.7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57.4万吨,五年增长十倍。每年有多少外卖塑料垃圾被回收,还没有官方统计。

6月20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的《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要求↓

餐饮经营者提供打包或外卖服务时,应合理选用替代产品或合规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含外卖平台)企业和外卖企业应当每半年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

减塑”还需“捡塑”

专家表示,有效控制外卖垃圾塑料污染的问题,目前来看最好的方式是回收和利用。

今年年初,广东深圳启动商务写字楼外卖包装垃圾分类回收项目试点。

试点写字楼里,增设“外卖包装垃圾”专用垃圾桶——员工将外卖食物残渣倒进厨余垃圾桶后,外卖包装都被单独收集送去回收利用。目前已覆盖深圳86栋商务写字楼,每天回收外卖餐盒量近1000公斤。

2020年7月,福建厦门修订《厦门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规定外卖餐盒被列入低值可回收物,不再视作其他垃圾。

在试点小区,居民外卖里的塑料餐盒、餐具和塑料袋都会被集中回收,运往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的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无需人工分拣,全部进入智能化分选平台。今年4月,分拣中心正式达产以来,每天分拣的低值可回收物可达50吨。

今年5月,一家外卖平台发布了《餐饮外卖绿色包装解决方案》,为蛋糕、咖啡、轻食等六大品类商家提供外卖包装可回收、可降解或可重复使用解决方案。

专家表示,该方案只是一个推荐引导方案,相关部门应协调不同平台同步发力,督促平台外卖商家加快升级绿色包装。

同时,减少外卖塑料污染,消费者的参与尤为重要。郊游时餐盒垃圾不随意丢弃,自觉垃圾分类,用餐时尽量堂食或选择“无需餐具”等,都会对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原标题:《你扔掉的外卖餐盒,都去哪里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