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8
  • +1

今天,双喜临门!

2023-07-05 17:41
湖北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是个好日子!

双喜临门!

世界首例人工环境下繁育成功的

长江江豚“淘淘”,今天18岁!

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创始人陈佩薰老人

也迎来了她的96岁生日!

祝陈佩薰老人和江豚“淘淘”

生日快乐

2005年,“淘淘”出生时,陈佩薰和“淘淘”一家三口同框。海报制作:孙瑞

01

大明星“淘淘”

聪明伶俐,儿女双全

▏ 小档案 ▏

姓名:淘淘

性别:雄性

出生日:2005年7月5日

出生地:武汉白鱀豚馆

标签:小明星、机灵鬼、小脾气、暖男。

特征:眼大明亮、额隆突出、体态匀称、活泼好动、学习能力强、有小脾气、对雌性温柔谦让。

简介:“淘淘”是世界首例人工环境下繁育成功的长江江豚,自幼备受关注和宠爱,是江豚中的“大明星”;有些娇气,吃鲜鱼要直接喂到嘴里;聪明伶俐,是白鱀豚馆训练项目完成度最高的江豚;有小脾气,不高兴时会吐水表示抗议;暖男一枚,唯一陪护雌豚怀孕至临产的成年雄性江豚。

儿女双全

江豚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日益成熟

江豚 “淘淘”。

2005年7月5日,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内,世界首例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淘淘”出生了,爸爸是来自天鹅洲的江豚“阿福”,妈妈叫“晶晶”。“淘淘”的到来为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在人工繁育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江豚“淘淘”和妈妈“晶晶。

嘴角上扬,江豚天生就拥有一抹微笑。

“淘淘”慢慢长大了,科研人员为促使“淘淘”成功参与繁殖,建立了饵料营养辅助、主动行为激发、主动群体组合、自然繁育环境营造等多项繁育辅助技术。2020年6月3日,雌豚“洋洋”成功诞下一头雄性小江豚。去年,经过全球征名,取名为“汉宝”。2022年6月27日,又有好消息传来,雌豚“福久”诞下一头雌性小江豚“F9c22”,被大家昵称“小久久”。

“小久久”和妈妈“福久”。

江豚一般平均寿命25岁-30岁。从出生时濒临死亡,到如今儿女双全,“淘淘”在豚馆内生活了18年,为长江江豚保护的生理学研究、声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科研贡献。二代江豚“汉宝”和“小久久”,也标志着现已构建起成熟的长江江豚人工饲养繁殖技术体系。

大明星“淘淘”

多次为江豚代言

江豚“淘淘”。

长江江豚是长江大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的典型代表。在去年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上,江豚“淘淘”登上人民日报整版大图片。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发布的主题海报上,长江江豚一家三口在水中游动,其中一头江豚就是“淘淘”。

长江日报高级摄影记者高宝燕,拍摄了江豚“淘淘”出生、成长的全过程,多次拍下了它们一家三口相游相伴的温馨场景,“淘淘”一家三口温馨相伴的照片《温馨一家》登上了中国邮政发行的《长江经济带》特种邮票,出现在第一枚《共抓大保护》邮票上。

江豚“淘淘”温馨的一家三口,这张照片在2018年登上了中国邮票。

非洲塞拉利昂共和国发行《濒危动物》小全张之“长江江豚”,所用照片的原型就是高宝燕拍摄的淘淘一家三口。

2016年8月,高宝燕创作的少儿科普摄影书《江豚淘淘》出版,全程记录了人工饲养江豚“淘淘”的成长历程。“淘淘”一家三口的温馨场景,感动了很多人,也让更多的人感悟到,保护长江江豚,就是保护长江生态。

少儿科普摄影书《江豚淘淘》出版。

有责任、有担当

“淘淘”为江豚繁育立下汗马功劳

目前,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内共饲养有11头长江江豚,其中4头是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分别是“淘淘”“e波”“汉宝”和“小久久”。

“淘淘”的出生让人类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到人工饲养环境下出生的江豚的整体成长状况;通过对“淘淘”18年的跟踪训练,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的科研人员收集到一系列江豚生理及生物学数据,为江豚的生理保健及保护实践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科学支撑。

人工饲养,保证充足营养。

“淘淘”为白鱀豚馆江豚繁育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同时,也为江豚人工繁育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科研人员从“淘淘”及其小伙伴的参与人工繁育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和掌握了江豚在人工环境下的生长、交配、妊娠、生产以及产后护理技术,为江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如今,“淘淘”继续在人工繁育科研技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开启了人工繁育的新征程——人工采精。

02

“科海女杰”陈佩薰

中国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创始人

生日祝福,还要送给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创始人陈佩薰老人,今天也是她的96岁生日!

生日前夕,长江日报记者专程带着陈佩薰和江豚“淘淘”一家三口同框的照片,去看望老人。

陈佩薰在病床上看自己和江豚“淘淘”互动的照片。摄于2023年6月30日

陈佩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她在前半生克服重重困难闯荡“江湖”,实地调研鱼类生态,编撰了我国长江鱼类生态第一书—《长江鱼类》。在知天命之年,她服从国家工作需要,转而从事白鱀豚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开拓了我国淡水豚类学的新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建康先生称赞其为“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科海女杰!

开创我国淡水鱼类生态学研究新领域

陈佩薰于1927年出生于长沙。1950年从武汉华中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北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病虫害系工作。1952年被选拔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修,从此便在水生所扎下了根,与长江结下了缘。

她先后学习鱼类学、鱼类分类学和水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同事们在梁子湖开展实验,经历3年摸清了经济鱼类江湖洄游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开创了我国淡水鱼类生态学研究的新领域。

成功救治了白鱀豚“淇淇”

白鱀豚“淇淇”。来源:中科院水生所

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对于长江珍稀动物白鱀豚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由我国自主开展白鱀豚研究迫在眉睫。1978年,中科院决定由水生所组建一个白鱀豚研究组(现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时年51岁的陈佩薰被“点将”成为组长。

1980年1月12日,研究组同事从城陵矶收购站把一头受伤的白鱀豚运回了水生所,并在毫无养豚经验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摸索和尝试将其成功救治。这就是我国第一头也是唯一一头长期人工饲养的白鱀豚“淇淇”。

从1980年1月12日到2002年7月14日,淇淇在人工条件下存活了22年185天。“淇淇”的出现为陈佩薰及其团队开展白鱀豚的行为生物学、血液生理学、生物声学、繁殖生物学、人工饲养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也使得陈佩薰意识到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推进我国鲸类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

陈佩薰老师佩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留影。(2019年12月于上海) 来源:中科院水生所

陈佩薰意识到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推荐刘仁俊、王丁和王克雄参加英语培训,攻读学位,出国进修。这三位科学家相继学成之后,分别成为白鱀豚研究组的第二任(1991年-1996年)、第三任(1996年-2019年)和第四任(2019年-至今)组长,并逐步把我国鲸类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1991年陈佩薰退休,依然坚持学习,笔耕不辍,编撰了《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1997年出版)。2005年,陈佩薰将自己近五十年的科研生涯与论文著作整理成一本珍贵的回忆录—《风雨长江五十载—陈佩薰与白鱀豚研究》(2007年出版)。

从1978年至今,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走过了45个春秋。从陈佩薰开始,学科组坚持持续开展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护技术体系,并进一步拓展了包括中华白海豚、东亚江豚、布氏鲸等在内的沿海鲸豚类研究领域。

江豚的微笑治愈着人们

呼唤起人类与自然

共生共存的美好愿景

让我们一起

守护长江江豚

保护母亲河

文章经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撰文 甘娟 高宝燕 万晓玲

摄影 除署名外,江豚图片均为长江日报记者高宝燕摄

通讯员 周硕 彭博炜 叶宛玲

实习生 夏晓璇

编辑 甘娟 夏晓璇

来源 中科院水生所 武汉发布

原标题:《今天,双喜临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248)
    发表
    热评论
    自投罗网😂
    2024-01-18 ∙ 北京
    回复
    举报
      50万就被发现了👍
      2024-01-15 ∙ 浙江
      回复
      举报
        颠覆了我的认知
        2024-01-15 ∙ 甘肃
        1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自投罗网😂
          2024-01-18 ∙ 北京
          回复
          举报
            50万就被发现了👍
            2024-01-15 ∙ 浙江
            回复
            举报
              颠覆了我的认知
              2024-01-15 ∙ 甘肃
              1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30℃要来了?
                • 外交部:美打压我半导体产业损人害己
                • 2024年550余起拐卖案被侦破
                • 毕马威:一季度中国经济持续修复,今年货币与财政配合将更为积极
                • 阿里万相视频生成模型开源,能在消费级显卡运行
                • 指每年的三月和四月,是求职和招聘的黄金时期
                • 中国导演霍猛在2025年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奖项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