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苏州门户,站C位的是他!
迎来送往的苏州火车站
每天都有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被矗立在南广场的
八座雕像深深吸引
他们分别是
范仲淹、白居易、泰伯、
言偃、顾炎武、祖冲之、
孙武、伍子胥
其中
坐南朝北,气宇轩昂
位居C位,最为醒目和耀眼的
正是范仲淹
习近平总书记
曾在多个场合引用范仲淹的诗句
讲述为官之道、为学之道
对于这位苏州先贤
苏州人更是感念至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谥号文正
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命运悲苦
两岁丧父,家道中落
但他志向远大
一心读书报国
在山东章丘醴泉寺求学时
他把自己关在山洞里
常常通宵达旦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时年27岁的范仲淹中了进士
由此开始了近40年的仕途生涯
早年的贫苦生活
使范仲淹同情民间疾苦
每到一地任职
他都兴修水利,保土安民
天禧五年
33岁的范仲淹被调到
泰州海陵西溪镇做盐仓监官
海堤多年失修
遇上大海潮汐
冲毁盐场,淹没良田,百姓流离失所
范仲淹一再上疏建议修复海堤
后被任命为兴化县令
带领数万民工日夜筑堤
3年后,一条150里的捍海大堤
横亘在黄海滩头
当地百姓感念范仲淹的功绩
将此堤命名为“范公堤”
后人作诗怀念范仲淹
“海水有时枯,公恩何日已?”
范仲淹一生为政清廉
体恤民情,刚直不阿
宋仁宗庆历三年
范仲淹任参知政事
在仁宗皇帝变革政局的要求下
范仲淹很快呈上了
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
“庆历新政”
核心是精简官僚机构,选拔精英人才
为撤换不称职地方长官
范仲淹派出大批按察使分赴各地
将贪官污吏的姓名从班簿上勾掉
虽然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
在保守势力的阻挠下失败
可实施的短短数月
却令宋朝政治局面焕然一新
也不同程度改变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朱熹曾称赞范仲淹
“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像 位于苏州天平山景区
尽管屡遭贬谪
历经数十年宦海沉浮
范仲淹由“处庙堂之高”的参知政事
贬任为“处江湖之远”的
邓州(今属河南)知州
但心系黎民、为民请命
的济世情怀一生未变
其《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是他一生爱国为民的写照
范仲淹在苏州:兴水利,办学校,建义庄
宋仁宗景祐元年六月
范仲淹贬官睦州后移治平江(今苏州)
不过第二年即被召回京师
但这一年对苏州百姓来说
已是遗泽千年
兴水利
范仲淹到来时
此时太湖地区
正遭受严重的水患
范仲淹在给晏殊的信里写道
“灾困之氓,其室十万,疾苦纷沓”
范仲淹不分昼夜地往来于灾区
实地踏勘查找水涝频发的原因
并“力破浮议”
向东南方向疏导吴淞江,加固堤围
向东北方向开河、置闸
使太湖水分流入海
也正是从那时起
太湖流域建立起泾渎港汊纵横交错
塘浦圩田井然有序的农田水网系统
这里逐渐成为了天下粮仓
办学校
范仲淹不仅是一位
颇有建树的水利专家
还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
他曾说
“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在苏州任知府期间
范仲淹在南园买下了一块地
准备盖住宅
风水先生来看过后告诉他
这块是风水宝地,若在这里盖住宅
范家子孙后代将“踵生卿相”
范仲淹听了之后十分高兴
他说,与其让我们一家富贵
不如让苏州的读书人都富贵起来
于是把这块地捐出,创办苏州府学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学校
“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
范仲淹不仅亲自授课
还请来许多名儒传道授业
一时间盛况空前
影响遍及全国
此后,宋朝各州县
都以苏州府学为样板
开始大办学校
人才大量涌现
今天的文庙,就是当年府学所在地
建义庄
晚年的范仲淹
终于有了一些积蓄
他始终惦记着族人
一天做梦,梦到了族人生活艰辛
他倾尽一生所得在苏州成立了范氏义庄
托他的族兄买下了千亩良田
用田地的产出
作为资助族人衣食住行的来源
苏州景范中学
是范仲淹创办的义庄旧址
景范中学的名字由来
正是景仰范仲淹之意
如今千年过去了
这里的学生
仍泽养着先贤遗风的沐浴
皇佑四年
64岁的范仲淹旧疾缠身
感觉大限将至
向宋仁宗呈上《遗表》
念念不忘的仍是邦国兴衰
他对“事久弊,
则人惮于更张”深感忧虑
对自己“功未验,
则俗称于迂阔”深表遗憾
至于身后之事,只字未提......
先忧后乐,范公痴心
在岁月的荡涤下愈发可敬
古语说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但范仲淹的君子之泽
不止是造福一方的水利建设
义庄、府学的创制
更在于他
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的道德风范
这样的道德风范
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柱石
而在每年秋天
天平山红枫染尽的时候
苏州人都要去天平山赏枫
走过脚下的范公祠
看一眼先忧后乐坊
在苏州人的心里
千年前的那位乡亲
早已站成了一座山的形象
原标题:《苏州门户,站C位的是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