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频|杨联芬: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孔乙己

杨联芬
2023-07-05 11:02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孔乙己是鲁迅笔下塑造的一个特别的人物,很成功,在一百多年后,还是常被人提起。那么鲁迅为什么写这样一个人物?本期视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联芬教授继续讲鲁迅,谈谈他笔下的孔乙己。

杨联芬教授谈孔乙己(05:25)
《孔乙己》讽刺什么?

《孔乙己》是鲁迅《呐喊》里的第二篇小说。鲁迅小说里面有一种人,用陀思妥耶夫斯基一部小说的书名来说,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呐喊》,鲁迅/著,北京出版社

鲁迅说,孔乙己是咸亨酒店里穿着长衫的,唯一站着喝酒的人,因为酒店的格局如此,打短工的劳动者往往也没多少钱,有了一点钱呢,来喝一碗酒,就站在柜台上,喝了就走;有一点钱的这些穿长衫的,他们就可以踱到里面的那间屋里去坐下要酒要菜,慢慢地吃。这个看起来好像是对孔乙己的一种讽刺,但把《孔乙己》通篇读下来,你感受不到鲁迅是在讽刺孔乙己,而是在讽刺一种社会制度,把孔乙己这样善良的人培养成一个无能的、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和正常心理的畸形的人。他暗含的讽刺,是指向这个社会制度的,而不是指向孔乙己的。

孔乙己读书求学,想要考取功名,这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这个科举制度、社会制度,只设计了一条路,让人只有通过读书求取功名才可能获得一种阶层的提升,才可能获得一种有尊严的社会地位。孔乙己就是这种制度下的一个受害者,这种教育制度下的一个结果。这种教育制度只保障少数成功者,就是说,你读书,成功地考取了进士,你就可以做高官,就可以衣食无忧,可以有国家的俸禄,你的一切都有保障了;考不上的失败者呢,就像孔乙己,任人侮辱,任人嘲笑。

鲁迅对孔乙己态度

孔乙己,他很善良,没有钱,有点钱才来喝酒,有一点茴香豆,他还要分给孩子,一人一颗。他怕孩子们给他抢光了、舍不得的时候,他也不会伤害孩子,他说“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让孩子们觉得他很可笑,然后孩子们“轰”的一下就散了。你看,孔乙己的性情是很温和的,他是很善良的人。

《孔乙己》连环画封面,程十发/绘

他跟小伙计搭讪,问他:“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你知道吗?”他想跟人搭讪,渴望社会交往,希望别人尊重自己。有的人说,孔乙己说这个茴香豆有四种写法,好像是一种清高、一种显摆,显示他读过书。他有一点显摆吗?有一点,但他这个显摆不是说他盛气凌人,比别人高明,而恰好是说,他还是有一点长处,不要随意地欺凌他,随意地奚落他,弄得他无地自容。实际上,是一个弱者的社交渴望。但是那个小伙计呢,白他一眼,根本不理睬他。鲁迅设计的这个小伙计,其实是反讽。

大家戏弄了孔乙己,把他当做逗乐子的一个材料以后,他说,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种快活是鲁镇的这些人们的,并不是鲁迅的,也不是读者的,我们感受到鲁迅对于孔乙己的一种同情,一种怜悯。

《孔乙己》给我们的反思

孔乙己没有什么生活能力,他只会读书,由于没有求取到功名,就帮人抄书,但是抄书呢他又抄不下去,常常是有头无尾,又被人诟病,说他品德有问题。其实他是心理有问题,他不但丧失了生活的能力,还丧失了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心理,心理不健全。包括他偷书也是,虽然他说“窃书不算偷”,他也不是偷去卖,他也不是偷取人家的财物,他就是想看书,但是又没有钱。社会没有那种供读书人读书的公共图书馆,他只好偷。

他说“窃书不算偷”,其实也表达出孔乙己他还是有一种基本良知的,他也知道这个偷是不对的,但是他要挽回自己的尊严,就说我只不过是窃书,他想给自己辩解。在鲁迅笔下写出来,我们看挺可怜的,当然也不赞同他偷书,但是你不会去说他有多么坏、多么恶,而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有问题的教育制度,塑造出孔乙己这样一个畸形的、心理失能的人,我们反省的焦点,不应是指责孔乙己,而是同情他。如果我们觉得这样的社会现象让人觉得悲哀,那要反思的就是我们要如何避免产生孔乙己这样的不健全的受教育者,而让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这是鲁迅的《孔乙己》给我们的一种启发。

    责任编辑:顾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