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文榆林丨当四合院与民俗邂逅,这座博物馆藏着榆林的“前世今生”!

2023-07-03 2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culture

城市的四合院是城市的脉络,它见证了朝代更迭,记录着这座城的兴衰。在塞上大地,“长街十里,城扁街宽,坚厚的墙垣,宽敞的庭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老舍先生对于榆林的礼赞也成为这座城市最深厚的底色。

作为塞上名城,榆林是极富韵味的——有廊亭飞檐的韵味、街道巷陌的韵味、岁月静好的韵味、古色古香的韵味。在这座城市,重檐画廊无不充满了历史厚重感,而这一切韵味皆汇聚于独特的四合院中。当四合院在时光的流转中承载民俗文化的韵味,老榆林民俗博物馆,展示那刻在岁月里的沉寂与沧桑。

历史悠久,人文情怀

从明代中央政府开始大力建设这座九边重镇起,榆林四合院就与军事城防体系、衙署、街区、庙宇等同时出现。明清以来,榆林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方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可以说,榆林四合院,不仅是文化的传承,给现代人体会古代文化内涵的一个场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穿梭在最赋有塞上风情的街巷里,遇见各种多姿多彩的胡同四合院,厚重而深邃。一座座四合院,似在诉说着老榆林的历史。走进其中,闹中取静、典雅舒适的建筑,似是一个端庄的古典闺秀,在古典传统的风情中带着悠然平静而温暖的感觉,如穿越了千年时光而来,浓郁的文化气息也迎面袭来。

榆林四合院,以一砖一瓦作为一纸一墨一笔,记载着榆林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院中的青瓦红窗,游廊上的油漆彩绘,带给每一个到这里的人最正统的榆林日常生活场景和最有味道的“小北京”韵味;看着四方天空在繁茂的树叶中影影绰绰,这段千古悠久的旷世之情唯美而真实……

非遗技艺,精雕细琢

每当漫步在街道巷陌,四合院的古色古香总能带给人震撼,而其院落中装修、雕饰、彩绘等精美的图案,又仿佛清晰地记载着历史中的轮廓,刻着时光流逝后所有深刻的记忆。在榆林四合院的装饰艺术中,砖雕、石雕、木雕艺术占有相当重的份量,一砖一瓦、一柱一梁,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

榆林四合院装饰上常见的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镶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徜徉在榆林的四合院,会发现院内装饰的数量之繁多、选择题材之广泛、表现形式之新颖,处处展现出中式四合院风格的雅致格调。能工巧匠在砖、石、木构件上通过精雕细刻的艺术手段去描绘生活、抒发情感、寄托理想,创造出不朽的艺术佳作,也为榆林的传统文化长卷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民俗文化,时光印记

博物馆是古代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是历史记忆碎片的整合,更是一座城的眼睛。在榆林,历经百年的明清院落色彩依旧华美,而老榆林民俗博物馆(四合院展区)也在田丰年巷展开了它千方万华的文化沉淀。在这里,推开印刻着岁月痕迹的老木门,穿梭光影历史,能触摸尘封在岁月里的榆林往事。

走进博物馆,第一印象是古色古香,院落古朴雅致。这里收集了许多老家具、老生活用品和老生产工具,有老一辈人婚嫁用的红箱子、老式衣柜、粮票等各种老物件,遥远又熟悉。这里既是了解榆林民俗文化、延续邻里情感的“文化博物馆”,也因其古朴厚重的四合院院落、原汁原味榆林民俗文化的集中陈列展现,而充满温度和活力。

在这座普通的四合院中,老榆林民俗博物馆是一种民俗、一回邂逅、一份眷恋、一方乡土,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凝聚成充满温暖情怀的榆林记忆。在这里,多元素构筑的民俗文化,榆林民风融合的璀璨风华,一方水土养育的人情世故,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震撼心魄的榆林民俗文化风情画,方寸之间,一览千年。

四合院不仅是传统建筑的殿堂,也是家乡情怀的延续。榆林的四合院有一种神秘的美,在这里,收藏着或为人们津津乐道、或不为人知的传说,也呈现着老榆林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这一方院落,见证了塞上榆林历史的更迭演变,一砖一瓦之时、一榫一卯之间,凝结着榆林文化的精粹。

来 源: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原标题:《人文榆林丨当四合院与民俗邂逅,这座博物馆藏着榆林的“前世今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