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气候与餐桌|咖啡、巧克力的快乐要没了,我们该怎么办

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2023-07-05 16:43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炎炎夏日已经来临,除了人类在遭受高温的炙烤,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在受煎熬。你可能没有意识到,那些即将成为你口中美食的食材也有“中暑”的危险。比如,提神续命的咖啡、清凉解暑的橙汁和甜蜜美味的巧克力。《地球不在乎:被气候变化毁掉的餐桌》一书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未知的全球食物图景,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可能会在未来变得越来越稀缺。 

《地球不在乎:被气候变化毁掉的餐桌》书封

持续减产的咖啡

从2010年以来,全球咖啡豆产量持续下降,因为主要的咖啡产区位于非洲和巴西,而那里的温度在不断上升,特别是昼夜温差越来越小,直接影响了咖啡树的生长,咖啡园不得不迁移到海拔更高的地方。

有研究预测,如今的咖啡王后——阿拉比卡咖啡——未来将遭受严重打击,这种咖啡豆最佳的生长温度在18-24摄氏度之间,如果温度长时间超过30摄氏度,其生长就会停滞。

阿拉比卡咖啡

此外,极端气候越来越多,高温把咖啡叶晒焦了,空气湿度上升则会引发更多病虫害,比如一种可怕的真菌——咖啡驼孢锈菌。这些影响不仅降低了咖啡豆的产量,更是提高了咖啡的价格。

书中指出,要想继续喝到咖啡,需要改变咖啡的种植体系。比如,选择更能适应变化的咖啡树种,但那就要让农民拔掉古老品种的咖啡树,有教授开玩笑说“就像让男人同自己妻子分开一样,不是那么简单的”。

再如,咖啡农民要学习更可持续的种植方式,包括改良土壤,混合种植,成立合作社等等。不过,农业生产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更需要社会经济的多方面考量,只怕人为改变的进度赶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

因此,作者还是悲观地指出,未来只有那些依然能消费得起高价咖啡的人,才能随口许下“我们去喝杯咖啡吧!”的约定,对于普通人来说,未来某一天,可能要放弃咖啡这种休闲爱好了。

被瘟疫困扰的橙子

世界上80%的浓缩橙汁都来自巴西,然而,巴西的橙树种植园暴发了一种瘟疫——黄龙病。对于橙子来说,黄龙病就像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一样,瘟疫席卷了全球,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变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估计,目前世界范围内,黄龙病已经毁掉了超过1亿棵橙树。

黄龙病的柑橘树

黄龙病的病原体最初生活在亚洲炎热的环境中,几百年前,第一次被中国潮州的农民发现。1965年,病原体在非洲南部被发现。两年后,专家在菲律宾找到了它的踪迹,而且病原体和柑橘木虱结合成更具危害的疾病。2004年,巴西也出现了这种疾病,还产生出新的细菌变种,从此便开始席卷整个美洲。

这种瘟疫会在橙树之间相互传染,当它们被感染后,会散发出水杨酸甲酯的香气,吸引大量木虱前来,使疾病进一步扩散。研究者指出,随着温度上升,木虱的繁殖速度可由每年繁殖4代上升到8代。

黄龙病不仅导致橙子产量下降,还会使果实的口感变得酸涩。也就是说,橙汁没有以前好喝了,必须重新设计果汁的成分搭配。这对橙汁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像人类一样,解决瘟疫问题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事实上,除了橙子,很多农作物都面临同样的疾病灾害问题。书中还提到,欧洲的葡萄园正在遭受一种果蝇的危害,橄榄树也在面临另一种果蝇的危害。

越来越“奢侈”的巧克力

可可树一般生长在北纬20度到南纬20度之间,非洲西部的科特迪瓦和加纳生产的可可豆,满足了世界可可豆市场2/3的需求。随着气候变化,当地降雨越来越少,而可可树经受不住长期高温和干旱的气候。可可树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1-32摄氏度,可以短暂承受36摄氏度的高温,一旦超出这个温度时间过久,可可树就会“中暑”。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来降温,它们自身的循环系统很快就会崩溃。

可可树

《西非可可树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研究报告指出,整个西非可可带到了21世纪中叶,50%的种植面积将由于高温炎热而消失不见。2016年,《华尔街日报》推测,巧克力工业已经投资了大约10亿美元,用于开发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农业专家爱德华·乔治表示:“也许有一天,巧克力在欧洲真的会成为像香槟一样的奢侈品,再也不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能够轻易妄想的东西了。”

实际上,和咖啡树、橙子树和可可树一样,人类种植的大部分农产品都在面临同样的困境,水资源越来越少,植物的生存条件越来越苛刻,病虫害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全球人口仍在增长,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气候变化愈演愈烈的未来,人类如何填饱肚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艰难。

赌场的骰子

要想解决食物问题,就必须对人类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气候变化有深入的了解。不过,在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诺德豪斯看来,《地球不在乎:被气候变化毁掉的餐桌》一书中关心的农业问题,尚属于气候变化影响中的受控系统,是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的,也就是说,让农作物在完全人工的环境下生长仍然是有可能的,当然付出的成本会很高。

全球变暖,风暴海平面上升。

诺德豪斯将气候变化的影响分为两大类,相比于受控系统,未受控系统才是更可怕的。未受控系统包括: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飓风的加剧以及生态系统的丧失,其运行基本上不受人类的干预。以海洋酸化为例,虽然仍然有人质疑全球变暖,但对于海洋酸化基本没有争论,因为简单测一下pH值就可以验证。海洋酸化会严重影响渔业,牡蛎、珊瑚、浮游生物和贝类会受到影响,科学家对这一议题的研究最早出现于2004年,还处于初始研究阶段,所以尚未提出解决方案。

在公众的认知里,气候变化还是太遥远了,虽然高温、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了,但是公众还是无法直接理解气候变化对自己会带来哪些影响。甚至有些人会认为,自然科学家的研究过于注重环境保护,没有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书封

如果你也是相同的感受,那么诺德豪斯的《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将会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气候变化。诚如作者在本书标题中的比喻,人类正在进入“气候赌场”,掷一些气候骰子,其中一些结果可能是危险的。那么,在赌场里的赌徒能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对不同骰子的后果有所了解,才能帮助我们安全走出赌场。

减缓气候变化要花多少钱?

这本科普读物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是,作者始终以“成本和收益”为出发点来探讨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而让读者理解气候变化其实是一个经济问题。

诺德豪斯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有三种主要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适应,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应对变暖的世界,而不是阻止它。这个方法受到了认为气候变化微不足道的人的推崇。但是问题在于,适应的经济成本并不低。如果说农业设施的投入尚可接受,那么应对海平面上升这样的投资可能会是天文数字。所以,目前专家们普遍的观点是:适应是地方性的,阻止是全球性的。

第二种方法是地球工程,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技术,第二类是把阳光和热量反射回空间的太阳辐射管理技术。但是问题在于,在技术层面,地球工程不能完全抵消温室效应;而在实施层面,地球工程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但同时有潜在的破坏性。它可以被善意利用,也可能被用于恶意破坏。所以,作者认为,地球工程类似于医生所说的“抢救疗法”,当其他方案都失效时才能使用。

第三种方法是减缓(阻止)气候变化,也就是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其大气浓度。这正是当下全球磋商的重点,而且从环境角度来看,这是最安全的解决方法。作者认为,虽然短期来看,减缓气候变化是最昂贵的,但长期来看,其实是最省钱的一个做法。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诺德豪斯通过经济模型计算发现,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协调一致,共同推出减排措施,认真确保所有国家和部门都参与,并高效地适时行动。那么,实现哥本哈根协议提出的“2度升温上限”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而且每年只需要花费世界总收入的1%-2%。

然而,那样的世界不存在。因为“可靠而正确的,并不一定能受到欢迎并实现,甚至在现实中,会受到激烈的抵制。”

诺德豪斯通过经济模型发现,如果只有一半国家参与努力,实现2度目标不仅成本高昂许多,还有可能无法实现。此外,低效的管制或方法,同样会让成本翻倍。所以,人类仍需要努力开发更高效的技术,需要设计促进经济效率与高参与率的社会机制,同时对资源有限的穷国提供帮助。最后,我们可能还需要调整目标,使之可以实现才行。

显然,1.5度上限的目标已经越来越难以实现。今年5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最新报告称,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可能会升至历史新高,并且很有可能短暂突破《巴黎协定》中制定的全球升温关键指标之一——1.5摄氏度阈值。

你要为碳排放付出多少钱?

看到这里,你应该大概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许多国家都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中国在2021年也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你可能也明白了,那么多的国际气候大会都在讨论什么,其实就是敦促各个国家都做出承诺并采取切实的行动。因为,这是当下人类唯一的选择。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你要为此付出什么呢?

在经济层面,诺德豪斯提出两种方式,一种是碳税,另一种是碳交易。简单来说,就是给碳排放定一个价格,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让企业或消费者为其买单。其实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已出现了,比如大家熟悉的燃油税。他指出,连最保守的经济学家都支持,将碳税作为最高效的减缓全球变暖的方法。

然而,在不同国家的政策中,诺德豪斯认为,很多管制政策都是低效或无效的,影响小,却需要支出巨大成本。比如,绿色技术的补贴,给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等提供财政激励。诺德豪斯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为什么要补贴混合动力汽车,而不补贴自行车?补贴不是解决之道,惩罚碳排放比补贴要切实得多。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能源-成本短视”,就是我们可能会为了当下省钱,购买前期成本较低的汽车,而低估节约的未来的能源。不能做出最经济的决策是人类行为的共同特点,人类的短视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往小了说,这是为什么一些低碳行为难以推广的原因;往大了说,这是人类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个境地的原因。

不做金钱的奴隶

从经济的角度看待气候变化,会让分析和讨论更具理性,当然也会忽略掉其他重要的内容,毕竟,金钱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里山资本主义:不做金钱的奴隶,做个安心的里山主人》就是一本能拓宽视野,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案例集。

《里山资本主义:不做金钱的奴隶,做个安心的里山主人》书封

这本书基于NHK在日本311大地震后制作的一系列调查报道,他们发现了一些另类的经济模式,并与经济学家藻谷浩介一同创造了“里山资本主义”一词。

他们认为,“金钱资本主义”是以资金的循环决定一切为前提而构建起来的,而“里山资本主义”是在“金钱资本主义”旁悄悄建立一个不依赖金钱的子系统,能让人们在没有钱的时候也能持续地获得水、食物和燃料。因为,人生存需要的是水、食物和燃料,而不只是钱。

“里山资本主义”是对人类无法应对的自然灾害的反思,同时也是对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反思。地方原本只是全球化经济产业链的一环,甚至是被激烈竞争淘汰的一方。如果能摆脱“金钱资本主义”的惯性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地方的资源和优势,甚至用逆向思维来看待现有的问题,很可能就发现了新的宝藏。书中就介绍了一些“变废为宝”的有趣案例。

能源革命小城

冈山县真庭市进行了一场日本最先进的能源革命。支撑当地经济的是林业和木材加工业。1997年底,当地的木材加工厂开始利用木屑进行发电,被称为“木质生物质发电”。木屑原本是工厂的生产废料,需要当作工业废弃物进行处理,要花费不少成本。然而,自从开始发电后,工厂用电几乎百分百依靠生物质发电,又节约了用电成本,是一个典型的变废为宝的创新。

由于木屑废料过多,当地工厂又想到了一个新用途,将其压制成“木质颗粒”,成为了一种新的燃料,可供当地家庭和农业锅炉使用。从此,这个小城开始打造生物质产业,迎来了经济复苏。

2022年,欧洲议会继续认定“原生木质生物质”为可再生能源。实际上,奥地利是“木质生物质发电”最先进的国家,本书作者也专门去奥地利进行了采访,发现和日本小城真庭一样,能源转换不仅解决了能源问题,提高了能源自给率,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再生,甚至提升了国家安全。

克服无缘社会

老龄化和少子化正在让日本成为“无缘社会”,即人与人之间失去联结的社会。广岛县庄原市有很多空置房和老人,对于如何把问题转换成资源,当地的“人口过疏反转协会”正在进行一些福利实验,他们认为,“不利条件不是缺陷而是藏宝箱”。社区货币就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人口过疏反转协会”的工作人员在和一些日托老人聊天时听说,一些老人喜欢在家里种菜,吃的可以自给自足,还会剩下很多蔬菜烂在地里,老人很心疼。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当地福利院的食材都是购买外地产的,如果通过社区货币的形式购买老人家的菜,岂不是减少了食物浪费。最终,福利院以市场价一半的价格买了老人的菜,老人可以用社区货币支付日托费用,实现了双赢。

后来,当地又开了一家可以使用社区货币的餐厅,同时在旁边开了一家保育园。餐厅的食材来自当地老人的菜园,工作人员是育儿中的母亲,送完孩子就能开始工作。老人们可以在餐厅吃午饭,也可以去和保育园的孩子们玩。

社区货币回归了货币的最初功能——交换价值,同时承担了重新构建当地人际联结的功能,人们可以用无法进入市场的资源和技能进行交换和往来,尤其是通常被认为是社会弱者的群体,包括老人、残疾人和家庭主妇。

小结

在诺奖经济学家诺德豪斯的经济模型中,我们理解了为什么要通过碳减排去应对气候变化,因为这是人类唯一的理性选择。只有沿着这条路走,那些我们热爱的美食才可能持续得更久一些。不过这条路上布满荆棘,因为累积了“金钱资本主义”的重重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换一些思维方式,正如“里山资本主义”这样的换个立场的解决方案。

“里山资本主义这个保险的保险费不是金钱,而是自己去行动和准备这件事本身。”

对于普通人来说,气候变化是我们无法用金钱去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可以用“行动和准备”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保险。准备,来自我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行动,来自我们日常行为的改变。

人们分享餐桌上的食物

在最近的一次可持续食物工作坊上,我给参与者们分享了一些濒危食物的信息,我只是告诉大家哪些食物可能消失,并没有时间详细介绍《地球不在乎:被气候变化毁掉的餐桌》的故事。即使这样,当大家得知咖啡、巧克力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稀缺时,已经表现出快乐要被剥夺了的沮丧。

也许这样的沮丧就是“行动和准备”的种子,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不能低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样也不能低估个体行动的潜力。

    责任编辑:杨小舟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