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宋朋友圈|打工人就应该这样 干一行爱一行
《电视剧清平乐》范仲淹形象
宋慧敏
天禧五年,范仲淹来到泰州海陵做盐官。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和所有京朝外任的官员一样,从繁华的京城到寂寂远方,无一例外,范仲淹内心也承受着肉眼可见的落差,害怕埋没,害怕遗忘,内心郁闷。
盐官办公所在的西溪镇离海边不远,大海很澎湃,现实很逼仄,范仲淹一腔报国志无处安放,心境萧条,格外荒凉。心灰意冷,范仲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睡到自然醒,每天和同事们一起聊天喝酒。写诗:卑牺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于牟何必怨江湖。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今宵酒醒,范仲淹扪心自问:我是谁?拼尽全力考公上岸,来泰州难道就是为了和一千多年后那些一月拿三千多退休工资的大妈一样,拿着车票显摆:你也有,我也有,换个地方去喝酒。她们的人生注定是江河日下,而你的路才刚刚开始,与生俱来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终于把范仲淹从沉沦中唤醒。
你来与不来,问题就摆在那里,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范仲淹再次来到海边,年久失修被海潮冲垮的堤防,盐场、海边的农田全都靠天吃饭,一场台风就能把他们劳动成果清零。范仲淹梦到屈原,屈原站在他身后:长太息以掩泣兮,哀生民之多艰。
酒不喝了。心中装着民生的范仲淹像一个充满电的锂电池,满格满负荷投入到为泰州服务的工作中去。他首先撰写详尽的调查报告,上报给上级领导江苏水利厅厅长张纶,请求重修海堤,确保民生。张纶很快把朝廷让范仲淹负责这项民心工程的批复转给他,随同批复一起到来还有范仲淹任兴化县令的调令。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范仲淹召集四万名民工奔赴海岸,拉开利国利民兴修水利工程的序幕。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摧毁了刚刚露出地面的基础建设,巨浪还卷走100多名民工。一时间人心浮动,甚至怨声载道。范仲淹大喊一声:跟我来。第一个冲下去和海潮抢时间,海水没过范仲淹的大腿,可他仍然坚持着不肯撤退。紧跟着他一起冲下去还有他的好朋友去滕宗谅,
屹立在海水中的范仲淹和战友滕宗谅对望,他们彼此确定了眼神,你就是对的人,坚持。看到范仲淹和滕宗谅如此拼命,民工们群情激昂也冲下去投入到抢修加固基础设施的工作中。成功源于努力和坚持,绵延数百里的海堤逶迤在泰州老百姓的心里,他们从此安居乐业,把这段堤防命名为“范公堤”。一些跟着修堤的灾民安居下来后,甚至改姓范,称范仲淹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因为成绩显著,范仲淹调回开封,任大理寺丞。重回京朝官的队列,他的心里沉甸甸装满了民事民忧。回到京城不久,范仲淹的母亲谢氏不幸病故。范仲淹含泪把母亲送回南京(今商丘)安葬,为母守孝。当时南京的留守官是又白又胖还有形象,大名鼎鼎的晏殊。
晏殊以神童出道,一直都是御前最得意的人,他很爱才,久闻范仲淹才名政名,他把范仲淹请到府邸,希望范仲淹丁忧闲赋期间帮助治理应天府书院。范仲淹十分愉快的答应了,同时让晏殊也加了他的好朋友富弼的好友。
范仲淹熟悉应天府书院就跟熟悉自己的家怎样布局,每个房间的功能作用,窗外柳树和桃花何时发芽开花。尤其是当年他们的教员和生活老师对他们学习教育和生活管理那些猫腻,他深受其害。
范仲淹从严格学校管理开始,重新修订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宿管。在教学上大胆改革,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把社会上优秀的学习家请进来,派出自己的教师队伍到京城学府学习。
经过整治,应天府书院的学习氛围格外浓厚,学术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范仲淹每天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给学生出的作文题,他必定自己先写一篇。早自习领读,晚自习督导一天不拉。对于和自己当年一样贫困的学员,范仲淹一改为其“输血”的模式,直接赋予他们“造血”的功能。
有个爱学习的孙秀才,家徒四壁,找到范仲淹。范仲淹二话不说给了他一千钱,他在应天府的工资大部分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加上来找他取经学习先进经验的外省兄弟单位,吃喝招待,地主家是真的没有余粮了。过了不久,孙秀才又来找他,诉说艰难。范仲淹给他他钱,问他为什么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孙秀才说我不是不知道开口求人难,但是家中老母卧床不起,我是一边照顾她,一边读书,所以艰难。
范仲淹想了想说,那你每天维持生计奉养老母需要多少钱?孙秀才说一百文足矣。你到学校来当勤杂工吧,一个月三千钱,一边干活一边学习,还不耽误照顾母亲。范仲淹举重若轻,就这样解决孙秀才的困难。孙秀才利用宝贵的时间跟着范仲淹熟读《论语》,融会贯通。
十年之后,泰山到京城百家讲坛讲学的教授因为讲《论语心得》一举成名,教授姓孙,名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桃李春风吹,桃李满天下。范仲淹无限欣慰,无限感慨:这个人才,当年差点被贫穷彻底埋没。
除了孙秀才,如胡瑷、李觏、张载,石介等后来名满天下的学问家,范仲淹都给过他们帮助指导和建设性意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他们后来都在生活和社会上找到自己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应天府书院最大的贡献是在前人基础上,改变了社会上自古华山一条路公考思维。公考是一条路,但是走的人多,也许这个社会就会无路可走。范仲淹主导学子们充分认识到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谋生做官,还可以继往开来,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水平,树立每一位有理想有才华青年的责任当担意识。
张载同学的横渠四句就是受了范仲淹的影响,经典不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有了前赴后继的接力,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绵延不息,与世长存。
参考资料:《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 中华书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