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上海苏州跨省地铁通勤“进行时”
2023年6月24日,苏州地铁11号线开通运营,乘客在花桥站乘坐11号线。 视觉中国 图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在花桥站实现换乘连通。这一基础设施的落地运行,标志着上海与苏州进一步实现“同城化”。
6月7日,第三届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据介绍,截至2022年年底,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6668公里,里程和面积密度均居全国主要城市群之首。长三角地区17个城市开通8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达2869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6649公里,居全国主要城市群首位。
交通运输一体化与规则一体化相伴而行。
一些城际线路运营的跨省(市)运营需要统一运营模式、运营规则,如信号系统、供电系统、数字化系统、运营资质等都需要相对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跨省交通卡“互认”是方便居民的重要举措,2022年10月,长三角三省一市开始实行《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加载了交通出行功能的社保卡也开启“互联互通”,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各市的往来从“邻里串门”变为“自家进出”。
在长三角交通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通勤需求和差旅需求备受关注。不同种类、不同线路、不同方式的交通服务于不同的需求。一般来看,以地面交通、城市地铁、城际列车为主的交通方式更多是解决“通勤问题”问题;以高速铁路、飞机为主的交通方式则受“差旅人群”喜爱。
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规划。既有的沪宁城际有效连接了沪宁及沿线城市的中心城区,有效起到了“通勤”作用。滁宁城际、南沿江高铁即将开通运营,沪渝蓉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沪苏嘉城际、宁淮城际、沪苏湖铁路也正在积极建设,方便更广区域的人群开展商务差旅。
长三角轨道交通网不断加密,助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但一些列车车站“远离中心城区”,且缺乏良好的接驳体系,如此设计考虑欠佳。一些规划、建设中适用于“通勤”的线路没能有效连接“城市核心区”,致使通勤人群在城市边缘到城市中心间依然需要花费高昂的市内交通时间成本。
对于实际出行,所谓的“一小时城市圈”、“半小时城市圈”在计算方式上稍显模糊,通勤旅客更在乎时间上的精确性。例如,在指定的时间内到达“城市边缘”和到达“城市核心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以高铁为主干的轨道长三角主框架已基本形成。不同功能的交通设施构建了多层级的交通网络,正逐渐满足各类人群。如何针对“通勤”和“差旅”等不同需求的旅客,构建多层次的、定位准确的、布局合理现代化交通体系,是长三角区域城市可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方向。
经济
上海:2025年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
会展经济通过组织和举办各类会议、展览等活动,带来大量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是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助推器。
上海发布《上海市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该方案指出,到2025年,上海会展配置全球资源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夜间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上海举行了首届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大会暨24小时活力城市论坛。该论坛综合了夜间出行、酒吧、livehouse、夜间灯光、夜场电影和夜间公交6个维度数据,上海在337个中国城市中继续保持全国第一。2023上海夜生活节开幕以来,夜间客流较2022年购物节同期增长23.1%。截至6月25日,上海市6月线下夜间消费总额为427.46亿元。(来源:文汇报)
前5月江苏多项经济指标增势平稳
5月份,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受上年疫情形势好转、同期基数抬高影响,增速比4月份回落11.9个百分点;但两年平均增长4.1%,比4月份回升0.9个百分点,延续恢复向好态势。1—5月,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新兴产业发展较好。(来源:新华日报)
江苏出台20项举措支持南京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6月26日,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出台6个方面20项举措,全力支持南京高质量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到2027年末,实现科创金融专营组织达到100家以上,科创企业贷款年均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0%,新增科创企业上市公司60家以上。(来源:新华日报)
安徽省两家国家级加工贸易承接转移平台获批
安徽省合肥市获批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滁州市获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目前安徽省已有国家级加工贸易承接平台6家,占全国近10%。近年来安徽省聚焦先进产业,大力招引行业头部企业,实现产业迅速集聚,加工贸易发展环境日益优化。近五年来,安徽省加工贸易从2017年的808.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219.3亿元,年均增长9%。(来源:中安在线)
科技
安徽省前五个月登记科技成果稳步增长
今年1月至5月,安徽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8974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8935项;企业、独立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作为科技成果完成主体的分别有8395项、138项、324项。科技成果登记数量仍然呈稳步增长的态势,企业仍然是登记成果的主体,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成果的产业化和小规模应用同比和环比都有增长,说明成果的产出质量更高。(来源:安徽日报)
上海举办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
通信行业极负盛名的国际性展会——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揭幕。今年MWC上海有近300家参展商、赞助商及合作伙伴参与,展会的主题是“时不我待”,重点聚焦“5G变革”“数字万物”“超越现实+”3个关键词。今年MWC上海首次设置“数字上海”主题展区,展示国内产业创新成果,彰显上海的国际化科技视野。(来源:文汇报)
上海科创源项目在杨浦开工
上海科创源项目在杨浦区开工。科创源项目囊括了两栋历史保护建筑和七栋新建建筑,由六栋塔楼和一栋文化建筑组成。项目位于五角场以北、新江湾城门户位置,是由杨浦科创集团全资打造的全新科创地标。项目建成后,将引进在线新经济、文创设计、数字健康、双碳经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以及一批高端商业。(来源:解放日报)
消费
端午来沪旅客人均消费增加至1429元
端午期间,上海市共接待游客672.48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96.13亿元,与2019年基本持平。从人均旅客消费情况来看,相比于“五一”假期,来沪旅客的消费力提升。“五一”假期旅客人均消费金额在1207元左右,而端午假期增加至1429元。餐饮与住宿业态增长最为明显,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04.4%、31.1%;来自江苏的旅客的消费热情较高,占上海外来消费人次总量的16.1%。(来源:解放日报)
安徽省今年已发放消费券近三亿元
截至6月24日,安徽省全省各地今年已累计发放消费券2.97亿元。自安徽省政府印发《关于更大力度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通知》以来,各地累计发放消费券1.33亿元。从汽车行业看,自3月以来,安徽省发放汽车消费券近1亿元,进一步激励了汽车消费,4月份安徽省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7.8%,5月份同比增长26.9%。(来源:安徽日报)
江苏:端午假期大宗商品消费强劲
端午假日期间,江苏省消费品市场累计实现销售额约35.4亿元,同比增长7.7%,较2019年增长14.5%。假日期间,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消费强劲。昆山、扬州、宿迁汽车成交额同比增长170%、23.5%、32%,常州发放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带动近12亿元新能源汽车消费。家电市场热度攀升: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进入需求旺季,许多重点监测的卖场数据呈现火热增长。(来源:新华日报)
产业
上海浦东设三大产业引导母基金,首期规模超150亿
上海浦东引领区产业发展基金下设的三大产业引导母基金已悉数成立,首期总规模超过150亿元,未来3年有望吸纳撬动约1000亿元的子基金群关注浦东。下一步,浦东投控集团将再设立浦东科技产业发展天使基金,打造引领区基金战略性投资与天使投资并重,打造“投大、投重、投强”和“投小、投早、投科技”兼顾的投资格局。(来源:文汇报)
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公布
浙江省第二批6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实现了浙江1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全覆盖。“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立柱”,包含4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高成长性百亿级“新星”产业群。预计到2025年,“415X”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将超10万亿元。(来源:浙江日报)
2023港澳·浙江周于6月26日在港启幕
2023年港澳·浙江周开幕式暨浙港携手合作主题论坛于6月26日正式在香港开幕,签约仪式上,浙江省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浙港双方现场签署了26个合作项目,涉及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教育科技、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体育运动等产业,未来两地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郭天襄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谭亘奇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