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敢为人先,幽生活一默的百岁漫画家方成辞世

澎湃新闻记者 肖永军 综合报道
2018-08-22 15:11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两个月前刚刚度过百年寿庆的知名漫画家方成今天上午9点54分因病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方成之子孙继红今天中午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釆访时证实了这一消息。

方成先生一直被誉为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他与丁聪和华君武一向并称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先生创作的《武大郎开店》等文人漫画,直指时弊,引发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从此,方成这个名字也在中国家喻户晓了。

方成 (1918—2018)
他的忘年好友李辉谈及方成先生时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说,“今天早上9点多听到方老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这是中国漫画界的一大损失。我与方老从上世纪80年代就认识了,当时我是《北京晚报》的记者,那时的美术界的活动比较频繁,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认识了。更为巧合的是,后来我被调到《人民日报》,我们居然住在同一小区、同一栋楼。所以,我一有时间就去拜访他。今天老人的去世,我们的心是十分沉重的,但我今天并不是以悲伤的心情来谈这件事情,对于老人自己来说,也可以说不是一件悲伤的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老人从上世纪40、50年代到80年代所创作的讽刺漫画,比如《武大郎开店》,乃至近年来的一些作品,都对社会、人性起到了针砭时弊、意味深长的作用。而且从这些讽刺漫画里,让我们不断地去欣赏他及他的人格,不断地看出他笔下所表现的当下的社会现状,引发我们的思考。因此,我说方老是不悲伤的,他的作品与精神长青。”
方成 《武大郎开店》

1979年

方成 《相马》  

方成 《敢为人先》书法  方成之子孙继红提供

方成先生的百岁生日

方成 (1918—2018)原名孙顺潮,杂文笔名张化。祖籍广东中山,生于北京。漫画家、杂文家、幽默理论的研究专家。194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员。1946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1947年夏被聘为《观察》周刊漫画版主编及特约撰稿人。1949年任《新民晚报》美术编辑。1951年起任人民日报社美术编辑,专画国际时事漫画。1979年,代表作《武大郎开店》问世,获《人民日报》新闻优秀作品奖,这是漫画作品首次获得该项荣誉。1980年,《方成漫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漫画个展,题材多为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1982年,开始致力于幽默理论研究,至今已出版数十部著作。1986年离休后,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出版有《方成漫画选》、《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方成连环漫画集》、《笑的艺术》、《报刊漫画》、《漫画艺术欣赏》、《方成谈漫画艺术》等。1988年,获我国漫画界最高奖——首届“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2009年,荣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曾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讽刺与幽默》编委等职。

1979年文代会期间,华君武(左)与方成在做掰手腕游戏,中间是画家亚明当裁判

方成漫画

百岁老人方成的新年祝贺

方成先生一直被誉为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他与丁聪和华君武一向并称中国漫画界的三老。他以独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将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绘形纸上,比如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侠义之士皆栩栩如生。

而且方成是“文革”后在中国开办漫画展览的第一人。方成先生创作的《武大郎开店》等文人漫画,具有直指时弊、寓教于乐的功能。随着方成个人漫画展的成功和漫画《武大郎开店》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方成这个名字也在中国家喻户晓了。

方成是一位非常多产的艺术大家。自1986年离休至今,每天早起,天天仍如上班,除了画点漫画,还写点杂文、相声、小品和打油诗等等。他仍然每天书写,年均出版两到三本专业书。

方成漫画作品精选

《家教》

《孔明同志,您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猪八戒懒睡处售票》

方成画自己

方成画自己

《不要叫老爷》

《官商》

《六个和尚》

(漫画作品图片均方成之子孙继红提供)

————————————

延伸阅读

先生们之方成:这位漫画家,今天百岁了

文 | 李辉(发表时间:2017年)

生于一九一八年六月十日的方成,今年迎来百岁诞辰。可喜可贺!

说来也巧,从九十年代初我搬到报社大院,就一直与方成是邻居。先在南区宿舍,我的楼与他相邻,一住就是十多年。二〇〇三年,我们一起搬到三十六号楼,又是邻居。我住二十二层,他住十层,不是电梯里见,就是到他家里见。

方成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住在南区宿舍时,一天早上,刚刚起床,电话铃就响了。拿起话筒,便听到一个声音,说找某某,一个我很陌生的名字。我忙说不是。对方执著地问:“那么,您是谁?”于是,自报家门。对方不由大笑起来,并赶紧说:“我是方成。哎,你怎么在这里?”

方成这老头真是挺有意思,自己打错了电话,反倒觉得我走错了地方。想必又在构思什么漫画走了神。对于他,发生类似的事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他已经不止一次在院子里碰到我便热情地大喊另一个名字,让我无所适从后便是两人开怀大笑一番。在这之前他也曾将电话错拨到我家里,是我妻子接的,他上来就自报家门,弄得妻子忙忍住笑说打错了。

不过,这一次他打错电话,我正好有话对他说。头一天,我刚从上海回到北京。在上海时,与贾植芳先生聊天,他谈到四十年代内战时期,在上海时曾与方成等人在一个小弄堂里住过不少日子,但自那之后再也没有机会重逢。他听说我与方成同在一个报社,便让我转告他的问候。

方成很高兴听到了贾先生的消息,但随即就说:“我还要问他要账呢!”原来,当年贾先生刚拿到方成的一部书稿准备推荐给朋友的出版社出版,谁知,贾先生很快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书稿从此也就杳无踪影了。我们在电话里讲了好久。没有想到,一次错打的电话,倒引出了颇有意思的这一番对话。

我和方成同住南区宿舍大院,两楼相邻,直接距离不过二十米样子,我们的阳台相对,我在五楼,他在三楼。有时开玩笑说,如果有急事找他,根本不用下楼,牵一根绳,荡秋千似地就可以一下子荡到他家。

我没有写字间,封上阳台,放上电脑,这里就成了我的一个小天地。每当写作时,如果我往窗外张望,常常第一眼看到的便会是方成的阳台。他的阳台上放着书架,很少有人影闪动,这时我就会想,此时此刻这老头保不定又在家里画出一幅佳作来了。

九十年代,到了夏天,我们见面最频繁的地方是游泳池。当时他年逾古稀,可是他几乎每天都要游上七八百米,有时甚至上千米。我每次总是急匆匆地游几百米就走人,顶多不过半个多小时,而他则不同。他不是按照泳道方向来回游,而是围着泳池顺边转,不管周围年轻人游得多快,他总是慢悠悠地划动手臂。一圈又一圈,大概总得游一个多小时,方才算罢。

尽管他的速度很慢,我还是为他的体力如此之好而惊叹。最令人佩服的还是骑自行车。别看他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出门却还是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几年前,他到二十多公里之遥的海淀中关村一带去,都还骑车前往,令人叹服。我问他需要多少时间,他说总得一个多小时,反正慢慢骑,可以多看看。

方成自画骑车图。

他曾画过一幅自画像,画的正是他骑自行车的“雄姿”,说不上威风凛凛,倒也优哉游哉。他骑在上面,颇显得轻车熟路。他没有往前看,而是脸侧向一旁,厚厚的嘴唇紧抿着,眼睛注视着某一个吸引他的场面。

从不显出衰老这一点上,在我认识的人中只有方成可以和丁聪相媲美。丁聪已是八十高龄,可是出门却很少坐出租车,而常常是坐公共汽车。每有聚会,为了准时赶到,他会早早离开家去乘公共汽车。

我相信,丁聪也好,万成也好,对于他们,坐公共汽车或者骑自行车,也是观察生活的一种方式。各色人等,生活万象,有意无意之间,可以进入他们的视野,感受着人与事一日日新的变化,从而使自己的笔触变得更加充满生活气息和幽默感。他们的作品,不正是以始终保持着敏锐、奇妙而深受读者喜爱吗?

1996年方成题赠《挤出集》。

做邻居的好处,就可以很早收到方成签赠的书。《挤出集》、中国漫画书系《方成卷》等,都早早入我手中。

方成其实不姓方,他姓孙,本名孙顺潮。他的家乡在广州香山县,一个叫做翠享村的村庄,诞生了孙中山,故香山县改为中山县。方成的村庄距翠享村很近,叫左埗头村,如今简称为左步村。村里三大姓,欧、孙、阮。其中三十年代最有名的,是自杀的影星阮玲玉、抗战期间,东江纵队一个支队的支队长,就是左步村的欧初,后来担任广州市委书记,也是著名的收藏家。三大姓,都有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左步村名声在外的原因。

方成大学本科,学的是化工专业,抗战期间在四川毕业后,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员。可是,他却酷爱漫画,在学校办壁报开始学习漫画,抗战结束,他离开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前往上海,漫画事业由此开始。笔名方成,由此诞生,他的漫画一生,已有悠悠七十余年。

十几年前,我为大象出版社策划一套“大象人物自述文丛”,方成怎能不写一本回忆录?找到他,说服他用了一年多时间,写下一本《方成自述》,该书于二〇〇三年出版。老头子对这本书颇为满意。在扉页上写了一大段题跋:

李辉兄存正。方成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廿五日

你编的这一套自述文丛,除这本外,我还看过两本,都挺好。这本是我出版的几十本书中我最满意的一本,从开本、编排、印刷封面设计各方面都出色。

这套丛书的策划真不一般,好写,人也想看。

读自述,才知道,抗战之后在上海,方成曾是储安平的《观察》杂志的美编,既为《观察》画漫画,也负责编辑刊物的漫画。两人共事,颇为融洽。

现代史上,《观察》是颇有影响的杂志,储安平的才华与遭际,更为它增添了传奇色彩。如今,与《观察》有关的人,编者或作者,健在者已寥若晨星。于是,在我眼里,方成尤显得珍贵了。二〇〇四年,我参与吉林卫视的“回家”栏目,特地陪方成去上海旧地重游,请他寻访《观察》编辑部旧址,漫忆储安平,漫忆远去的往事。

方成在《观察》上题跋之二。

正好我收藏有一九四七年的《观察》合订本,拿去请方成为我题词纪念。没想到,他从第一页的开始写,洋洋洒洒,连续写了好几页,计有两千字。回忆,留恋,为刊物,也为储安平。谨摘录部分如下:

李辉要我在这上面写点回忆。那就想起什么写什么吧。

从我现在还保存的画估计,我是一九四七年春受聘主持《观察》周刊漫画版的。我保存《观察》第二卷第二期上面印有“观察漫画”字样,这一期是一九四七年三月八日出版的,由此推算出我是在这天前来《观察》工作。

但我没在办公室作画。都是在住所画的,编成后才送到《观察》编辑部交储安平先生。我是从大学毕业不久的青年,储先生是复旦大学教授,是一位长者,所以我们之间有如师生关系,谈话不多的。他是留学英国的,估计受英国文化影响,带有英国绅士作风、绅士风度。

……

我是在大学时为编壁报才画漫画,学会了一些漫画的基本艺术方法,只会画学生生活方面的题材,不会画单幅的政治讽刺画。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我从我工作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里保存上海出版的英文报刊上,看到上面转载的英、美政治讽刺画,才知道这种画的画法。这些画都是在二战期间针对德、意、日三国的漫画。我在《观察》上登的漫画,画法和画的风格都从那些漫画学来。

一九四七年冬,我回广东家乡探亲,听说上海白色恐怖加剧,不敢回上海,避居香港去了。《观察》这时被查封,工作人员被捕入狱。储安平逃北平,听说他曾藏在徐盈家里。

《观察》周刊发行十万零几百份,各省都畅销,听说这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成为知识分子最爱看的读物。

我到《观察》的办公室送稿时,交给储先生,那时看到这办公室不大,交了稿之后,就回去,没在办公室多逗留,认识的人少。记得只是和雷柏龄见面较多,也记得和林元见过,解放后他在《文艺研究》杂志工作。

今天四月我去上海,经人介绍,原在《观察》工作的周兴美先生,他带我去《观察》原来的办公室,现在是一位医师的家。他说,原来只有一张桌子,放在较大的一间里,较小一间只放一张沙发,当会客室。两间加起来也就有约十二平方米的面积。他介绍说,储先生一直和全体工作人员动手干活的,杂志印出来,全体人员一起动手打包,打包之后往邮局送,是日夜操劳的。

他又带我去看后来租的一间办公室,比较大,只一间,大约有四十平方米。记得我来送稿时(四七年三月初),所见的是这间办公室,也和先前那一间一样,都在二楼上。现在这间在四川北路一九八二号,已成大药房。最早那间小办公室在吴淞路东兴里四四四弄十四号(以前门牌是十一号)。这间办公室较大,编辑人员日夜工作,晚上就睡在办公室。桌上、楼上、地板上都能睡得下。

周兴美先生原在《文汇报》工作。《文汇报》被政治当局查封后,他才到《观察》来,《观察》被查封,他也被捕,关了起来。雷柏龄是卖田产支持《观察》的,听说当了股东,也被捕。解放后,《观察》改为《新观察》出版,储先生还约我作画,那时也见过雷先生,地址在北兵马司胡同。

一九五七年,储先生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时,还约我作漫画,我在《人民日报》工作很忙,分不出时间,他问我能请什么人来《光明日报》工作,我说,现在画漫画的人都有工作,不知能否调动。只有两人当时是在周扬一次讲话后当了专业漫画家,那是沈同衡和肖里,请这两位还有可能。后来知道肖里去了,为《光明日报》作漫画,终于和储安平一起被划为“右派分子”。

现在回想起来,储安平之所以想用我的画,很可能是因为我只看《大公报》和《观察》这两种报刊,接受这两报的政治观点,画又是从英国漫画家大卫•罗(DAVID LOW)的漫画学来,画法和风格都和大卫•罗相近,和米谷、张文元、丁聪等画风不同。后来又知道我是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学生,是他能寄与培养希望的画家。

这只是我的估计。他曾为此写一篇文章提到约我作画的原因发表在《观察》上。

方成

二〇〇四年八月卅日

十几年过去,重读此文,仍让人感慨万千。历史细节,留存字里行间。岁月,也就这样流过去了。

2007年1月陪同黄苗子、方成回中山拍摄“回家”,后面是用牡蛎壳修建的墙。

熟悉的黄苗子先生与方成一样,也是香山人。十年前的二〇〇七年一月,为吉林卫视的“回家”栏目拍摄黄苗子回家,这一年,苗子九十四岁,方成九十岁,我陪他们二位重返故里。终于走进方成的左步村,在孙家祠堂前合影,走进阮玲玉故居。此次陪同两个九旬老人,十来天的一路拍摄,现在回想,真是后怕,万一有了闪失,怎么得了?

2009年5月丁聪先生去世后,与方成、谭文瑞(池北偶)一起在人民网谈我们心中的丁聪。

两年过去,丁聪先生于二〇〇九年五月逝世,人民网请方成、谭文瑞(笔名池北偶,原人民日报总编辑)与我一起,谈论我们眼中的丁聪。

谭文瑞先生是报人,也擅长写讽刺诗,他与丁聪、方成都有很好的合作。我们总是喊老谭,从不叫官位,那一代的老报人不喜欢人们叫官职,更喜欢随和的称呼,觉得自己与大家心更近,更亲切。老谭身体本来一直很好,谁料想,二〇一四年夏天,在北戴河报社疗养所休息时,下楼梯,一不小心摔倒,再也没有醒过来,享年九十二岁。

2012年10月6日偶遇方成骑车。
方成 《自画像——骑车》

方成活得很好。几年前,他还在院子里骑轮椅,忽然碰到,我拍下他乐滋滋的样子。

方成为丁聪百年诞辰展览题字。

在丁聪、程十发故乡上海枫泾,李辉与程十发、方成合影。

去年十二月六日是丁聪百年诞辰纪念,在上海举办展览,我去找方成请他题词,他二话没说,写下大大的八个大字:丁聪百年,漫画一生。这既是展览名称,也印在请柬上。

这两年,方成身体不如从前,见到人,想不起名字。一天,在电梯里遇到他,我说认识我吗?他看看,认识。我叫什么名字?他想了又想,没有说出来。只说:“我知道,两个字。”听了,心里还是一阵酸痛。

不过,百岁方成每天都写一幅大字,这也是防止老年痴呆的一个好办法。每天看到方成儿子发出的大字,真为他高兴。

百岁华诞,匆匆草就此文,祝方成老头健康,快乐!

完稿于二〇一七年六月九日,北京看云斋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