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肠道有癌,大便先知,6大信号预示大肠癌的来临

2023-07-04 0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艺 有来医生

人生总结成5个字,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睡”。

而对于“拉”,很多人觉得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却不知大便是胃肠道的“晴雨表”,是癌症入侵的“信号灯”!

近来,62岁的王大爷,就诊时自述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由于一直存在痔疮,自以为是痔疮导致,所以没有过于担心。

在就诊前2周,王大爷发现便血不适症状加重了,且伴有大便次数增多、腹痛的症状,偶尔还会有恶心、嗳气、烧心等不适症状。

王大爷的家属比较担心,于是带其来医院门诊就诊。

医生为其进行肠镜检查,发现有结肠肿物和多发性结肠息肉。遂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并经综合检查后,确诊为乙状结肠癌。

乙状结肠癌是大肠癌(结直肠癌)的一种,大肠癌主要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死亡率极高,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发病率可高达40.8%,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而41-51岁人群属于高发人群。

大肠癌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约占75%,其次为盲肠及升结肠,再其次为结肠肝曲、横结肠及结肠脾曲。

典型症状为大便形状改变(粪条变细),出现血便、黏液便、腹泻、便秘、腹胀、腹痛。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本来粗粗的大便,突然慢慢变成了细细的一条,而且还总感觉想排又排不干净,排便时伴有便血的症状时,就要高度警惕了,因为这种情况可能是肠癌的“信号灯”,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肠镜检查。

目前来说,大肠癌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一旦发现大肠癌要根据相应的部位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早期大肠癌患者,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大部分病人是可以彻底治愈。

中晚期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同时,需要配合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控制病情。

所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大肠癌和治愈大肠癌的关键!

而肠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大肠癌切除后5年成活率可达90%-95%,而晚期大肠癌的术后5年成活率则低于20%,所以,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大肠癌早期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

01

便血

大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是在大便中发现鲜红色的血迹。

由于粪便经常与肿瘤发生接触和摩擦,可能会出现便血,伴随感染还会出现脓血便。

需要注意的是,便血不一定都是红色的,也有可能出现黑色、紫色等颜色,有一些黏稠的大便中也有可能会出现便血现象。

如果病变距肛门较近,其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

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

右半结肠癌病人中肉眼可见的便血者占36.5%。

划重点,凡是便中带血者,且持续出现,逐渐增多,就具有诊断价值。

切莫当做“内痔”或“痢疾”对待,这在临床上误诊病例中屡见不鲜。

02

大便习惯改变

如果突然之间,大便的习惯出现了变化,所排的大便出现了不规则的形状,或者出现黏稠状,那么就说明大便已经出现了异常现象,很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表现。

由于癌细胞扩散,癌组织肿物的生长,会刺激肠道引起胃肠蠕动加快,可能出现排便增多,较重者出现腹泻、排便不尽感。

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而且如果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相对狭窄,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变形,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丝。

03

体重减轻

患者罹患大肠癌后,由于癌细胞侵入身体组织会引发胃口不佳,食欲不振。

若长期进食减少,导致身体所需的营养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或肿瘤转移而使体重逐渐减轻。

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突然无原因的食欲不振、乏力、消瘦者,应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

04

贫血

贫血是大肠癌的一个早期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症状不是突然出现的,慢性的贫血症状不易被察觉,早期治疗的时机就是在忽视中被耽误的。

尤其是,右半结肠癌患者贫血较为显着。

随着癌肿部位的不断破裂出血,患者可能会引起贫血后,出现口唇、甲床、睑结膜苍白,以及头晕、无力等症状。

05

腹痛

大肠癌早期,患者会伴有腹部不适感,如腹部疼痛,有下坠感等。

可以出现间歇性腹部的疼痛,尤其是在大便的前后,大肠癌引起的腹痛,多数情况一旦出现了腹痛,往往是肠道的梗阻,或者是不完全性的肠道梗阻,如果进一步加重,完全堵塞了肠子,疼痛会逐渐加重。

腹痛往往通过排便,或者是排气以后,会有轻度的缓解。

部分患者还可以在腹部触及肿块,多见于右侧,大小不一,比较坚硬,可能会有按压痛。

06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大肠癌患者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而且这种拉肚子是与便秘现象交替出现的。

这主要是因为大肠内的肿瘤变大时,瘤体会压迫或加剧肠堵塞,从而出现便秘的现象。

医生提醒:这5类人要做大肠癌早期筛查!

1

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

家庭中有直系亲属患过大肠癌者,则其一生中患此病的危险性比其他人要高出8倍之多。

大约1/4的大肠癌患者有该病的家族患病史。

2

结肠息肉患者

大部分大肠癌是从结肠息肉发展而来,息肉多是发病于青春期,40岁以后可发生癌变。

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癌变率为1%-5%。

3

高龄人群

大肠癌患者大部分都在5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故大肠癌的发病年龄也较高,也有一部分患者发病年龄较早。

4

炎性肠病患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大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5

吸烟、饮酒人群

研究表明,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更高。

有大肠癌、大肠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摄入酒精大于等于30克,将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大肠癌早期筛查的方法

1.无创筛查:粪便潜血试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和粪便脱氧核糖核酸试验。

2.侵入性筛查:肛门指检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进行病理活检,并在显微镜下确定是否有恶性变化或癌细胞,这是大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