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水浒传|招安与反招安

2023-06-30 1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

老刀

世上的任何一件事,要想取得成功,都是不容易的。比如说《水浒传》中宋江的招安,就是这样一件事。宋江对于招安是坚定的,于他而言,他的上山,就是为了下山,而下山的最好办法就是皇帝的招安。他在重阳节前日搞了一个菊花会,又写了一首《满江红》,说:

“愿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这十分表明其心迹。但是,他却不知招安也是有分别的。其实,最好的招安是朝庭的招安,而不是皇帝的招安。因为,宋朝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皇帝的话是可以不听的,但是士大夫的意见是要重视的。所以,梁山招安的结果就比较凄凉且凄惨。因为,他们最后接受的是皇帝的亲拟的招安诏书,而拒绝了两次士大夫写的诏书。

对于宋江的招安,梁山众人是有不同的。宋江一公开提出招安,众人皆反对。武松、李逵、鲁智深三人是旗帜鲜明的。武松叫道,你天天把招安挂在嘴上,“冷了兄弟们的心”。李逵则是大叫道: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掀翻桌子,踏碎板凳,直吓得宋江酒都醒了。武松是明晓事理的,他的发声是有斟酌的,他所说的“兄弟们的心”是个什么心呢?李逵是知道的。在第一次朝庭派陈太尉招安时,李逵大骂李虞侯时说:

“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

这个就是武松口中的“兄弟们的心”。鲁智深后面又说,现在的朝廷已经坏了,就象染黑了的衣服,洗杀不白了,招安是不顶用的,不如散伙,各寻前程。他对宋江的招安不但不赞成,而且很失望。此三个人都是反招安的,武松和李逵不但反招安,而且要造反,不妥协。鲁智深也是反招安的,但他却并不会造反。

这三个人以三种身份三种态度表达了对招安的态度。武松是宋江的旧相识,有过柴进府结义、十字坡叙旧、三叉口话别之谊,与宋江同是额上盖过金印的“贼配军”,这样的人在梁山上有很多,既与宋江是亲朋故旧,有与朝庭有恩怨情仇,所以他们于宋江的造反最有热心,一旦成功,自然是封侯拜相的。李逵是江州派的代言人,又是宋江的救命之人,这是一个不小的力量,水军八头领里五个在其中,他们的上山主要是为宋江义气所感,自愿投奔而来,他们多在水里捞生活,在市井卖手艺,在乡村开野店,可谓是泼皮破落户,并没有明确的主张,翻身作主人的愿望却最浓,宋江的造反,他们是天然的生力军,也是“敢拉皇帝下马”的群体。鲁智深是梁山少有的理性派,也是超脱派,对朝庭的腐烂看得通透,对宋江的招安也见得明白,但对造反的结果也并不乐观,甚而是悲观的。所以,他们都反对招安,却起因各不相同。

与之相应的,皇帝是赞同招安的。这个可以从皇帝的首选招安和之后的三次招安可知,也可以从皇帝对108个英雄的归顺的溢于言表的喜悦得到证明。但是,这个主张没有得到当权派的赞成。朝庭的当权派是反对招安的,这个反对派在《水浒传》里就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大寇”,这几个人的力量是很大的,蔡京是太师,文官士大夫的领袖,童贯是枢密使,以内相之名执掌兵权,高俅是禁军的太尉,负责皇帝的禁卫,杨戬是皇帝的伴当,与皇帝的表子李师师是相熟的。这样的四个人,一致地反对招安,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是与皇权相抗衡的。皇帝派个陈太尉,蔡京就派了个张干办,高俅派了个李虞侯。两个小人暗地里一捣乱,加上梁山上的反对派暗地里一部署,就令第一次的招安在历史的细节里鸡飞蛋打了。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一次的招安,吴用可谓是“智珠在握似孔明,巧机算尽鬼神惊”的。你看他先是用张顺盗换御酒,再让李逵伏在忠义堂的梁上,这是两处伏兵。在宣读完诏书后,李逵立即跳将下来,扯碎诏书,揪住陈太尉,拳打李虞侯,并说出宋江也当得皇帝的话语,让众人皆知他的主张。这是“一人之反”。但是,李逵出马,胜似千军万马。随后,鲁智深在尝御酒时,手提禅杖,高声叫骂说:

“日娘撮鸟,忒煞是欺负人!”

这就激起众怒,引起共鸣。这是“文反”。随后刘唐挺着朴刀,武松掣出戒刀,史进、穆弘一齐发作。这是“武反”。六个水军头领骂下关去。这是“大反”。按书中所说:

此时四下大小头领,一大半闹将起来。

嚇的陈太尉、张干办、李虞侯一干人等“屁滚尿流”。从李逵从梁上跳下来的伏兵突出,到六个水军头骂下关去的伏兵突出,前后呼应,气势如虹,势如破竹,真可谓是“上兵伐谋”。

蔡京和高俅的“上兵伐谋”对上吴用的“上兵伐谋”是旗鼓相当的。梁山的气势之胜是一种胜利,朝庭的落荒而逃也是另一种胜利,不过各取其胜罢了。

随后就是“其次伐兵”了。童贯出马,领十万大军征剿梁山,先是对皇帝信誓旦旦,然后是对高俅和杨戬的劝说自信满满,再后来是对济州太守张叔夜的善意提醒盲目自信,然后是刚愎自用,大兵轻进,然后是兵败如山倒,逃回东京。随后是二次伐兵。高俅出马,又是十万大军,劳师动众,既挠动百姓,破了多少百姓的家业,又败坏纪律,营营苟苟,买卖官爵,避战的,私逃的,空饷的,邀功的,投机的,钻营的,欺下的,媚上的,底层的官兵一派乌烟瘴气,上层的高俅歌舞升平,把一场征剿变成了一场游猎,已注定惨败。所以就有了三败高俅,被活捉上山。

童贯是知兵的,他的败在于轻敌冒进,败在了军事上;高俅是不知兵的,他的败在于兵与礼不分,败在了政治上。童贯的败于朝庭而言损失是有限的,高俅的败于朝庭而言不但威信扫地,于皇帝而言则是颜面尽失的。因为,高俅是皇帝的禁卫头领,他的被活捉上山,是对皇帝安危的莫大讽刺。而且,他不是坚决地执行皇帝的命令,而是对皇帝的第二个招安诏书动了心思,做了手脚,触动了皇权的威严了。所以他是不敢向皇帝报告真实情况的。

图片源于网络

这样一来,招安就陷入了僵局。一般来说,和平是需要对话谈判的,无论是边谈边打、边打边谈,还是谈谈打打、打打停停,总之双方是要彼此交通的。毛主席的重庆谈判,后来的朝鲜谈判都是这样,效果很好。但是,宋江的招安却有些不同。梁山赢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却没有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朝堂之上,主战的人没有了,主和的人也没有了。皇帝主和,两次没有成功;朝庭主战,两次损兵折将。和又和不成,打又打不赢,这让皇帝和朝庭都没有了办法。只好装聋作哑,故作不知。

其实,此时宋江和梁山是有更好选择的,那就是等一等。一边积蓄力量,一边寻找时机。或招安,或造反,都是可以的。但是,宋江急于打破僵局,剑走偏锋,派燕青再入东京,找到李师师,去寻到皇帝面前,逼迫皇帝在他的表子面前表了态,正如书里说的那样:

天子嗟叹不已。

然后找到宿元景,威胁宿元景向皇帝说项招安之事。这样一里一外两下里暗合,绕过了朝庭和主战派,直接走了皇帝的私路,虽然最终实现了招安的目的,但是却埋下了隐患的种子,使梁山与“四大寇”的矛盾斗争更加深刻而不可调和了。所以,梁山众人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其实,“四大寇”对梁山的的策略始终是没有变化的,就是分化,瓦解,分散,消灭,不接受招安,也不接受投降,坚决不允许进入权贵阶层。所以,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红楼梦》里[编者注:八十回后]说:

“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毛主席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说: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

斗争虽然也讲求有理、有利、有节,然而斗争的彻底性也是必然的。宋江的招安是注定失败的,被统治阶级想要战胜并取代统治阶级,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当然,这是宋江所不知道的,他只要招安。

黄巢有一首诗说: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江九月初八搞了个菊花会,到是也写了一首《满江红》,就是既没有黄巢的狂,也缺少岳飞的怒,其志向真是个“小吏”而已,让他领着108条好汉“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的确是难为的。

原标题:《水浒传|招安与反招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