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手语服务进法院 司法为民“听”得见:宝山区人民法院开展手语技能系列培训

2023-06-29 11: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立案庭 上海宝山法院

为满足听障人士诉讼沟通需求,丰富司法为民举措,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在立案诉讼服务大厅开设“手语专窗”。为提升法院干警服务听障人士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扩大诉讼服务的覆盖面,让听障人士感受到更有温度、更加便捷的无障碍诉讼服务,宝山区人民法院于近期举办手语技能培训班并顺利结业。

5月19日,宝山区人民法院手语技能培训正式开班,立案庭及各业务庭代表等30名干警参加。

本次手语培训共有五次线下课程及六次线上课程,由上海市黄浦商业人才培训中心的高级手语翻译王丽洁老师为大家授课。培训课堂上,王丽洁老师从数字、人称指代等手语常用词汇着手,结合立案接待、法律咨询、诉讼引导等常见交流场景,针对相邻纠纷、继承纠纷、离婚纠纷等法律专业词汇和短句进行了手语演示和现场教学。

“请问您的诉讼请求是什么?”

“请提供原、被告身份证明材料”

“您是否需要司法救济……”

参训人员纷纷舞动双手,跟随演练一句句诉讼服务用语。经过仔细揣摩、踊跃参与,大家迅速掌握其中要领,现场学习气氛热烈。

6月16日,课程全部结束。全体学员参加并通过了现场手语考试,获得了相应的手语证书。

2022年1月,宝山区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增设“手语专窗”,为听障人士提供立案咨询、诉讼咨询等无障碍诉讼服务。自设立以来,已为当事人提供手语服务20余次。

宝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干警

用手语为当事人提供导诉服务

“以往碰到听力有障碍的当事人,接待干警往往只能通过书写或电脑打字的方式进行交流,效率较低,且当事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参加诉讼面临很多障碍。”手语专窗的干警如是说。

在开设手语专窗后,某日一位听障当事人向导诉人员表示,自己有听力障碍,听不见广播叫号,希望能在轮到他时给予提醒。得知情况后,导诉人员直接将其引导到手语专窗优先接待。窗口工作人员用手语和他进行了交流,并对其起诉事项进行了指导。鉴于这位当事人并未提前准备诉状,工作人员还向他介绍了宝山区人民法院要素式起诉状,指导他现场填写,最终顺利完成立案。工作人员还特别在卷宗封面注明了当事人的特殊情况,提醒业务庭按当事人要求使用电子送达方式,以避免当事人错过来电或无法通过电话沟通。

办妥立案事项后,这位听障人士向工作人员表示,他来法院之前曾担心因为自己存在听力障碍,可能会因表达不清而存在诉讼障碍。但没想到,法院里居然也有懂手语的工作人员,而且解释得非常清楚、详细,瞬间感觉拉近了距离。而且,宝山区人民法院提供的要素式起诉状简便易行,只需要按自己的情况填空即可,极大地帮助了像他这样法律知识欠缺、不会书写诉状的群众顺利完成案件的起诉。临走前,这位当事人向专窗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本次手语培训班,宝山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从事立案信访工作的干警全部参加了培训,实现了全员覆盖,手语诉讼服务的力量将得到进一步充实。

民事审判庭 法官助理 孙士凯

手语培训课不知不觉中结业了。回顾学习历程,既有趣又难忘。从第一节课笨拙地用手语打出自己的名字到现在能够熟练地打出句子,这得益于王老师精心的授课和小伙伴们的相互帮助、反复练习。还记得去年跟办的一起聋哑人起诉离婚纠纷案,当事人情绪激动,自己不懂手语无法与其交流,当事人多次来访一度陷入困境,为此多次邀请专业手语老师全程翻译,当时就想如果自己懂手语就好了。通过此次手语培训课程,让我了解了基础的司法相关手语。我想,这只是一个起点,学无止境,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练习。

立案庭 法官助理 许愿

本次手语培训课程已经落下帷幕,有难度也有收获。手语既是一门艺术,也是连接我们与聋哑人的桥梁,四次手语课程让我对这项技能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名立案窗口的服务人员,应当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特别是诉讼有困难的群体更应该得到细致的帮助,这也是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要求。一开始,报名参加手语培训班是兴趣使然,但越学到后面,越觉得身上的责任在加重,感受到少数群体生活不易。作为新时代的法院人,应当有责任有担当有热情,更应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淞南人民法庭 法官助理 高波

在电视里经常看到手语新闻,后来欣赏到千手观音的完美表演,动人且优美的手势让我印象深刻。而真正接触到手语,还是这次手语培训班。本次培训我收获很大,学习到了手语基础知识以及继承纠纷、离婚纠纷等法律高频词汇和短句,进一步了解了手语的内涵,增强了学好手语的意识与决心。我们的诉讼服务不仅要面向普通百姓,也要关注特殊群体。通过专业的手语为听障人士提供无障碍诉讼服务,让手语成为我们沟通的桥梁,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无声的世界,既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温度,也彰显了公正司法的责任。

立案庭 法官助理 余晓睿

手语是一门“冰雪净聪明”的语言,每一个手势都有巧妙的设计含义;手语是一门“无声胜有声”的语言,她是冲破“聋哑之墙”的有力工具;手语更是一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语言,她为我们和聋哑当事人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了在接待中可以更加自如地使用手语,老师带着我们不厌其烦地练习,从字母到词汇,直到可以熟练地打出句子,每一次练习都让我们离服务好聋哑当事人近一点,更近一点。参加此次手语培训我收获很大,期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可以运用手语更好地服务聋哑当事人,让“司法为民”成色更足,品质更高。

办公室 司法行政 胡迪宇

在学习手语之前,一直对手语很好奇,好奇手指手势是如何迅速地进行思想表达。也时常在地铁或者火车上看到手语使用者,随着手指的翻飞,指尖的跃动,他们就像艺术家一样,用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学习手语后,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也认识到对于残障人士,比起同情,他们更需要的是平等、尊重。学习手语正是走进他们世界最好的方式,也是保护他们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后续的工作生活中,我也会继续深入学习手语、了解他们的世界。

审判监督庭 法官助理 黄凯柯

此次手语技能培训在课程设置上非常贴近实际的诉讼服务需要,针对性的安排了诸如继承纠纷、离婚纠纷、开庭等专业诉讼名词的学习。授课的手语老师专业且耐心,手语教材图解清晰详细,整个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并重。作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听障人士参与诉讼程序的不易,很多专业名词普通人理解起来尚且困难,遑论听障人群。也基于此,我充分调动起手语学习的热情,通过六期由浅及深的学习,我基本能用手语进行日常诉讼服务交流。今后我将不断强化手语学习,熟练运用手语技能,努力为听障人士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

接下来,宝山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推动诉讼服务精细化管理,不断丰富诉讼服务工作内涵,扩大诉讼服务覆盖面,让公平之声传入无声世界,让听障人士享受到更有温度、更加高效的诉讼服务,继续创新诉讼服务举措,为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提供维权指引,将司法为民落在实处。

作者丨立案庭

原标题:《手语服务进法院 司法为民“听”得见:宝山区人民法院开展手语技能系列培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