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到中年,请放弃你的“清白感”

2023-06-30 17: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领导说你不认真,你就熬夜加班,把所有活都干完。

朋友说你太计较,你就凡事装大度,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

伴侣说你不顾家,你就大事小情全包揽,忙得自己焦头烂额。

如果有,说明你已被“清白感”套牢。

著名学者武志红曾说:

“在一段关系里,问心无愧是件危险的事,问心无愧,其实在追求一种清白感,是在剥削自己。”

年少时,我们总以为努力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当个清白的人,就会拥有幸福。

人到中年,行至半坡,经历了心态的起伏涨落后,才渐渐明白:

过分的清白感,才是生活苦累的始作俑者。

古人云:“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如果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反而会有害处。

生活亦是如此,你越是想证明自己是个好人,越是没人念及你的好;

你越是想显示自己问心无愧,结果却和在意的人渐行渐远。

朋友琳琳天生要强,只有对所有事都问心无愧,她才觉得心安。

结婚十年,她尽力做个好妻子,好妈妈,好儿媳,家里大事小情,她都亲力亲为。

清晨,在全家人呼呼大睡时,琳琳已经做好了丰盛的早餐,把所有脏衣服分类扔进洗衣机里。

天气预报有小雨,她会提前在丈夫的包里放好一把雨伞。

不仅如此,她每三个月还会为公婆预约一次健康检查。

当同龄好友在职场闪闪发光时,她每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

当身边人读书锻炼努力变好时,她则望眼欲穿深陷在家长里短。

琳琳为了家人,逐渐失去自己,找不到生活意义。

一味忘我付出,精力损耗一空,她终于疾病缠身柔弱倒下。

极致的清白感,是自我伤害的利剑。

现在的大多数人,常常被“仁至义尽”折磨得体无完肤。

一心想要心安理得的活着,却难免承受关系失衡带来的痛。

到最后,只剩下无尽的自我怀疑:

“我这人简直糟透了”、“一定是哪里做得还不够好”、“到底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满意?”

当自我认知被清白感控制时,就会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期待里,逐渐沦为空心的提线木偶。

心已成为囚徒,更遑论拥有人生的自由。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题:“为什么我总会把人际关系处烂?”

对此有网友一语成谶:“因为你总是不愿亏欠。”

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曾说:

若想交情长久又深刻,就得学会‘亏欠’人,因为这能让人感觉到重视感和参与感。

生活中,做大家认为正确的事,成为一个清白的好人,这并不艰难。

真正的成熟,是带着内疚,过好自己的生活,让关系的线无限延展。

高晓松在《奇葩大会》上分享过一段经历。

早些年他在事业上遇到了大难题,穷困潦倒。

危难之际,他找到了歌手朴树,希望借15万,以解燃眉之急。

彼时的朴树,正处在音乐创作巅峰时期,又红又不爱说话的朴树,听闻借钱消息,只淡淡回了两个字“账号”。

后来,朴树也开始走下坡路,急需用钱的朴树给高晓松发了两个字“还钱”。

大家被四个字的借钱经历逗得哈哈大笑,也从中感受到了俩人不一般的情谊。

其实,朴树之所以愿意借钱,更多是出于心理上的亏欠。

朴树当初还是个籍籍无名的歌手,高晓松欣赏朴树的才华,便成立了麦田音乐公司,给了朴树专注做音乐的机会。

签约麦田公司后,朴树先后以《白桦林》、《那些花儿》等单曲红遍大江南北,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

毫不夸张地说,高晓松就是朴树的才华伯乐和人生导师,这份恩情,多少金钱都无法偿还。

彼此亏欠,互相帮扶,俩人就这样带着感恩的心,将友谊的路走得又稳又远。

电影《喋血双雄》中有句台词很经典:“朋友之间无所谓谁欠谁,不然要朋友干什么?”

那些拒绝接受别人好意,过分清白的人,往往会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画地为牢。

不仅困住了自己,也将原本亲密的机会丢进海里。

真正好的关系,是遇事不吝援手,是受助不言亏欠,在平和的心态下给予和接受。

人到中年,学会和亏欠和解,常怀感恩之心,才能在珍惜中,寻到情感的真谛。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中,曾指出清白感源自人们对他人的内疚。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好人”不喜欢“问心有愧”的感觉,于是企图用助人和禁欲两种极端方式,来消除内疚,实现极致清白。

不管是只付出不接受的助人模式,还是禁止自己接受别人付出的禁欲模式,都只会让一段关系越来越糟。

一个人,只有明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尺度,看透付出和接受的价值,才能让情感自然流动。

中年以后,试着放弃自己的清白感,在和谐的关系里重获自由。

①不过度付出

英国有个慈善家,在他92岁的时候,自杀了。

他一生付出不知索取,从16岁开始卖塑料花,把赚来的钱全部捐给军人协会。

退休后,他又将自己的养老金,分别捐给不同的慈善机构,数量多达20几个。

都说善有善报,但他的付出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回馈。

每个月有200多个人通过邮件或电话联系他,要求他再多拿点钱。

年近百岁的他,早已习惯了当个好人,即使一贫如洗,也不懂拒绝。

最后,他为了证明自己身无分文的清白,从桥上一跃而下,结束了生命。

人生在世,不施恶行,一心行善,做个清白的好人,本无可厚非。

但没有底线的给予,既纵容了受惠者,也将自己推入了深渊。

付出有度,施惠有节,方能做到真正的仁善。

②不拒绝善意

生活里,你是否会发现这样一类人:

别人请客吃饭,他怕回请,拒绝盛情邀请;

别人小事帮忙,已然忘记,他却时常忐忑,惴惴不安。

他们把关系处理得越是清白,越是孤孤单单。

博主@ 简单就有这样一个朋友。

每次相约,只要博主付饭钱,好友便百般不安。

会主动询问,是否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即使博主否定,没过几天,一个小礼物也会出现在她的桌前。

在好友看来,只有一还一报,才能让彼此不亏欠。

但在博主心里,这种感觉很不自在,渐渐地俩人关系越来越远。

有人说,拒绝接受别人的好意,往往就是在拒绝这段关系。

一次拒绝,是委婉,两次拒绝,是清高,三次拒绝,是和所有亲密关系说再见。

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善意,才能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

③不在意差评

人生在世,快乐与痛苦比肩,被人不正确地评价,在所难免。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都不迎合别人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恰如《明朝那些事儿》写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快乐与否,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而不在于他人的口舌。

别人说什么,那是别人的事,与你无关。

守住心底的那根弦,别因为外力就轻易断掉,歪曲了这世界对你的评价。

演员陈坤在对话陈晓楠时曾说:

“其实我是个很笨的人,我以前会扮演一个让人觉得很漂亮的结果,而我现在比以前,漂亮的地方在于,我不隐藏自己的笨。”

诚然,我们这一生都在追求更好的自己,人到中年,俗世中浮浮沉沉后,才惊觉,做个透明人,才是幸福答案。

适当付出,接受善念,不置差评。

自私一点,贪婪一点,心宽一点,做个不完美的坏人。

余生,请你摆脱清白感,万事顺遂自在。

作者 | 李哈尔,相信笔杆子也有非凡力量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原标题:《人到中年,请放弃你的“清白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