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儿童情绪障碍的用药顾虑与治疗考量

2023-06-30 14: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何佳 精神卫生686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相信很多人对这首歌曲并不陌生。伴随着旋律的哼唱,脑海中浮现出一群天真烂漫、朝气蓬勃,脸上洋溢着幸福微笑的孩子们。然而,小小少年真的很少烦恼吗?

现实情况中,我们身边许多儿童及青少年,背负了来自父母、学校及社会,越来越多的压力与期待。也许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孩子们在本该快乐肆意的年纪,却愁眉不展,忧虑与烦恼不断。

闷闷不乐、失眠、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进而成绩下滑、厌学,甚至轻生,这样的情况在近年来的精神科门诊中愈加频繁地出现。无论是身体上多道深浅不一划痕的孩子们,还是内心焦灼如热锅上蚂蚁的家长们,都映射出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明显而突出。

作为父母,该怎么帮助自己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的孩子呢?请先了解以下信息。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诊治存在挑战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主要是指以焦虑、抑郁、强迫和恐惧等异常情绪为核心表现的一组疾病。

1

受限于自身语言表达技巧不足,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详细地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因此很难在疾病初期被家长发现和重视。

2

情绪障碍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表现,往往具有不典型的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识别与诊断的难度,进而延误治疗时机。

3

儿童青少年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各项生理功能和心理发育仍不成熟。确诊之后如何治疗,是否必须吃药,长期吃药有什么影响,需不需要做心理治疗等,是家长高度关注的问题。家长们很容易“谈药色变”。

借助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减轻焦虑,也为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助力患儿积极治疗以及改善预后奠定基础。

个体化用药原则

为治疗安全保驾护航

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药物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医生建议药物治疗,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医生会根据每个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具体用药原则包括:

1

用药前全面检查评估,用药信息充分告知。医生会对患儿作全面躯体检查、充分精神评估,在对药物作用机制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充分考虑的基础上,选择合适药物、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

也会取得家长和患儿的配合,向其说明用药目的、用法、预估疗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问题。

2

以安全和有效为准则。兼顾疗效和不良反应两方面,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探索最低有效量。避免频繁换药及不必要的多药联合。

3

纵向观察,动态调整。医患建立良好治疗联盟及长期合作关系,让医生有机会动态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用药反应,方可确定合适剂量及治疗周期,既不过早停药,也不过久用药。减药或停药时,需遵医嘱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常用药物简介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SSRI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线抗抑郁药物,目前常用于儿童青少年的SSRI主要是氟西汀、舍曲林和艾司西酞普兰等。美国FDA批准氟西汀(8岁以上儿童抑郁症)、舍曲林(6岁以上儿童强迫症)、氟伏沙明(8岁以上儿童强迫症)、艾司西酞普兰(12-17岁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应用。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

SNRI中主要应用于儿童青少年的药物为文拉法辛以及度洛西汀,其中度洛西汀美国FDA批准可应用于7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针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中常见的,焦虑伴发躯体不适症状的治疗存在优势。

苯二氮卓类药物

针对伴有显著焦虑的患儿,或在开始使用SSRI/SNRI药物以及增加剂量时,短暂出现焦虑、激动、不安、或伴自杀意念的患儿,可以短期辅以苯二氮卓类药物抗焦虑、助睡眠、放松肌肉、降低风险。

这类药物长期服用有成瘾风险,务必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情绪稳定剂和/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针对情绪不稳定、易怒易激动、有冲动风险、偏执观念明显的患儿,会考虑合并使用情绪稳定剂和/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但目前有儿童青少年适应症的此类药物较少,医生在不得不超说明书使用时,会对家长做到充分的知情告知。

特别提醒: CFDA批准用于儿童情绪障碍的药物不多,很多国内外公认有效而安全的药品,尚未得到CFDA批准,但并不是代表这些药物不安全,只是在我国没有开展在儿童群体中的相关药物实验。

为数不多被CFDA批准用于未成年人的精神科药物中,舍曲林、氟伏沙明只获批用于未成年人强迫症的治疗,但是这些药物对于改善抑郁、焦虑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

临床上,医生往往根据临床经验,在充分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参考借鉴美国FDA的标准以及国内外的治疗指南制定用药方案,以期给患儿更多的治疗选择与康复希望。

请注意,超说明书使用≠超量使用。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双管齐下

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可通过帮助患儿分析问题来源,逐步教授应对生活中诱发不良情绪事件的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制定实践方法。

心理治疗的最大优势是不会产生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并且针对临床上部分难治性患者来说,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药物治疗虽能快速改善患儿症状表现,但减药或停药后,会有一部分患儿症状波动甚至复发;心理治疗则可以让患儿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生活和应对挫折,通过自身行动来最大限度地防止疾病波动或复发,改善治疗结局、增加自信。

目前经常用到的心理治疗是家庭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1

家庭治疗:不仅仅关注问题,同时关注产生问题的土壤。帮助家庭成员探讨如何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效解决家庭冲突,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帮助患儿将治疗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外部世界,提供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认知行为治疗:调整认知,将原先的非适应性思维模式重新调整至积极状态,从而逐步形成适应性的行为。

3

此外,放松训练也较为常用,通过一定的肌肉松弛训练程序,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生理心理活动,进而减轻负面情绪。

保护儿童青少年免受情绪障碍困扰,重点在“防患于未然”。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平时应尽量减轻他们的压力和负性生活事件的累积。若发现孩子不爱说话或爱发脾气,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拒绝上学,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亡羊补牢,尤未晚矣”。

● 采取陪伴、劝导、启发等方法,帮助孩子厘清思路,缓解心理冲突。

● 切实感受和理解孩子目前面临的困难,及时给予支持帮助,不硬讲道理或训斥孩子。

● 若察觉到孩子显著的情绪障碍,特别是存在冲动攻击、伤害自身的行为时,一定要尽早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诊疗。

● 用药顾虑与担忧可以理解,但毫无必要,遵医嘱科学治疗,安全又有效。

希望我们的“小小少年”真的可以如歌中所唱,扫除内心阴霾,阳光普照!

参考资料

1.陶国泰,郑毅,宋维村主编.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季卫东,张瑞玲主编.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诊疗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作者:何佳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编辑||何萤萤

排版||白羽

审核||曹庆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