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豆瓣9.6,想向全世界推荐这部全女综艺
最近,网飞上线了一部口碑韩国真人秀综艺,评论纷纷表示,“这个韩综也太能打了,字面意义上的”,“韩综又达到了新高度”。
这部综艺没有高人气的明星,没有话题噱头、戏剧性桥段或是狗血剧情,综艺的形式也并不十分创新,规则也算不上精巧复杂。它单纯靠节目内容和众口交赞的好评,就拿到了豆瓣评价9.6分的高分和网飞韩国热门榜第二名的热度和口碑。
你可能猜到了,它就是《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全女性阵容,几乎鲜有差评,看过的人都惊呼又燃又爽。不夸张地说,它确实拓宽了真人秀综艺节目的界线。不管是节目形式、呈现内容还是其中的细节,都值得好好讨论一番。
01.
简单、直接、有力量
《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下简称《海妖》)的最大看点,就是直接。
赛制很直接,24名女性参赛者,分别是警官、消防员、保镖、军人、运动员和特技演员,她们依照职业分组,在荒僻孤岛上为了生存而战。
这部真人秀没有片头,没有冗长的讲述,综艺一开始,直接是各种打斗、竞争场景的快速混剪,让人感到热血沸腾。随后,就是女性们各自的日常职业展示,她们或在救火前线,或在运动场上奋力一击,或在重大场合击败袭击者,姿态凌厉。
在赛制设计上,这个生存战分为基地战和竞技战,比赛一共只持续7天。根据最开始的泥滩扛旗比赛结果,每组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基地。在基地站中,每个组员都背有攻击旗帜,在战斗中被拔掉的时候该成员就暂时出局。在基地中则藏有各自小组的防守旗帜,当这面旗帜被拔起时,输掉的队伍直接会被淘汰。
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技能和战术,就碰撞出了紧张刺激的赛程。比如,有的基地分为上下两层,要前往上层只能通过一个小小的爬梯,住在这个基地的小组把防守旗帜藏在上面,就十分易守难攻。在节目中,如果不是有擅长攀岩的选手从后方的墙壁攀爬潜入,几乎不可能攻破这个基地。
基地站的激烈场景
《海妖》之所以好看的一点,就在于赛制设计足够公开和接近公平,让每个组都有自己的发挥空间和优势。
竞技战的设计环节更是丰富,有挖土、生火和灭火、劈柴,耐力竞技等等。让不同人的不同优势得以发挥,比如军人擅长野外生火,而消防员擅长灭火。这会碰撞出许多鲜活的、未经设计的看点和幽默感,比如消防员会吐槽说,“既然生火这么困难,那些火到底是怎么烧起来的?”
真人秀中还有设置商店的环节,每天选手可以通过消耗的卡路里来兑换商品,卡路里越高,越能换到像伪装野战服、对讲机、铲子这样的优秀商品。
当然,比赛会更为偏向体能竞技和身体搏击,这对于那些拥有智慧和擅长后勤工作的职业并不那么友好,不同的基地选择也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总体来说,这样的赛制设计,让她们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力量的机会。
《海妖》不像《乘风破浪》这样的娱乐综艺,参赛女性们需要被观众投票评分,被大众知名度捆绑,这往往导致先锋被流行所击败(因为场内观众有各自偏好或者被情感记忆所左右)。当然,不是说大众的有偏好不对,而是当内容捆绑上了淘汰赛制,就注定让多元的审美需要做出输赢。对参赛的姐姐们来说,舞台和曝光度也很重要,她们的表达内容自然就会迎合赛制和现场偏好,最后导向单一的审美。
在《海妖》中,因为对抗赛的规则公开、简单、直接,评判标准也很简单,所以胜负决断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他人手里。她们不是那些被凝视的舞台成员,而是用自己的力量打出竞技场的一片天地。
虽然会为输掉比赛的选手感到惋惜、遗憾甚至悲伤。看到她们面对一地狼藉的基地,面对自己努力建设过的家园被打得七零八落时,屏幕前的我们也会难过,却并不会感到特别愤懑、郁闷,甚至不平和不快。因为我们知道,对抗就是比赛本身,她们是堂堂正正地,靠自己的力量来取胜来争夺荣耀。
即使输了,抛开小小的运气成分或者偶然因素,也确实是因为别的选手实力太强,或是计谋得当,输的选手也心服口服。那些非常早淘汰的小组,即使出镜时间并不算多,因为竭尽全力,也都有给我们留下惊鸿一瞥的印象。所以这样的节目,不会看得让人郁结,我们可以放心、沉浸地享受这些赛程本身。
《海妖》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节目内容并不会去强调她们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她们不需要去谈论自己的家人、亲属、配偶。所有的访谈过程都很简短,没有刻意煽情和设计的成长,她们都在谈论比赛本身、谈论职业特点、谈论力量、谈论自我的困惑。在这个节目里,她们可以不用扮演社会文化加诸给女性的社会角色,只做她们自己。
著名教育学者蕾切尔·西蒙斯在《女孩,你已足够好》一书中写,女性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失声”的过程,当她们还是小女孩时,她们可能非常顽强、充满活力、性格固执,很有攻击性和自信。
但社会中存在许多关于女性的不成文规则,在这些规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女孩们曾经勇猛激烈的声音弱了下来,甚至陷入沉默。她们被规定必须要去做一个“好女孩”:要取悦他人,要保持“友善”,以及遵守规则。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她们的行为就会倾向于委婉、迂回。比如,“我认为是这样的”被“我不确定这是否正确”的踌躇取代,“哦,是的!”变成了不温不火的“我猜”,“我想要”用“我不知道”来替换表达。
比赛开始的泥滩扛旗拉力赛,每个旗杆都重达120斤
曾经拥有活力和热情的她们变得内向收敛,这些在小女孩身上慢慢发生的变化既微妙又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如克莱尔·梅苏德在小说《楼上的女人》(The Woman Upstairs)中所写的那样,“当女孩在精心设计自己的面具时,她们甚至都不会想到,它会长到自己的皮肤上,然后在那里生根,变得似乎再也揭不下来。”
《海妖》的选手们,则向我们展示了揭下这些面具后的女性,可以多么的张扬、自信和有力量感。失败和处于下风也没关系,勇于出击可以博得一线生机。所有的呐喊、热烈神情、勇敢出击的拳头,都代表着她们选择主动进行挑战,敢于果断冒险。她们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他人的目光作出了自主行为。
02.
欣赏和不满,都要大大方方说出来
《海妖》的直接,不止体现在赛制公开简单,战斗过程直爽激烈,也体现在大家对彼此的爱憎情感也都很公开。对别人的欣赏和崇敬,会大大方方地说出来,但同时,她们也并不掩饰对别组成员的防备与不满。
蕾切尔·西蒙斯在她的另一本著作《女孩们的地下战争》中,对于女性之间的关系有过深刻思考。从小到大,女孩们往往被规训成要友好与和平,她们需要照顾和关注他人的需求,不这么做的女孩会被贴上“自私”或“自负”的标签。所以她们常常掩盖自己的真实需求,配合他人的举动,以保持和平、被人喜爱,能够在群体中拥有一席之地。
同时,社会文化也不允许女孩们展现自己的攻击性、嫉妒心,或是对于权力和胜利的热切渴望。但人与人之间怎么会都是一团和气呢?只要有人,就会有各种事物导致的摩擦和冲突。这就导致女孩们的许多诉求和情感被抑止,但它们会以一种隐秘、扭曲的姿态释放出来,这便成为了女孩之间的“地下战争”。
女孩之间的攻击并不体现在直接的肢体或口头语言之中。社会文化不允许女孩置身于公开冲突之中,她们因此被迫采取非肢体接触、间接、隐蔽的形式进行攻击。比如使眼色、传纸条、散播谣言,或者典型的难以被察觉的心理战,比如偷偷塞进桌子抽屉的纸条、使眼色又移开的目光、午餐时突然坐满的座位……
在这种隐性的攻击文化中,女孩用不着拳头和刀具,而是诉诸肢体语言和关系以彼此攻击。这些攻击行为更难被识别,因为关系和友谊反而成为了武器,比起冲人大吼一声,一天不和对方说话更伤人。
比赛设计的灭火环节
另外,社会文化又会反过来去强化这一点,用“女孩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友谊”来加深彼此的刻板印象。许多以女性为主体的真人秀综艺,更是经常通过设计或剪辑,来凸显这些隐秘的争斗或是戏剧性(drama)的细节,甚至诱导观众通过碎片的节目内容去品鉴和分析她们的种种行为甚至“微表情”。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也提到了这点,有的真人秀制作人发现关于刻薄女孩的节目十分卖座,于是炮制了数十部以极具攻击性的女性为主角的节目。它们将“刻薄女孩”之间的竞争商品化,着重于刻画那些粗暴无礼、尖酸刻薄的女孩角色,但其实,电视上展现的关系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的数量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十倍之多。
毋庸置疑,这些社会文化与大众媒介也会进一步影响女孩间的关系。当她们目睹的隐秘攻击行为越多,模仿行为也会随之增多。当这些“地下战争”被当成娱乐性的点缀展示,人们就更加难以发觉其中的问题。而是把这种隐秘行为当作女孩的天性,同时也有女孩会发觉倚靠这种行为去争取利益或权力是受到鼓励的,就会更加强化这种行为模式。
正如《女孩,你已足够好》所述,摆脱嫉妒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承认它。承认嫉妒对女孩来说并不容易,因为这违背了她们从小就被教育要遵循的准则:好女孩应该慷慨大度,而不是贪图别人的东西;她们应该庆祝同龄人的成功,而不是觉得受到同龄人的威胁。而且她们被要求完美的同时要毫不费力地完成一件事,而不是展现嫉妒,因为这会让她们看起来姿态不够“优雅”。
自我隐瞒的情绪和试探性的不安全感,恰恰是腐蚀女性生活的慢性毒药。不公开的情绪看似达到了表面和平,却也让她们难以与他人建立起密切、有滋养性的情感联系。所以女孩之间的“地下战争”只是一方面,更严重的是,这种习惯还会侵蚀到她们日常生活中。
女性们强忍嫉妒之后,往往用它来打击自己和斥责自己。这种习惯还会侵蚀女性们的其他选择:不管是选择的课程、专业,申请的学校或是从事的工作。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中,她们会慢慢放弃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那些被最直接最强烈的欲望驱使的想法和诉求,会被磨损甚至消失。她们的选择会越来越被外界力量的驱使,甚至导致抑郁和困扰。
正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是一种对自我的确认与对自己内在渴望的了解,女性们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获得了自我表露和自我确认的机会。如此,她们也就获得了真正的友谊与信任。
挖土两小时的竞技赛
所以,这就是《海妖》的可贵之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让女性们运用武器和力量进行正面对抗。它也并不掩饰像嫉妒这样的情绪,甚至通过镜头鼓励大家说出对彼此的感情,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她们不止会为自己的力量自信,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胜利的渴望,对于力量的纯粹崇拜。同时,她们也并不掩饰那些因为冲突而生的复仇情绪、不满和愤恨,可以公开地说出,“我们就是看你们不爽,来战斗吧”。
赛制中也有各种公开的设计,比如在挖土比赛中可以“落井下石”,运用攻击卡给对方加土。但这种攻击也有底线,需要承认规则、愿赌服输,不能以伤害他人的身体为目的。其中有小组犯过错误,但之后她们也受到了惩罚,惩罚过后,她们会在采访中大方承认,我们确实是做错了,惩罚也是应当的。
尤其以军人组为代表,她们会不掩饰自己的“阴险”战术,也会考虑一些并不那么“光明磊落”的行为。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直以来,同样的行为,在女性身上和男性身上的展现时得到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
在牛津大学研究心理学的莫莉·克罗克特对这种差异做出过解释:冷漠无情对女性而言是一种违反规范的行为,对男性则不是,“有这样一种预期:通常而言,女性比男性更亲近社会。因此,女性一旦偏离了所谓的‘道德’立场(无论这种立场多么不合逻辑),都会让我们更加惊诧。”
看完《海妖》之后,像消防组那样展现信任和友爱的队伍让人喜爱并不奇怪,但同时,像军人组这样的审时度势、运用战术的小组,也并不会让人厌恶。当看到军人组打破这些深藏在我们内心的“好女孩”枷锁和道德束缚,能够直抒胸臆地展现自己的攻击性,为自己应有的权利尽量争取,不管是她们还是屏幕前的我们,都一同获得了自我满足。
03.
只要解除限制,她们就会迸发出来
有意思的一个观察是,当试图向别人推荐这部综艺时,如果仅仅介绍《海妖》是由消防员、军人、警察等几个职业的参赛者进行生存比拼时,对方往往兴致缺缺,但当说到这些参赛队员全员女性,制作主创团队也都是女性之后,明显发现对方眼前一亮,对此有了浓厚的兴趣。
这也算是《海妖》的一条暗线,它所选择的职业,全是大众印象中以男性为主导的行业。同时,展现她们的职业性又可以说是《海妖》中“上价值”的部分,只是这种价值输出,完全不需要依赖煽情和说教,而是完全用她们的行为来展现。
消防员组、军人组
比如,警察组非常善于侦查和分析心理,埋伏搜集情报。消防组因为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状况,所以她们很能适应不同的情形,由于救灾时的市场面对各种普通人,她们也有一种特别的包容度和关怀。
特技演员则冲劲满满,有种完全不怕死的精神——在攻击别的基地的时候,在其他人犹豫时,也是她们率先打破玻璃,直接冲了进去。在她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这样,被车撞、从高处摔下,被吊走都毫不含糊。军人更不用说,她们善于夜战和夜间观察,还特别擅长制定不同的策略和计谋,更是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韧劲。
运动组的策略则是先蛰伏——她们的比赛过程也是如此,并不考虑一股劲往前冲,休息好了,找准时机一击制胜才是重要了。警卫组在结束后表示“虽然有遗憾,但我们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坚持到了最后。
在作战过程中,彼此的性格都能凸显出来。这些性格,固然有不同人的性格差异,同时也掺杂了很多职业性的因素。比如军人经常在日常中面对非生即死的战斗场景,她们的警惕和不信任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管怎样,《海妖》着重于公开展现她们的职业性,过往,这些职业性以往都是被男性定义的。参赛选手们不仅有,甚至还有很多“女性化”的一面,而这一面恰恰很重要。
运动选手组、特技演员组
过往,女性在大众媒体上的形象往往被刻画成消费主义的、琐碎的、非理性的,女性在媒体上的出现场景和机会也特别少。很少有课程、新闻媒体和流行文化会去宣扬,许多职业的辉煌也属于女性。不管是女性警察、女性警卫、女性消防员,或是女性政治家、女性活动家、女性律师和女性首席执行官,对这些职业的崇拜多半都是朝向男性的。
所以,权力、影响力和野心这些词汇往往都隶属于男性。在这些传统的“男性”职业中,即便行为完全相同,女性也往往会被认为比男性表现得更过分自信。同时,当男人置身于“女性”的语境下(比如护士、老师、甚至育儿时),如果他们表现得过分自信,虽说有点怪,但尚可接受。但女性在任何语境下都表现出过分自信则是不被认可的行为,因为过分自信、有野心的女性会被认为是盛气凌人。
心理学教授苏珊·菲斯克和米娜·奇卡拉写过,女性性别被视为是寻求职业权力的社会阻碍,部分原因在于社交权力,被解读为温暖和关怀,是“女性放弃与男性竞争的安慰奖”。因此,如果一个女人想要被认为在工作上有能力,她就必须放弃被视作一个“温暖”的人。
但《海妖》用内容有力地回击了这一点,女性们不止可以有野心、有对自己职业的自信,同时,她们也会展示自己在职业中的专业一面,比如更考虑群组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更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这些都让节目内容和赛程有了许多看点和让人深思之处。
《看不见的女性》一书中也举出过类似的例子,一项对1989年至2011年间签署的182项和平协议的分析表明,当女性参与和平进程时,协议至少持续两年的可能性增加了20%,协议至少持续15年的可能性增加了35%。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这与女性的谈判目的有关。
研究脆弱国家的治理和权利的学者克莱尔·卡斯蒂勒霍曾指出:“女性常将男性精英向来忽视的重要问题提上和平建设的议程”,比如程序和机构的包容性、可得性,以及地方和非正式领域的重要性。所以,女性的存在填补了数据缺口——而且是重要的缺口。
《海妖》的播出也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因为在这些领域,女性不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这些小组被拔了旗、占领了基地,就大方地面对失败背上包往前走。在泥潭中即使落后,也会挣扎走到最后。
你会看到,她们不会在遭受挫折时丧失自我价值感,而是展现出了一种坚韧和自信:无论经历了什么挫折,都知道自己已经足够好。哪怕跌倒,也知道自己仍然是有价值的。她们的存在本身,就比成功或失败更为重要。
警卫组、警察组
《自信宝典》(The Confidence Code)一书中写,“自信与行动有关。”女性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或许不是失败,而是不敢为——因为各种各样的约束,而不尝试、不练习。她们往往会这样做:低着头,双手放在膝盖上,而不是高举起手臂,表示拒绝,勇往直前。
一直以来,女性都被规训,这些职业都是男性主导她们不会做得好,这强化了她们的不自信。因为女性往往比男性对自己更严厉,更倾向于消极的自我对话。她们倾向于过度思考自己遇到的挫折,花太多时间去回想自己本可以做些什么。
而各项研究表明,自我批评会削弱女性的驱动力,也会削弱她们的自我效能感,那些认为自己可以成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信念,正是自信的关键组成部分。
《海妖》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在解开限制和条条框框时,她们可以突破自己的极限,我们也可以试着迈出第一步。自信心和能力并不是天生有之的,技能可以锻炼,自信可以去学习和练习。当做一件事情做得越多,就能做得越好。其实,自信就像肌肉,必须反复屈伸才能保持强壮和敏捷,而冒险和行动,就是锻炼这些肌肉的预先运动。
老实说,《海妖》的综艺设计,似乎也找不出特别多创新的部分。早有不同的影视去展现不同女性职业的面貌,“大逃杀”、荒野求生或生存赛,都是综艺中常见的设计了,趣味竞技、拔旗、身体对抗也并不新鲜。
但它就是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情绪,直呼终于有这样的综艺了!女性的力量并不弱,只是一直以来,几乎没有一个公平的舞台能让她们展示。《海妖》告诉我们的是,无需刻意倾斜,也不需要优待。只要解除那些框架和限制,她们就能绽放出强烈的自信、力量和感染力。
参考资料: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 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蕾切尔·西蒙斯
《女孩,你已足够好:如何帮助被“好”标准困住的女孩》|蕾切尔·西蒙斯
《看不见的女性》|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
撰文:青鸾
监制:猫爷
图:《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原标题:《豆瓣9.6,想向全世界推荐这部全女综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