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块墓志铭引发疯狂盗墓,曹操大墓上千件劫余文物,还原了哪些历史真相?

2023-06-29 15: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全国今年新开的博物馆中,它,是唯一一座可以称得上“帝王级”的。

主体建筑笼罩在一座横向跨度120米、纵向跨度140米的巨大钢结构之下,出檐深远,配以黑、红两种主色调,一股雄浑的汉风扑面而来。

圭形石牌、剑残块、玛瑙饼、水晶珠、金纽扣、玉觿……488件(套)考古发掘出来的精美文物中,不少更是首度展出。

出土的煤精虎雕与水晶珠。图:新华社

自4月底开放以来,数次登顶热搜第一,短短一个月内就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这里,就是“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

去世1800多年来,覆盖在曹操身上的各种文学叙事和戏剧演绎甚至比掩埋他的黄土还厚,这也让千年以来,关于曹操墓究竟在哪的争论更加扑朔迷离。

即便在距离高陵2008年的发掘已过去15年的今天,质疑,也从未散去,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莫过于此:

曹操生性多疑,置冢七十二座,这肯定只是其中之一。

墓中发现了一大一小两颗头骨,专家确认,一个是曹操小时候的,一个是曹操老年时候的!

有人经过“暗访”,发现曹操墓“出土”的石牌是考古队“埋地雷”的结果,实际却是河南南阳张衡街“制造”。

……

如此种种,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曹操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可争议的分量,不少人对于真相以这种方式揭开,多少还是有几分不舍。

所以,高陵的发掘,到底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怎样的曹操?

今天,我们就要为你隆重推荐一本,讲述高陵从曹操下葬到被现代科学发掘完整故事的通识读物——《此处葬曹操》。

作者唐际根,现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曾任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首席研究员、社科院安阳考古队队长,是曹操高陵发掘项目见证者。还上过《国家宝藏》《百家讲坛》《中国考古大会》《圆桌派》等节目。

向我们这些考古小白,深入浅出地讲述曹操高陵的故事,估计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要想拨开历史的疑云,今天的第一站,我们不妨先跟着唐老师,一起回到历史文本中,看看曹操的“黑化”之路。

遭盗墓洗劫,曹操墓中的1000多件文物,

还原了哪些历史真相?

文 | 中信

01

曹操“黑化”史

超世之杰还是奸臣?

自宋以来所谓 “正统”观念确定了之后,(曹操)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

自《三国志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上的一大歪曲。

——郭沫若

历史文献,留给人们一个斑驳杂乱的曹操印象。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堪称正负评价的两极。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曹操的评价,可谓直接将高度拉满,称其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历魏、晋两朝的王沈在《魏书》中,将曹操与孙武、吴起相提并论。

东晋,衣冠南渡,北方陷于异族手中,偏安中原士族站在地缘政治的立场,开始对曹操进行有意的贬低。

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认为“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意即曹操是个篡逆者。

南朝时,曹操的形象更是江河日下。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大肆收录丑化曹操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曹操怕人暗算,常对人说:我睡着之后,千万不可随便接近我,否则我会无意中杀人。

唐代尽管曹操形象略有好转,但已经很难改变曹操的负面形象。北宋时,曹操的负面形象进入民间,不过直到此时,曹操墓的具体位置都是公开且确定的——就在安阳西北。

南宋时,金人虏走徽、钦二宗,占据中原,南渡君臣面临的是与三国东吴和当年刘备完全一样的形势,在“爱国情绪”的驱使下,人们将同情心移向南方的蜀、吴,而仇视北方的曹操,曹操的形象进一步跌入深渊。

视曹为贼,已成人们的共识。元、明、清时期,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

“奸雄叙事”中,流传最广的就莫过于曹操给自己安排的“七十二疑冢”。

青山如浪入漳州,

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垅亩,

麒麟埋没几春秋。

王安石的这首诗,是目前能够查到最早写曹操“疑冢”的文献了。或许有人做了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使诗中的“八九丘”成了“七十二疑冢”。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曹操安排自己的后事有过描写。书中说道,曹操临终前命人在彰德府(今安阳)讲武城外设疑冢七十二,使别人不知道他死后的葬身之地,以防他日自己的墓葬被人挖开。

曹操疑冢之事,经罗贯中发力渲染很快在民间广为流传。

直到清朝,蒲松龄还在《聊斋志异》卷一〇《曹操冢》中记录了另一个故事:

盛夏时,有人入漳河浴,忽然闻刀斧之声。随后有人看见水中有断尸浮出。入浴者十分惊怪,将事情告知当地官吏。地方官吏闻之,立即派人闸断上流,使漳河暂时干涸。

这时发现一个深洞,洞中设有一个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他们将转轮取走,进入洞中,发现一座小碑,上面写着汉篆。仔细一瞧,是曹孟德的墓碑。

于是人们破棺散骨,盗走了所有的金银财宝。

从此,曹操有“七十二疑冢”几乎被当做正史,让不少历史学家也深信不疑。

直到,1998年。

02

一块墓志铭引发的疯狂盗墓

揭开了“曹操高陵”的真相

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四十)三步……

——鲁潜墓志

1998年,西高穴村村民在地里无意间挖出一块墓志,上交至安阳市有关部门。

鲁潜墓志(1998年出土)

墓志上刻14行120字,文字并不深奥,前几行,介绍了墓主人鲁潜的生平,后半部分却透露了一个惊天秘密。

墓志在描述墓葬的位置时,突然提及魏武帝,说鲁潜墓在“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由于墓主出生在西晋时期,魏武帝说的只能是曹操。按西晋前后的度量衡,曹操墓就在鲁潜墓明堂东南300余米的范围内。

对这块墓志的研究于2003年刊登在《华夏考古》杂志上,本来是学术讨论,却引来了不法分子的觊觎。

从2006年至2008年两年时间内,安丰乡派出所先后破获盗掘此墓葬案件4起,抓获盗墓贼20多人。虽然安丰乡政府加大了对盗墓分子的打击力度,但是仍然不能有效地阻止盗墓分子对它的破坏。

收缴文物“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按国家政策,像西高穴大墓这样的王侯级大墓,原则上是不能批准发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被迫对西高穴大墓申请“抢救性发掘”。

2008年11月,国家文物局同意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西高穴大墓的请求。

一场震动全国的考古发掘正式拉开序幕。

03

挖出地下“四室两厅”

2008年11月7日,考古队正式成立,河南省文物局和省考古研究所给项目确定的名字是:安阳县西高穴汉魏墓地,避开用“曹操墓”的提法。

技术员们手中的“洛阳铲”探出了大面积夯土,两座带墓道的古墓轮廓清晰地在图纸上显现了出来:西高穴一号墓、西高穴二号墓。

勘探之后初步清理出来的西高穴一号墓和二号墓

其中二号墓规模最大,整体平面形如汉字中的“甲”字,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高规格墓葬。

二号墓总占地面积大致740平方米,正式的发掘开始于2009年4月8日。

墓道发掘现场

整整一个月的挖掘清理,考古队才接近墓室主入口。墓室清理又花了差不多2个月时间。

墓室的内部结构也完全呈现出来。

用考古的“行话”说,这是一座“前后室各带双侧室的砖室墓”,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四室两厅”。即前厅、后厅;前、后厅以甬道相连,并各带两个侧室。

四室两厅

墓室总面积近380平方米,用大型青砖垒砌。青砖长0.5米,宽0.25米,质地致密,显然是专为建造这座墓而烧制的。

任何人进入墓室,都能感觉到空间和结构带给人的震撼。

不过墓室墙面没有壁画,只是先敷了一层泥,然后以石灰精心抹平。因而在结构尽显高贵的同时,透出一丝简朴。

墓室内部结构

不过,接下去的发掘,才是整个西高穴大墓发掘的高潮。

04

发现劫余文物1000余件

西高穴大幕迎来了发掘高潮

2009年10月12日,本以为被盗洗一空的墓室终于有了惊人的发现。

考古队员在前室的前部,忽然发现1枚人头骨。头骨虽然被压裂,但形状基本完整。

这座大墓是有主人的!

西高穴二号墓前室男性头骨清理现场

接着几天好消息从其他各个清理地点传来。考古队陆续发现了几件陶器和铁器。最漂亮的是铁铠甲。

更大的发现还在后面。

考古队员在前室的甬道门处,清理出1块石牌,尘土拂去,定睛细看,石牌上赫然写着:“魏武王常所用挌虎……”。

圭形刻字石牌

12月12日,考古队又有了不同于石牌的另一发现。他们在后室清理出另外2个人头和一些零碎的肢骨。这2个人头加上前些日子在前室发现的人头,共是3个个体。

当清理范围扩展到后室的南侧室附近时,一条消息在考古队中炸开了锅:侧室的门道内侧,散落着十几块刻字石牌。

十几天里,总共有59块石牌相继出土。

石牌均是从自然地层而不是盗墓贼扰动过的地层中出土的。其中几枚石牌出土时,上面居然还叠压着陶器、铁器、漆器。

从学术范畴来说,石牌被漆器、陶器和铁器叠压,形成了极好的“地层关系”。

西高穴二号墓出土六边形石牌(部分)

发掘过程中,二号墓内登记在册的劫余文物不下400件(套)。

其中出土时比较完整、无需修复的文物有250件(套)左右,如果加上陶器、铁器和独立存在的画像石(数千残块不计在内),经过数年整理、分离、修复,现有编号文物已达1000余件。

西高穴二号墓出土文物分布

所有文物中,如果简单“记件”,以画像石残块和墓砖的残块数量最大。

墓室内的画像石内容丰富,雕刻娴熟,题材有“神兽”“七女复仇”等,有的刻有文字,如“主薄车”“咸阳令”“纪梁”“侍郎”“宋王车”“文王十子”“饮酒人”等。

曹操墓出土的画像石残块图像线描

05

西高穴二号大墓主人

何以是曹操?

发掘工作结束,接下来便是确认墓主人。

西高穴二号墓是“多墓室砖墓”,而已经发现的东汉诸侯王一级的墓葬,也大都是多墓室砖墓。

此外,墓内出土石圭宽7.4厘米、高28.9厘米,是帝王级用品。与石圭伴出的,还有石璧,直径达0.28米。圭、璧伴出配套使用,也是帝王陵的突出特征。

西高穴二号墓出土圭和璧

此外出土的文物,显示出明显的东汉末期特征。

在考古学科中,陶瓷器被称为断代的“时间卡尺”。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的所有陶瓷器,都是东汉末年的“流行款式”。

西高穴二号墓中出土的白瓷罐和酱釉罐

墓葬中出土的4枚“五铢钱”也是东汉钱。其中1枚是东汉晚期最为常见的“剪轮五铢”。将墓葬的年代指向了东汉晚期。

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的“五铢”和“剪轮五铢”

除了器物之外,文字也有断代意义。二号墓内出土的诸多刻字石牌,字体是典型的汉末隶书形式,与东汉末年熹平石经的字体非常接近。

墓葬中一些石牌上的“魏武王”三字中的“魏”字,在下面加了一个“山”字,这是秦汉时期的写法。魏晋以后,此种写法开始变化,“山”字开始移到魏字的上部。北朝以后的“魏”字,“山”字完全从中消失。

所以“魏”字的结构表明,西高穴二号墓不会晚于魏晋,更可能是东汉末期的。

西高穴二号墓石牌上的“魏”字与东汉-西晋时期“魏”字结构比较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体质人类学专家对3个人头骨的年龄和性别进行鉴定,其结果为:

男子:首次年龄鉴定为60岁左右,再次鉴定结果为60岁以上。墓葬中那块刻有“胡粉二斤”的石牌,多少透露了这位男子的年龄秘密。东汉时期,胡粉是老年人用来涂面的。

女子A(3号头骨):首次鉴定年龄50岁,再次鉴定年龄不低于50岁。

女子B(2号头骨):首次鉴定年龄20-25岁左右,再次鉴定年龄仍然是20-25岁。

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的3枚头骨

由此可知:年龄60以上的男子为墓主的可能性大。

而西高穴二号墓出土刻写文字的石牌共65枚,除六边形石牌外,还有10枚一端尖锐一端平直的圭形石牌。此种石牌多有残损,完整的1块上刻“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残损的刻写有残存的“魏武王”“常所用”,或者“魏”字。

西高穴二号墓出土“魏武王常所用”石牌

“魏武王”的名字,魏系封地,武为谥号,王指封爵。

综合各种迹象,西高穴二号墓那个死在东汉末年、葬在邺城西30里高岗上、具有帝王级地位、下葬时为魏武王、死后被人称为魏武帝的人,只能是曹操!(曹操身份认定的一整条证据链详见《此处葬曹操》)

西高穴大墓的墓主是曹操,则墓内那具60岁以上的男子只能是曹操。因为曹操死时正好66岁。

安阳西高穴二号墓,只能是曹操墓,也即文献中的曹操“高陵”。

06

高陵为我们还原了

一个怎样的曹操?

西高穴二号墓内的出土文物,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曹操的生活侧面。

曹操墓出土的许多六边形石牌,是所葬服装的清单,表明他喜欢内穿白色和绛紫色,偶穿红色(丹)和绛色。

曹操似乎更偏爱衣与裙分开的服饰。他的墓葬中随葬了多件带钩和带扣。带钩是铜质的,带扣则有铜扣和铁扣两种。

曹操墓出土的带钩

曹操被不少人称为“绝汉统”的“奸贼”。

曹操墓的发现,最大的“贡献”,当是澄清了对曹操“篡位”的指责。

是的,曹操没篡位。直到辞世入土,一如文献所载,他仅仅是“魏王”。曹操的身份,在墓葬的规格、规模都得到了体现。

曹操的一生,清清白白。他对自己的死,从容面对。

他在生前便给自己安排了“寿陵”。关于葬地,他交待在“邺之西”选“贫瘠之地”、“因高为基”;关于陵墓建设,他交待“不封不树”,“无藏金玉珍宝”。

曹操墓出土的陶鼎

他的墓葬虽然使用了大量石材,但是系从拆毁的他人石祠取材“二次利用”。

墓室之中,四壁洁白,虽有帐幔,但不涂壁画。他的确是位严于律已、厉行节俭的老人。他的明器都是陶器,简易而普通。

生前戒奢尚俭、不好华丽的习惯,完全得到了证实。

有了考古发现的支持,我们不妨依托历史文献中的“正史”材料,还原这位“超世之杰”的完整人生。

特定政治形势下的政治决断和道德选择,使曹操无意中成了历史的牺牲品,从而也就有了《三国演义》这部“曹操的谤书”。

千年逝去,围绕曹操的诽谤依然未散,曹操墓的真伪也经历激烈交锋。

感谢考古,感谢科学,感谢所有人历史知识和考古知识的提升。

西高穴二号大墓的发掘,还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曹操。

原标题:《一块墓志铭引发疯狂盗墓,曹操大墓上千件劫余文物,还原了哪些历史真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