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争打“太湖牌”哪家强?无锡以太湖之名“牵手”西湖对话浙商
宋代文学大家苏轼,曾在西湖边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句,也曾在太湖边大发感慨,“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如果说在古代,诗词歌赋是太湖和西湖的共同语言,那么如今,创新经济成为了联系两湖(太湖、西湖)的金色纽带。
首届“太湖·西湖”企业家论坛在江苏无锡举办。8月19日,首届“太湖·西湖”企业家论坛在江苏无锡举办。本次论坛又称“两湖论坛”,由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浙报集团《浙商》杂志社以及红豆集团共同发起。
这是苏商和浙商之间的又一次成规模、跨区域的对话和互动。这一次,作为“苏南模式”重要发源地以及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无锡牵头举办了江浙商界的聚会,并以太湖的名义和杭州西湖进行“联姻”,成立两地企业家联盟。
近年来,无锡虽然拥有太湖水域面积并非最大,却一直高举高打“太湖战略”,围绕“太湖”这个超级IP大做文章。同时,苏州、湖州等环太湖城市也不甘落后,近年来也渐次亮出“太湖牌”。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烟波浩渺的太湖,正成为沿湖都市圈融合发展、竞相角逐的“新舞台”。
以太湖和西湖之名,苏商浙商将常态化互动
首届“太湖·西湖”企业家论坛又被简称为“两湖论坛”。
据《无锡日报》报道,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出席论坛,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看望与会嘉宾,江苏、浙江两地工商联领导均出席。
无锡市政协主席周敏炜在论坛致辞中说,太湖和西湖,背后其实是一个迈向现代化的城市群。他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目前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两湖”携手,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他希望两地企业家共建开放的合作交流共享平台,更好地呼应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
论坛期间,“太湖·西湖”企业家联盟宣布成立,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任企业家联盟轮值主席。同时,论坛还安排了一场长三角城市党媒研讨会,致力于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媒体企业朋友圈”。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本次首届论坛成功举办之后,接下来或将移师浙江,形成两地企业家常态化互动机制。
至此,低调务实、专注实业的苏商和敢拼善闯、擅长新经济的浙商之间,又搭建了一个长期对话的平台。
无锡最先开始赋予太湖城市功能
太湖和西湖是代表江浙两地的标志性地理符号。在地图上,若想将太湖和西湖连上线,得用放大镜去找。公开资料显示,太湖面积2445平方公里,而西湖面积仅为太湖的1/400。
然而,面积并不代表影响力,两湖各有其独特性。作为杭州的内湖,西湖独特的城市性到了现代愈发闪亮和鲜活,早已和杭城融为一体。
烟波浩渺的太湖则是自然人文景观的代表,千百年来一直远离城市,而是和农业、渔业息息相关。
随着城市的“逼近”,太湖的保护与开发愈发重要,也不仅仅是某一座城市所面临的考题。环太湖有苏州、无锡、常州和湖州,这四座城市的“太湖答卷”一直备受关注。
这其中,无锡和苏州之间的“竞赛”是重头戏。苏州虽坐拥太湖2/3的水域,是环太湖第一大城市,但在打“太湖牌”上不如近邻无锡印象深刻。近年来,无锡率先提出拥湖发展,打造出诸如灵山、鼋头渚等著名旅游景点。
据公开资料,郭沫若曾在太湖边留下一句“太湖绝佳处,毕竟鼋头渚”。旅游,让多数人说到太湖第一想起的是“无锡太湖”,而不是“苏州太湖”。
此外,无锡率先向南发展、拥湖发展,无锡新的市政府所在地的太湖新城目前已经是无锡最好的黄金地段之一。无锡还有太湖学院,以及太湖街道、太湖路等以“太湖”命名的地名、路名等。
此番以太湖名义联姻杭州西湖,成立江浙两地企业家联盟,建立对话机制,可谓无锡长期以来大打“太湖战略”的又一力作。
苏州“幡然醒悟”,湖州欲“弯道超车”
前些年,在无锡大打“太湖牌”的同时,苏州还更多强调其园林、工业园区,以及金鸡湖。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苏州也逐渐开始加码“太湖战略”。2013年,苏州将南部滨江新城更名为“太湖新城”,并将其作为城市发展“一城四核”的南部核心。
今年5月底,苏州官方又发布公示,拟在太湖新城范围增设“太湖街道”。这也是继17年前“太湖镇”被撤销后,“太湖”二字重现苏州区划地名中。
“现在我们苏州向南发展,向太湖发展。太湖街道的设立体现了这一主旨,反映了苏州城市发展的脉络。”苏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莫俊洪曾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如是说。
在他看来,曾因区划太小而按政策撤销的“太湖镇”代表的是苏州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如今新设立的“太湖街道”,则象征着苏州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成果。
还有位于太湖南岸的浙江湖州。湖州也因太湖而得名,曾经管不到太湖内任何一滴水。直到2000年江浙两省签署勘界协议,湖州才拿到南太湖300平方公里的水域开发使用权。
近年来,湖州将建设好南太湖提升到极高的位置。
澎湃新闻注意到,湖州2017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476亿元,仅相当于无锡GDP总量的1/5,相当于苏州的15%,因此湖州并没有选择与沿湖区域的苏州无锡“正面交锋”,而是另辟蹊径。据公开报道,湖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坚持“绿色GDP”考核,生态环境有6分,GDP只有2分。
湖州一名官员曾解释说,长三角并不需要第二个苏州,但需要一座富有特色的美丽湖州,这就是湖州个性城市的主动追求。
南有“南太湖”湖州,北有“北太湖”望亭。澎湃新闻记者还注意到,苏州相城区的望亭镇(与无锡相邻),近年来则打起了“北太湖”的概念。近两年,北太湖(望亭)旅游度假区搞得也是风生水起。
有意思的是,在太湖“倾斜”向何方的开放式命题中,环湖各区域、城市,在围绕如何借力“太湖”这个超级大IP上,以更加多元的主动选择,为中国城市间的竞合提供了丰富的答案以及充满想象力的更多可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