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没想到,乾隆吃个荔枝都这么抠搜

2023-06-30 07: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饱妹 福桃九分饱

最近,全网都在流行一张“荔枝分账图”,饱妹看着很眼熟啊。

忽然发现,哎,这不是出自我们在2018年出版的《皇上吃什么》一书吗?

▲ 《皇上吃什么》李舒主编,中信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爱夏天的十个理由里,一定有荔枝。

饱妹的夏天就是荔枝味的。在闷热的天气里,全身汗涔涔的从冰箱里拿出一盘冰镇荔枝,任冰凉甘甜的果肉在嘴里爆破,吹着空调吐着果核,绝对是夏天最好不过的消遣。

除了自身口味过硬,在水果界,荔枝也是有特殊光环的。古时荔枝金贵,能吃到一口荔枝简直是人生赢家。吃不到荔枝的古人,也没有嫌“荔枝酸”,他们把对荔枝的爱纷纷留在了诗句里,唐宋时期更是诞生了“咏荔文学” 系列,把荔枝推上神坛。

所以,每次吃荔枝的时候饱妹都忍不住感叹,相比古人,能放肆嗨吃的我们也太幸福了吧!

在《皇上吃什么》里,我们的主编大人李舒就曾经写过乾隆皇帝如何绞尽脑汁分荔枝。皇阿玛为何如此抠门,古代的荔枝脑残粉们是如何缓解口舌之欲?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荔枝的前半生。

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十八日,乾隆皇帝收到报告,他的荔枝,熟了。

这些荔枝树并不是种在宫里,而是由福建巡抚吴士功进贡,共有五十八桶,每一桶有一棵树,太监们细细数过,共结果二百二十个。六月十八日这一天,有三十六个荔枝熟了。

根据宫里的规矩,太监们“拿十个进宫供佛,其余随晚膳后呈进”。乾隆皇帝看了看,下了一道旨:

“明日早膳送。钦此。”

为啥当天晚上不吃?这是一个迷。有一种可能是,荔枝太珍贵,乾隆皇帝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分配。

第二天吃完早饭,御茶房进呈了四十个荔枝——除了前一天拿到的三十六个之外,还有第二天早上新摘下来的四个。乾隆皇帝终于做出了决定:

皇后贵妃们才能分得一个荔枝,我们可比皇后幸福多了!

这些细节,都被记在清宫的《哈密瓜、蜜荔枝底簿》,皇帝对待荔枝如此珍视,除了古时候的荔枝是不易得的珍贵果品,大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身为荔枝脑残粉的乾隆实在心疼自己的荔枝被瓜分。

受语文课本普及,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荔枝爱好者一个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民间代表苏东坡,另一个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吃垮了大唐的皇家代表杨贵妃。但是这两位跟精打细算“荔枝帐”的乾隆比起来,还是差一截。乾隆对荔枝的念想,全部都写进了“日记本”。

这位被公认为古往今来最喜欢写诗的皇帝,一辈子留下了三万多首御制诗,平均每天要写一首多,比整个全唐诗还要多。他大概是用写诗的办法记日记:“拈吟终日不涉景,七字聊当注起居”。乾隆皇帝的诗写得不好,用钱锺书先生的话说,是:“清高宗亦以文为诗,语助拖沓,令人作呕。”不过,在浩瀚诗海里,荔枝出现的次数可不少:

乾隆七年

食荔支有感

炎州佳种号离支,

巴峽泸戎未足奇。

色写天霞连颗缀,

影留闽月带根移。

酪浆雪质无能比,

玉管云牋有所思。

梦里不知身是梦,

还如赐食寝门时。

乾隆九年

荔支至颁赐朝臣因而有感

闽中佳实秋前到,

相对年年有所思。

州酉节秪供原庙,

承恩非复寝门时。

飞来岭外炎风送,

斜倚栏边掲露垂。

料得擎归旧鸳侣,

几多欢喜几多悲。

乾隆十一年

梦【时六月十六日】

来何忽忽去憧憧,

空际云行尚有踪。

应为尝新荔子到,

又教梦里一相逢。

荔支便是荔枝。这几首诗可以侧面印证,清代进贡的荔枝都是整棵树,以保证荔枝的新鲜。

乾隆的这三首诗,似乎都在梦见一个和荔枝相关的故人,做梦的时候,梦见当年御赐荔枝到内宫(寝门,古礼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大夫二门。最内之门曰寝门,即路门。后泛指内室之门),而接受荔枝的那个人,似乎已经是“旧鸳侣”了。

旧鸳侣是谁?大家说法不一,从字面上看,大约是早年在潜邸时就跟从的后妃。有人说是生育了大阿哥的哲悯皇贵妃,也有人猜测是乾隆元年去世的仪嫔。

这位故人大约很喜欢荔枝,继位早期的皇帝,每次分配荔枝的时候,就会念念不忘。

不过,这位故人大概没想到,其实宫里的荔枝,离福建原产地的荔枝味道,实在是差太多太多。

© 图虫创意

乾隆年间担任过福建学政的沈初,有一次曾得到御赏的荔枝,据说“其味逊在闽中远甚”。素来以抠门著称的道光皇帝在上任之初就取消了福建的荔枝贡,之后,清宫里的荔枝,专门由两广总督进贡。

光绪十五年(1889),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在进贡荔枝时,顺便送了好朋友李鸿藻“鲜荔八瓶”。这样珍贵的食物,李鸿藻不敢独享,次日就“为佩老送荔枝”,又“送恭邸荔枝二瓶”,又“为仲华作书,送荔枝”。“佩老”是宝鋆(字佩蘅),“恭邸”是恭亲王府邸,“仲华”是荣禄。宝鋆、恭亲王和李鸿藻曾同值军机,荣禄是李鸿藻的换帖兄弟。

© 图虫创意

不过,在此三年前,李鸿章也曾经送 过荔枝。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李鸿章给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送了六瓶荔枝。

醇亲王向慈禧进贡了一部分,剩下的五百颗分给四十六个朋友,每人十颗左右。馈赠名单中有帝师翁同龢。

他在六月初五的日记中写道 :“醇邸送鲜荔枝十枚,荐而后尝之”。拿着十颗鲜荔枝,先祭祀祖先,这大概是为了效仿东汉的和帝,他曾说岭南进贡的荔枝“本以荐奉宗庙”。

为了吃上一口新鲜荔枝,乾隆皇帝的前辈们很早就开始努力了。

早在汉代,皇帝就曾经试图在长安种植荔枝,结果始终不结一果。到了北宋宣和年间,徽宗想要吃新鲜的荔枝,权臣蔡京决定用小株的荔枝栽在瓦器中,敷以当地的泥土,用船运到汴京,移植于都门阙下。这种方法到了清代,又有了长足进步。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初九日,闽浙总督满保、福建巡抚黄国材奏报说:

荔枝盛产于福建地方,小树插桶内种植者,官民家中皆有,其味不亚于大树所产者,此等小树木载船运至通州甚易,并不累及官民,亦无需搬运人夫。是以将臣衙门种植桶内之小荔枝树,于四月开花结果后,即载船由水路运往通州……于六月初,赶在荔枝成熟之季,即可抵达京城。

荔枝树开花结果之后上船,两个月水路,到了京城,正好成熟。

鲜荔枝难得,宫里有时也吃蜜荔枝。这种做法至少在宋朝就开始用于处理荔枝:蔡京的侄子蔡襄写过的《荔枝谱》里,曾经提及福建的荔枝,有“红盐”和“蜜煎”两种:

红盐之法,民间以盐梅卤浸佛桑花为红浆,投荔枝渍之,曝干,色红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虫,修贡与商人皆便之。然绝无正味。……蜜煎,剥生荔枝,笮去其浆,然后蜜煮之。

现代人荔枝进化史的第一个突破就是荔枝产地的增加。

中国荔枝的产地主要分布于北纬18-29度,古时荔枝名产地为岭南,也就是现在的华南区域,北宋的范成大在《吴船录》卷下记:“唐以涪州任贡,杨太真所嗜,去州数里,有妃子园。”涪州在今天的重庆,相比古代的荔枝产地,如今的荔枝地图版图早已扩充,荔枝家族也更加兴旺。

当然,产地和品种可以看做是锦上添花,现代人最让古人羡慕的一定是——保鲜技术的升级和物流配送速度的提升。

荔枝虽好,但是高甜多水份的体质也让它赏味期极短。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所以,要争分夺秒抓住荔枝最好吃的时刻!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封面图来自图虫创意

作者 - 李舒

原标题:《没想到,乾隆吃个荔枝都这么抠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