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命个体凌驾于命运之上的盎然——关于麦阁诗集《自我影像》
现实中,诗人多是孤独的。他们也许很少找得到知音,唯有在诗中得以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悲也好,欣也罢,千情万绪,都被麦阁的笔尖驯服,成为思想的驰骋。麦阁的诗告诉我们:写诗的人,都有颗纯粹的心,干净透明,并以此养育自己的文字。
✦
✦
夜空中闪亮的星
曹辉/文
刊于2023年6月15日《文学报》
喜欢独处的人,多是内心足够强大者。他们在无人打扰的自处中怡然抑或悲伤,温婉地自行消化,然后将其作为储备,助长心灵的拔节与怒放。这种自我成全,不是孤芳自赏,是生命个体凌驾于命运之上的盎然,这也是麦阁诗集《自我影像》散发的淡淡清辉。“纤思融入小句里,容它滚滚红尘”,俨然是麦阁浸淫于诗的一种享受和得到。
“青草童年”这一辑是作者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穿越式勾勒,那些深入骨髓的经历,在成年后的作者心中,无比丰盈与美好。诗中有她儿时诸多情感的外延,这些蛛丝马迹,借诗句张开如花的触角,从成人的视角写童年,娓娓道来的,都是如花的心事与芳颜旧年的青涩与明丽。
《初夏》诗中“村庄上布匹一般的寂静”,读来令人心平气和却又倍觉温润;《不醒的种子》一诗,却蕴含着颇深的哲理和对人类返璞归真的强烈期待:“不醒的种子都有一颗,不易被打搅的心”,只有敏感的内心才会写出如此钟灵毓秀的诗句来;她在《一个人走》诗中,将童年与青年甚至中年融为一体,以穿越的笔法,陷于回忆,又从回忆中走向未来。
从麦阁的诗中,能感觉到身为女子的多面性、立体性,还有江南女子刻在骨子里的温婉与浪漫。文如其人,诗亦如是。这些诗歌,委实是“自我影像”的重现,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独处于诗中的如兰女子。她在找一条属于自己的不从俗的路,这条路,是属于诗人的路。令人欣慰的是,她于诗一途不是寻而未得,而是摸索到了未来的衣角,并且将会走得更稳更好。
麦阁,这个透着泥土芬芳的名字,让我起了好感。如此念旧的她,萦绕于心的是她的真诚与善良。
“旧信”一辑,较之于“青草童年”,风格小有改变,或者说是因年纪而发生的心态改变,对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如何保持热爱,在麦阁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最喜欢这辑中《独自摘凤仙花的女孩》一诗,它打动人心的不是语言唯美的白描,而是发之于心的文字情态:神情明亮,心中的喜悦,无人分享。此一句,当真是说中了太多人的心事。人呐,总是希望有一个能理解自己的知己,类似于伯牙子期般的心心相印和满心交付的笃信。
想起新诗的百余年,便想到了旧体诗词,花间也好,婉约也罢,便是豪放一派,不也青史留名了吗?每种诗派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对花流泪,对月伤情的女子情怀是麦阁的诗歌属性,类似李易安的婉约派,其实,新诗中也确实可以分为诸多流派的,麦阁的诗,属于清新一派,不是新月派,也没有刻意吸引眼球、博得他人关注的卖弄,专注诚实地写心情,不失为一种单纯与可爱。
“一些尘埃在自行消散,我接近一颗露水的透明”是麦阁诗集第三辑中《致诗歌》的结句,其间藏着诗人天生的忧郁特质和敏感的触觉,也有着她对生活烟火的钟情。四辑“是否,这就是爱”中的《答案》一诗,易引起读者共鸣,诗中写到“静心看一看花朵或河水的幽深,看一看古老的光线和千年的流云,那时的她,总想要很多答案”,至此,诗歌完成了一种超越小我,抵达人心的美好,不惊天动地,但是撩拨着你的心跟着跳呀跳……
现实中,诗人多是孤独的。他们也许很少找得到知音,唯有在诗中得以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也许,诗人在久长的“夏虫不可语冰”中渐渐习惯了诗意的表达,养成了用笔尖倾诉的习惯。悲也好,欣也罢,千情万绪,都被麦阁的笔尖驯服,成为思想的驰骋。麦阁的诗告诉我们:写诗的人,都有颗纯粹的心,干净透明,并以此养育自己的文字。
麦阁的诗,雅致含蓄,有种空谷幽兰的隽秀。这本诗集,不是璀璨的太阳,它们是夜空中那些闪烁的星,带着自述式的格调,在晚春四月的流光里,在与之相遇的读者内心,溢彩流香。
原标题:《生命个体凌驾于命运之上的盎然——关于麦阁诗集《自我影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