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访千里淮河的人文精神:“淮河流域系列寻访活动”纪行

宗和
2023-07-01 09:49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淮河流域寻访纪行(00:46)

千里淮河起源于河南南阳的桐柏山区,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逶迤千里、蜿蜒东去的千里大河滋养了一片大地,也孕育了无数人文艺术奇迹,至今仍保存着众多文化遗产。

澎湃新闻获悉,“2023爱我中华·淮河流域系列寻访活动”第一期近日在河南南阳的桐柏出发。这是由文汇报社与上海万联文化携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沿淮市县在上海商会等承协办的一项公益文化活动,旨在让参与者亲身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活动第一阶段沿淮上中游展开,目前,已经完成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信阳市淮滨县、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淮南市寿县等的寻访。

淮河水

 

寻访组在淮祠

淮水汤汤,桐柏发端,穿峡过陵,恣肆汪洋,千里入海。淮河流经湖北、河南,至安徽正阳关,接淠纳颖,三水归一,滔滔滚滚,一路浩荡,进入江苏后分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四条出路,全长一千多公里,是中国一条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淮河虽全长仅一千多公里,不及长江的六分之一,然而却与长江黄河并列,《尔雅·释水》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也。”秦岭淮河,地分南北。淮河源起中原,一路浩浩荡荡,广纳支流, 经黄河南岸与长江下游北岸,特别自邗沟、鸿沟、汴渠和京杭运河的先后开凿,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中国南北文化与经济的命脉地带,其流域自古以来出大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对于淮水之源,《水经注·淮水》开篇记有:“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桐柏山地处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是河南省八大山脉之一,又名大复山、云梦山,大复山指的是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周边涓涓细流从石缝隙而出,汇合成四条溪流,溪水清冽甘甜,温润如玉,溪下为河。

桐柏山主峰太白顶

桐柏山溪

桐柏山溪

在东汉时期文字学家、《说文解字》著作者许慎笔下,汇聚无数短尾巴鸟的淮水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它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两岸集聚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三四万年前的下草湾人和西尤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八千年前淮河流域的人们创造了贾湖、小山口、顺山集等新石器时代早期氏族文化,出现了双墩与侯家寨遗址、尉迟寺古人类遗址、固镇濠城垓下遗址、龙虬庄文化等;哲学思辨和创新。这里诞生了老子、庄子等哲学家、思想家。它与黄河、长江等其他流域的文化共同架构起中华民族精神世界,创建了悠久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在这里形成丰富的盘古传说,三国人徐整在《五运历年纪》里记载:“盘古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盘古开天”的故事最早也见于徐整著的《三五历纪》,盘古“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汉画中的盘古

淮河流域诞生了老庄哲学、法家开创者管仲,陈胜、刘邦、项羽、刘安、刘秀、曹操、朱元璋、吴承恩等古代一大批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老子像

由于,曾经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使这片土地变得贫瘠,文化衰弱。历史上一系列的著名战役在淮水边发生,南北对峙的烽火狼烟四起,成了兵戎相见的前线。自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后,在7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淮河河道泥沙淤垫,为祸一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淮河是第一条得以治理的大河,迎来了新生。改革开放以来,淮河流域经济、文化得到迅猛发展,两岸崛起了盐城、淮安、滁州、蚌埠、淮安、阜阳、信阳、南阳等现代化城市群,星罗棋布的县镇级城市在绿色田野中熠熠生辉,呈现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生活丰富,一派祥和的面貌。

毛主席题词: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

淮河洪灾时,1991年

如今的淮河两岸

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据主办方介绍,“2023爱我中华 · 淮河流域系列寻访活动”是一项市民体验型的公益文化活动,通过寻访使参与者读懂淮河文化,感受淮河的变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两岸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同时,使参与寻访者切身感受到淮河人身上表现出的坚忍不拔敢于克服艰难险阻的意志,不怕牺牲敢于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勇往直前敢于追求卓越的精神。

寿县楚文化博物馆

淮河文物

这一系列寻访活动,由万联文化携手文汇报社、云丰产业发展集团、安徽省散文家协会、道丰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寿县人民政府、凤阳县博物馆、阜阳市阜南商会、上海市天长商会、凤阳朱元璋研究会、南阳唐王府博物馆和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于今年四月底启动。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龚心瀚出席启动仪式并授旗,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贾树枚致辞。据悉,这一寻访也是由一本书引发的——潘大明创作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湮没的帝都——淮河访古行纪》2020年在上海文化发展基金的资助下得以出版,引起较多反响,

寻访组

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沿淮上中游展开,目前,已经完成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信阳市淮滨县、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淮南市寿县等的寻访,寻访人员在实地考察的同时与当地文史专家、企业界人士进行探讨、交流,得到当地政府、文博部门、媒体和商会的支持。

在河南南阳市区,寻访组参观了南阳府衙博物馆,该馆是旧称南阳府署或南阳府衙,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历经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不同历史时期。已有730多年的历史,约有300任知府任职于此。现存房屋100余间,南北长240米,东西宽50米,面积36000平方米。南阳府署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知府衙门。王府山地处南阳市王府街,是一座明初建造的人造假山。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永乐二年(1404年)以南阳卫治改建,后有山石,名曰王府山,王府山是我国古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一。

王府山地处南阳市王府街

淮水发源处和桐柏山下建有淮祠,即淮渎庙,另有名曰“淮河源文化陈列馆”。淮祠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用于供奉东渎大淮之神,《史记·封禅书》载:“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汉延熹六年(163年),为纪念大禹导淮自桐柏和其治水功绩,开始扩大淮祠建造规模,并于庙前立碑。此汉代碑文记有:“以淮出平氏(汉置平氏县),始于大复,潜行地中,见于阳口,立庙桐柏,春秋宗奉。”

淮渎庙

 

淮渎庙

淮源祠

淮源碑文

参与寻访的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宫开理在《寻淮河,得见盘古》一文中记有:

夜奔百里,终睡桐柏之床。晨起,西望崇山峻岭,古树苍苍,太白顶隐约可见,两寺各坐一方;云绕其顶成罕图,林鸟纵情歌唱。东眺,红日东升,朝霞喷放;五井同源,泉流汤汤,一桐一柏分左右,淮井泉流奔放。我寻思:淮源应该是飞泉怒吼,或泉流莽莽,眼下淮源水声弱,大概源头在山上。午后,潘总约伴到桐柏,我随之。因景区修缮,去太白顶的路被封上,只有改道顺盘溪登山溯源。车行片刻,一景映入眼帘,万丈崖壁如刀切。谷底一座深潭,车水水从天外飞来,飞流直下,巨瀑如帘,蒙上悬崖峭壁,形成独特的瀑布奇观。在悬崖正中,渐明渐暗地出现一个偌大的岩洞,旁边三个大字凸显“水帘洞”。我脑际一闪,怎么花果山竟在这边?有人解释道:“当年吴承恩在这里当过知县,天上之水便是通天河,旁边就是大道通天”。我急切地问:水帘洞中有猴子么?游客笑道,“洞中住过鬼谷仙,也就是王禅老祖”。我跟上一句:这桐柏山便是云梦山喽?游客笑而不答,我看着这熟悉的场景,弄清西游记的原型却在这座神奇的桐柏山上。

淮水在我心中流,到底哪是淮源头?虽然通天河,盘古溪,道道山泉都在汇淮。但我觉得,主源头还在山上。因此,我抖擞精神,鼓励战友,再攀高峰,寻访源头。

桐柏山“水帘洞”

 

桐柏山盘古溪牌坊

桐柏山溪水是淮河的源头之一

桐柏山溪

寻访组还先后来到淮河第一坝王家坝闸和王家坝抗洪纪念馆,直面淮河抗洪抢险的“王家坝精神”;与阜阳市阜南商会的企业家面对面交流。

王家坝抗洪纪念馆

淮河洪水时的王家坝闸

其后又来到寿县古城墙、月坝、八公山森林公园、淮南王墓、正阳关古镇、安丰塘和楚文化博物馆进行实地采风,详细了解寿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切身感受寿县近年来经济社会所取得的发展成果。

寿县古城墙,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始建于宋,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已历经900多年。寿县城墙有四门,东门称为宾阳,南门称为通淝,西门称为定湖,北门称为靖淮。而四门的瓮城也依然保存。寿县城墙作为宋至清代古建筑,同时也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寻访组在淮滨县

寿县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

据寻访组江正行、潘大明与董彬介绍,第二阶段将沿淮中下游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明光市、天长市,江苏省淮安市、扬州市、盐城市进行寻访。

寻访组

寻访组

    责任编辑:黄松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