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就算不是“很有出息”,但这样的他,谁能不爱?

2023-06-26 14: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杨绛说:“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孔子有多少弟子呢?

《史记 · 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开篇则言:“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孔子弟子达三千人之多,其中成绩优异者有72或77人。

70余名核心弟子中,有10位是其中的佼佼者,统称为“四科十哲”: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包括四科十哲在内,《论语》中出现了29位弟子。参照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将此29人分为三期四组:

第一批,仲由最能干,也最有名。其次,是两位道德先生,冉耕和闵损,孔子很欣赏,但对后世没什么影响。

第二批,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但除了紧跟孔子和安贫乐道,后世对他几乎一无所知。

其次,冉雍、冉求,在政事方面很重要,仅次于仲由;宰予、端沐赐,在言语方面最重要,后者也是政事之材。

第三批,名气最大,是五大弟子,一是貌似孔子而老实巴交的有若,二是对有若不服气的曾参,三是长于文学的卜商、言偃,四是性格豪爽如仲由的颛孙师。

在这么多学生中,谁是孔子最爱重的弟子呢?

答案是:非十哲之一,众弟子之首颜回莫属。

颜回,也叫颜渊,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氏。

人物档案

姓:颜

名:回

字:子渊

国别:鲁

出身:平民

生卒:前521年—前481年

出仕情况:终身未仕

封号:兖国公、复圣

孔门四科中,德行科为首,而颜回则高居德行科之首,可见他在孔门地位之高、影响之大。

从孔子对颜回的一系列赞誉可知,颜回是孔子最爱的学生,没有之一。

孔子夸颜回甚至到了不顾及其他弟子感受的地步,比如有一次孔子当着子路的面夸赞只有颜回是能跟自己一样做到用舍行藏的人,惹得子路十分不悦,当场质问孔子行军打仗的时候跟谁一起,场面十分不快。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毫不掩饰自己对爱徒的喜欢,而颜回也始终追随恩师,从未改变。《论衡 · 讲瑞》载,少正卯和孔子争夺弟子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回甚至把恩师孔子当成了超级偶像来崇拜—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回对孔子之言“无所不说”,在他的心目中,孔子之道高深得没有边际,自己穷追不舍,也只能望尘莫及。

颜回不善言辞,但这段夸赞之语几乎能与孔子学院最擅辞令的子贡一较高下了。

孔子曾经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是啊,有颜回这样一位尊师重教的超级粉丝做表率,其他弟子肯定也更尊重孔子了。

颜回与孔子是有着忘言之契的隔代知音。

颜回身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后人常以“孔颜乐处”一词形容儒家追求的精神境界,可见二人共同成了安贫乐道的最佳典范。

颜回好学,而孔子亦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在好学精进方面,二人都是楷模。

颜回求仁向仁,时刻不违仁,孔子更是以仁为其思想核心,二人思想追求高度一致。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一言虽然惹得子路不快,但它确实道出了孔、颜二人的高度契合。

孔子71岁时,爱徒颜回辞世,时年41岁。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孔子伤心至极,认为这是老天要了他的命。

当弟子说孔子太过伤心时,孔子说:“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样的人伤心呢?”

白发人送黑发人,送的又是自己最爱的弟子,孔子之痛,大概无以复加。

孔子杏坛讲学图

从世俗意义上来讲,终身未仕的颜回或许可以说是个没太大出息的人。

他之所以能成为孔子的最为器重的爱徒,下面几点是关键:

安贫乐道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此章体现了颜回家境贫寒的客观现实,也表现了颜回对贫困生活不以为意,反而自得其乐的精神面貌。

颜回“不改其乐”,他乐的是什么呢?

《庄子·让王》的这段文字里或许藏着答案—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颜回说:“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孔子评价颜回“不以利自累”,“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无位而不怍”。

颜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儒家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超越功利性,快乐绝不以物质富足为条件,心灵绝不为外物所羁绊。

好学精进

在孔子眼中,颜回是其最好学的学生,没有之一。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颜回的好学首先体现在他勤奋的学习态度上,毫不惰怠地向老师学习,坚持不懈、有进无退,堪称勤奋的标杆与楷模。

颜回的好学还体现在他正确的学习方向上。

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说:“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

何以见得颜回学的是真正的圣人之道呢?我们来看《论语》中有关孔子论学的两则章句: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孝悌、谨慎守信、广爱众人、亲近仁人是学的重点,“行有余力”才学“文”;

孔子认为安贫乐道、慎言敏行、亲贤匡己是好学的标准。

不难看出,孔子所谓好学主要是学为人之道,而不仅是增长知识,孔子的教学以进德为主,以修业为辅。

孔子关于好学的导向如此明确,为什么仅有颜回是他心目中好学的人呢?

不妨看看跟颜回构成鲜明对比的其他弟子—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从学习态度上看,子路叫嚣不读书也可以学习,公然跟老师对着干;

宰予偷懒睡觉,言行不一;

冉求干脆停滞不前,主动退学。

这样的同学,怎么能跟颜回比呢?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从学习方向来看,樊迟学的是种庄稼、种菜这样的雕虫小技,舍道之本而逐技之末;子张干脆直接学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

这样的追求又怎么比得上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且日有精进的道德追求呢?

颜回不仅好学,他还十分会学。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颜回虽然不善言辞,看起来像个“闷葫芦”,但实际上他很善于思考,对老师的见解能够很好地发挥,并能做到“举一反十”,可谓十分会思考、会学习。

《三圣图》,图上画的是“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和“宗圣”曾参三位圣贤

一心向仁

孔子曾这样评价颜回: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这大概是《论语》中孔子对身边人所发出的关于“仁”的最高评价了。

要知道,“仁”是孔子之道中极高甚至最高的行为准则,孔子称赞的仁人没有一个是与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连他自己也向来不敢以仁人自诩,而是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他从来不会主动说某个弟子是仁的,当别人问及弟子仁不仁时,孔子的回答也常是“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颜回一心向仁,他生怕自己所作所为不合乎仁的标准。先问仁之“纲”(总体方向),再问仁之“目”(具体做法),问清楚了之后,他表示要践行仁的这些标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回问清楚了,也确实做到了,他“三月不违仁”,长期践行仁的行为标准,所作所为不违背仁。

而他的所思所想也诠释着仁—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路的志在于与朋友分享车马衣物,充满豪侠之气。

关于颜回之志有两种解读:一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一说“希望天下不要再戕伐好善之人,不要再让人民受苦”。

与子路相比,颜回之志显然更近于仁。为什么呢?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孔子心目中,仁的底线是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回“希望天下不要再戕伐好善之人,不要再让人民受苦”正是其体现。

仁的高标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颜回“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的志向显然是超越了“立己”“达己”的“立人”“达人”,境界更高。

这样的颜回,谁能不爱?

主要编选来源《课读经典8:17讲导读<论语>》

今日荐读

《课读经典8:17讲导读<论语>》

作者:何 郁

图书策划:李又顺

图书编辑:高 原

ISBN:9787309165111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3年5月

图书目录

丛书序 要趁年轻时啃几部经典(戴建业)

人物篇 非常师生,非常有趣

第一讲 夫子,即凡而圣

第一课 孔子的“前世今生”

第二讲 弟子,各有千秋

第一课 孔门弟子概览

第二课 仲由(字子路)

第三课 端木赐(字子贡)

第四课 颜回(字子渊)

第五课 曾参(字子舆)

思想篇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第一讲 教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第一课 为学,为之不厌

第二课 为师,诲人不倦

第二讲 伦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

第一课 君子,修己安人

第二课 仁者,立人达人

第三讲 政治:导德齐礼,匡时济世

第一课 政治理念:为政以德

第二课 政治担当:济世安民

第四讲 哲学:不偏不倚,洞明世事

第一课 中庸之道

第二课 人生智慧

方法篇 熟读精思,钩玄提要

第一讲 化零为整,探赜钩深

第一课 《论语》的读法:纵横交织,读思并进

作者简介

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学部主任,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作协会员,教育部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201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年度人物,2019年第九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其中7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已出版《中国古代哲学十五讲》《文天祥传》《批评与建设:高考作文研究》《高考作文十八讲》等多部著作。

关于“课读经典”系列

名家领航方法指点

名师课解经典精髓

语文学习、精神成长二者得兼

此套出版系列被命名为“课读经典”,有两重含义——首先是“经典”,但凡被本系列所收入的被解读的作品,必须是经典,或具有经典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好书”。其次是“课读”,即采用“课”的形式对经典加以解读。当然,这里的课,并非高头讲章,也不全等同于老师“备课”的课。这里主要是借鉴了“课”的某种形式,如表述的通俗流畅,知识架构的系统性,对某一问题进行横向的迁延、拓展与纵向的探索等。“课读经典”系列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群体,我们将分期、分批陆续推出新的品种,敬请关注。

原标题:《就算不是“很有出息”,但这样的他,谁能不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