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非遗匠心 | 历经百年的露香园顾绣:一针一线,画卷再现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露香园顾绣”,简称为“顾绣”,又称“绣画”。它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
“露香园顾绣”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的上海,由明代中期顾名世家族,在上海老城厢的露香园私宅中所创,至今己有近五百年的历史。露香园遗址即今天的上海市黄浦区露香园路两侧,故近代民间又有将此地称为“九亩地”的习惯。
露香园顾绣,2007年4月被认定为第一批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顾绣的百年历史
在“露香园顾绣”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的刺绣工艺,基本上是以日常的实用品为主而绣制的,如服饰、绣鞋、床单、被面、枕套等等生活用品。随着隋、唐、宋、元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人物画的日益繁荣,才陆续出现了把刺绣工艺用于宗教佛像等方面的制作,刺绣的应用范围由此获得了不小的扩充。
直到明代的嘉靖年间,在古朴、秀美、典雅的露香园内,诞生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中的瑰宝—“绣画”即“露香园顾绣”时,它才将中国古代的刺绣艺术发展至一个崭新的阶段,它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画与刺绣融于一体,将中国刺绣作品从日用品和佛教用品提升到高雅的陈设品和艺术品境界,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一个崭新的艺术珍品从此诞生在上海老城厢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在之后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露香园顾绣”一直都深深地影响着全国的刺绣行业。特别是顾绣的兴起,曾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江南地区刺绣业的蓬勃发展,连苏州绣祖庙供奉的也是顾名世的塑像。
露香园顾绣作品
“露香园顾绣”,历经顾名世家族数代人士百多年的创意、传承,才使它的顾绣绣画艺术品味和境界,分别达到历史的最高峰而载入史册。随着露香园顾氏家族的消亡,“露香园顾绣”终于在清代中期开始逐浙衰退,而最后进入了博物馆。
顾绣独到的刺绣技法
半绣半绘,画绣结合
顾绣以宋元名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等杰作作为摹本,画面均是绣绘结合,以绣代画,这也是它最为独特之处。如在《群仙祝寿图轴》中,画中人物所穿锦裳,是先上底色,后于底色上加绣作锦纹状的;人物的面部则是先绣后画的,云雾则只用画笔直接用色,而不加绣。这种大胆创新的技法,表现山水、人物尤为生动。
针法多变,时创新意
顾绣的针法复杂且多变,一般有齐针、铺针、打籽针、接针、钉金、单套针、刻鳞针等十余种针法。
间色晕色,补色套色
这种精巧的明绣采用的种种彩绣线,是宋绣中所未见过的正色之外的中间色线。顾绣为了更形象地表现山水人物、虫鱼花鸟等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采用景物色泽的老嫩、深浅、浓淡等各种中间色调,进行补色和套色。从而充分地表现原物的天然景色。
顾绣从一开始就有别于苏、粤、湘、蜀四大名绣,它专绣书画作品,成为独特艺术。它把宋绣中传统的针法,与国画笔法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勾画晕染,浑然一体,为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增添了异彩。顾绣产品形式除传统画绣挂幅外,还有睡衣,浴衣、台布、枕套、被面、围巾等品种。顾绣针法多样,色彩丰富,丝缕分明,质地大都用软缎、绸料及特丽纶、尼龙等。
顾绣的现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露香园顾绣”的真品原作,流传至今,大约尚有几十幅左右,分别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著名单位收藏。
来源:黄浦最上海官方微信
我知道你在看哟~
原标题:《非遗匠心 | 历经百年的露香园顾绣:一针一线,画卷再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