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跨越海洋的纽带:海底光缆的非中性化与全球信息流动
每次当你点击鼠标浏览网页、开启一次视频会议或者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一张照片,你都在参与一场全球性的信息交换。这种看似瞬间的、无处不在的连接,实际上依赖于一种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海底光缆。
虽然卫星和跨境陆上光缆也可以传输信息,但卫星传输带宽有限且成本高昂,可靠性上也不及海缆;跨境陆缆虽然建设和维修成本更低,但仅能连接陆地接壤的国家,且其建设需穿越各国领土,联合运营的模式还不成熟。事实上,全球95%以上的国际数据都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这些深埋海底的玻璃纤维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之间悄然传递着信息,这既包括你的电子邮件、手机通话和你在视频网站上观看的电影,也包括金融交易乃至军事机密。
密集的全球海缆分布 资料来源:Submarine Cable Map
因此,各国政府以及各大科技公司竞相投入到这些海底信息纽带的角逐中,以期扼住别人的信息咽喉的同时防止被别人“锁喉”,往常静默的海底世界俨然成为了科技巨头和国家间地缘政治博弈的战场。这场对海底信息控制权和影响力的争夺推动了海底光缆的“非中性化”。
"非中性化",听起来可能有些生涩和复杂,但其实它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在互联网领域,"中性化"意味着网络基础设施及其所承载的网络数据都应被平等地使用和对待,不论它们来自哪里,要去往哪里,或者包含什么内容。然而,"非中性化"则意味着这种平等性的缺失。具体到海底光缆,"非中性化"体现在全球海底光缆的控制权和使用权正从公共、开放的状态,逐渐转向专有、封闭的状态。这一转变不仅影响到不同国家的数字权力,更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网络使用体验,可能关乎到你的网络速度、服务可用性,甚至是数据的安全性。
一、海底光缆的历史和发展
1844年,摩尔斯发出了人类第一封电报,但这封电报却只能通过陆上电缆传输。当时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国显然不满于此,于是它便于1850年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跨越英吉利海峡将英国与欧洲大陆连接起来,以拓展帝国的辐射范围。此后各国铺设了越来越多的海底电缆,这些电缆以铜作为信息传输介质,虽然技术原始且容易出现故障,但仍然为全球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
1970 年,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成功研制出损耗20dB/km的石英光纤,之后光纤技术不断发展,从1988年开始,人们开始用光纤代替铜线作为信息传输载体,海底光缆逐渐取代了海底电缆。海底光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全球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容量,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爆发奠定了基础,使得我们今天便捷的网络生活成为可能。
不同缆型的海底光缆 资料来源:HMN Tech
然而,海底光缆的发展不仅仅是关于技术进步的故事。从一开始,海底电缆的布设和使用就深受政治和军事的因素影响。例如,19世纪的大英帝国就通过控制海底电缆网络来巩固其全球霸权地位。一战期间欧洲周边海域的海底电缆几乎被破坏殆尽。在二战时,海底电缆已然成为了战争的一部分,各方试图切断敌人的电缆,以阻止其通信。冷战期间,美军“常春藤之铃”行动利用海底电缆对苏联进行监听长达十年,获取了大量军事情报。时至今日,窃听海底光缆甚至已成情报机构的一种“标准作业”。
当我们进入数字时代,海底光缆已经从单纯的通信工具,转变为全球信息流动的核心节点和数字权力的关键基础,成为了国家战略和公司商业竞争的一部分。现在,政治和军事对海底光缆的影响愈演愈烈,各国政府和大型科技公司正在争夺海底光缆的控制权,以影响全球的信息流动。也正是这场争夺,推动海底光缆不断向非中性化的方向狂奔。
二、全球海底光缆的非中性化现象
海底光缆的非中性化并非偶然,而是由全球化和技术创新推动的一种必然趋势。
过去,海底光缆的建设和运营主要由政府和电信公司合作完成,数据流通被视为公共资源。然而,随着科技巨头如Google、Facebook和Microsoft等公司的崛起,这种格局发生了改变。这些科技公司开始大力建设私有海底光缆,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谷歌显然是全球海底电缆网络的最大所有者和投资者。2016 年至 2018 年间,谷歌投资了 470 亿美元以改善谷歌云基础设施,包括全球 134 个接入点 (PoP) 和 14 条海底电缆,而这其中就有Curie, Dunant, Equiano, Grace Hopper和Firmina这5条私有国际海底光缆。这些科技巨头投资建设海底光缆的原因很明显:他们需要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控制权,来支持他们触及全球的云服务、在线视频和其他大数据服务。拥有自己的海底光缆,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成本,而无需依赖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
Google在欧美的主要海底光缆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然而,非中性化的表现并不止于此。除了科技公司,政府也在积极参与这场博弈。各国政府通过控制在其领海内的光缆陆地接入点,或者通过立法和政策工具,试图影响海底光缆的建设和运营。在一些情况下,这些政策可能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但在其他情况下,却可能被用于政治目的,人为阻碍信息的自由流通。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也是海底光缆领域四大主要玩家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华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海底光缆项目频频受阻。例如,2018年,澳大利亚政府声称出于网络安全考虑,阻止了华为在澳大利亚和所罗门之间建设海底光缆的计划。
这就是非中性化的核心,海底光缆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从公共转向了私有,信息流通从平等公开转向了有选择性的、不透明的。对于这些科技巨头来说,拥有自己的海底光缆意味着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数据,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安全性,减少对外部因素的依赖。对于国家来说,避免和存在地缘政治利益冲突的国家共建共享海底光缆可以满足其对国家安全目标的追求。
三、非中性化的挑战和机遇
海底光缆的非中性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明显,它既有科技公司为提高效率和利润所做的努力的影响,也受到政府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行为的推动。这一趋势既带来了挑战,也伴随着机遇。
非中性化意味着全球信息流动的公平性和开放性可能受到威胁。私人公司拥有和控制海底光缆,可能导致信息流动的不透明和不公平,因为他们可以选择优先传输自己的数据,或者对特定的数据进行歧视。他们也可能选择在某些地区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得网络访问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分化。对于依赖这些网络服务的用户和企业,这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政府的干预可能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通,限制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网络建设和服务质量,甚至可能被用于政治审查和监控,威胁用户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但另一方面,私人公司投资海底光缆可以带来更大的创新和效率,推动海底光缆技术的发展,提高全球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容量。例如,Google的海底光缆项目“Curie”,不仅提高了美国和南美洲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也推动了海底光缆技术的进步,如新型光纤和激光技术的应用。政府的干预也可能带来一些积极影响。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工具,推动海底光缆的建设和升级,提升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国家的网络覆盖范围和提升网络质量,以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印尼政府近年来就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海底光缆,以连接印尼的各个岛屿和周边国家。
总的来说,非中性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如何平衡这两者,推动全球的信息流动向着更公平、更开放、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四、国际海底光缆的未来
海底光缆,这个名字看似遥远和神秘,但其实由它编织的海底网络每天都在默默地影响着全球的信息流动,以及我们的网络生活。每一次我们打开网页、观看视频,或者进行线上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海底光缆的支持。然而,大国竞争时代的到来正使这一海底纽带产生巨变。非中性化的不断演进,让海底光缆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从公共转向了私有,信息流通从平等公开转向了有选择性的、不透明的。这一变化将对全球的信息流动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公平性,甚至全球互联网的未来形态。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普通公民、科技公司、政府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维护一个平等、透明、开放和安全的网络世界。
科技公司可以致力于推动海底光缆的技术创新,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持信息流动的公平性和开放性。政府则需要在保护国家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法规,既促进海底光缆的建设和升级以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保护国家的网络安全和公民的信息权益。
而对我们普通公民来说,我们需要了解和关注这个问题,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我们的关切和要求,积极参与到网络的建设中来。海底光缆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参与。
在未来,海底光缆的非中性化现象可能会继续发展,全球信息流动的格局可能会发生更大的变化。然而,只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有适当的策略,我们就可以应对这些挑战,抓住这些机遇,为我们的网络世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繁荣的未来。
(作者:张泽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