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魔都生活记忆”征集|魔都商业街区与消费体验的进化
【编者按】
今年是上海开埠一百八十周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上海城市的拓展离不开繁荣的城市商业。开埠前,上海唯一的商圈是城隍庙,现今,《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中提出,在全市构建“4+X+2”的商业空间体系,其中包括4级商业中心,x个特色商业功能区。虽然商业布局不断变化、更新,像南京路、淮海路这样的老牌商圈始终是人们心目中的魔都标签。在“魔都生活记忆”征集期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雅媛来稿,给我们讲了讲南京路与淮海路的故事。
近代上海城市的拓展经历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过程。上海开埠之前,城市的中心在老城厢,城墙的位置就是今天的中华路和人民路,而城墙以外的地区除了城东临江的码头与商业区之外,现在上海的大部分建成区在当时都是农田、村落与河浜。
今年是上海开埠一百八十周年,近代上海的繁华得益于开埠通商,上海的城市人口从开埠初期1852年时的54万,增长至1949年初的545万,再到2022年2475.9万,一百八十年间人口增长了45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已经从黄浦江畔的县城成长为所谓“世界第六大城市”,今天的上海不仅是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上海的辉煌离不开繁荣的城市商业,其中南京路与淮海路便是长期以来最繁华的闹市区。
今天的南京路包括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而近代的南京路特指今天的南京东路。开埠初期,南京路只是英租界内的一条田间小道,1850年英国人组织成立跑马总会,圈地辟设花园,1851年,修筑外滩至花园的马路,称为花园弄,最初为黄沙路面。1854年,这条路向西延伸至今浙江中路,1862年继续延伸至今西藏中路,并改为碎石、煤屑路面。
铺设南京路硬木路面工程(1905)(《上海珍档》第98页)。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当年,赛马总会开辟第三跑马场,并在北面筑路至静安寺,称为静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静安寺路改称南京西路)。1865年,英国人为了纪念《南京条约》遂将花园弄改名为南京路,习称为大马路。1905年起改为由长方形铁藜木块铺就的硬木路面,非常奢华,路面可以反射两侧的灯光。由于战争破坏与年久失,南京东路的浙江中路至西藏中路段于1949年改为水泥混凝土路面。1999年,南京路步行街工程竣工,东起河南中路,西至西藏中路一段成为一条全天候的步行街。2020年9月,南京路再次迎来华丽迭代,从河南中路至外滩的步行街东拓工程竣工开街。
南京路有着“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它的繁荣得益于商业的汇聚。1860年代,南京路上已经有洋行14家,药房3家,洋布庄9家。1875年初,上海161家洋行有157家在南京路附近。至二十世纪初,南京路上已经有商店184家,涵盖30多个行业。这一时期,百货公司这种综合性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通常下面几层经营百货,上面几层开设餐厅、舞厅、旅馆、游乐场等,楼面安排颇类似今天的大型购物中心。1917年,先施公司开业,次年,声势更盛的永安公司开业,1926年新新公司开业,1936年大新公司建成,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并称为“四大公司”。据统计,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以及丽华公司等几家大型百货公司的营业总额超过了当时上海市所有小百货商业的营业额之和。百货公司甚至引领着上海乃至全国的时尚,逛百货公司也成为了一种时代记忆。
建成时的永安公司(1918)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南京路
四大公司以永安公司为首,永安由澳洲华侨郭氏家族创办,以经营环球百货为特色,大楼高6层,其中1至4层为百货商店,大楼中还设有旅社、舞厅、酒楼、茶室、游乐场等等休闲场所。1933年,在永安公司6层大楼的对面新建了19层的新永安大厦,新大楼的1-5层为商场,6层以上为茶园、酒楼、溜冰场等,第7层曾有远近闻名的“七重天”酒楼,因而不少上海人也称这座大楼为七重天。新老两座楼的五层楼处凌空架设天桥相连,成为上海第一的空中走廊。
从1918年至1949年,永安公司的业绩在四大公司中长期保持着领先,以至于沪上所谓“逛公司”,先指的是永安公司。公司里的景象对于民众来说甚至带着一种魔幻的色彩,“永安公司里一层又一层的百货商场,琳琅满目,好像都在闪闪发亮,那是个魔术般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的童话世界,就好像永安公司的‘七重天’,连天都有七重”(参见《蓦然回首:白先勇散文集》)。永安公司于1956年公私合营,1966年改为东方红百货商店,1969年改称上海市第十百货公司,1987年改为上海华联商厦,2003年加入刚组建的百联集团,2005年,重新改回旧称永安百货。
南京路上除了四大公司,还有华懋、国际、汇中、金门四大饭店,以及惠罗、福利、丽华、国货四小公司。至1930年代中期,南京路上的商店增加至277户。时人描述南京路上的盛况,“大百货公司,大绸缎局,大银楼灯橱窗里的陈设,五光十色,目不暇接,使人联想到他们的主顾,是怎样的华贵而骄傲;来来往往的汽车,首尾相接,自上午八九点钟起到夜里十一点钟左右的时间以内,在无论哪一段中,决不有三分钟以内看不到若干辆汽车在路上奔驰的事实。一到了夜里,两边的电灯光,照耀得这条平坦大道,似乎镜子一般的反射出闪闪光来,身入其中,宛如踏入了琉璃世界”(徐国桢《从南京路到福州路》,《红玫瑰》1929年第5卷第25期)。
上海解放以来直到今天,南京路仍旧是上海的商业中心,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第一食品商店、第一医药商店等冠名“第一”的名店都集中于此。近年来,南京路还聚集了一大批国际品牌的旗舰店、地标性建筑、以及综合性商场。南京东路东拓工程竣工后,商业业态完成升级,未来还将在空间上进一步拓展,营造综合的商业街区。2023年,百联ZX创趣场亮相南京东路步行街,紧凑的7层商场里集合了零售、娱乐社交以及餐饮等以次元文化为主题的消费场所。在线上购物大行其道,线下大型购物中心日趋同质化,城市商业面临巨大冲击的今天,创趣场通过老旧商业改造升级的方式,试图在一个精准的垂直细分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的突破,为南京路这条老街增加Z世代的印记。
2023年开业的百联ZX创趣场
淮海路是与南京路齐名的商业街,今天的淮海路包括淮海东路、淮海中路和淮海西路。淮海路是当时法租界内第一条横贯东西的马路,也是法租界日后的中轴线。淮海路的修建由东向西,其逐段修建的过程也是法租界屡屡扩张的过程。1900年修筑宁波路,即今天的淮海东路,此后又向西修筑西江路以及宝昌路,1902年,宁波路与西江路贯通,1906年,西江路与宝昌路统称为宝昌路,即今天淮海路的核心段淮海中路。1915年,为纪念法国名将霞飞,宝昌路更名为霞飞路。1925年继续向西修筑乔敦路即今天的淮海西路,1933年,乔敦路更名为庐山路。1943年,霞飞路更名为泰山路。1945年,为纪念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又更名为林森东路、林森中路、林森西路。1950年,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继而更名为淮海路,其中西藏路以东部分为淮海东路,以西至华山路为淮海中路,华山路以西至凯旋路为淮海西路。路面最初为泥石质地,后陆续铺设块石。1902年起,开始栽种梧桐树作为行道树,1920年代改为柏油路面,1930年代又改为水泥路面,1992年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
淮海路的发展晚于南京路,1920年代,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外侨大量涌入法租界,加速了淮海路商业区的形成。仅1926至1928年间,淮海路上就有一百多家俄侨商店开张。至1930年代中期,俄侨商店更增长至五六百家以上,此时的淮海路一派俄式的氛围,被称为“东方涅瓦大街”,“罗宋大马路”。同时期数十家非俄侨店铺以及华商店铺也出现在淮海路上。不同于南京路上百货公司的煊赫声势,淮海路上繁华且优雅,高级住宅区里吸引了各种军政要人与社会贤达。抗战初期,为了躲避战争,一大批名店迁入淮海路,带来了战时的畸形繁荣。建国后,淮海路开设了一批国营商店,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国际名店又聚集到淮海路,高端的综合性购物中心与大大小小的知名品牌店遍布。
淮海路上的百灵洋行是法租界最大的俄侨百货商店
近些年随着零售业的升级,淮海路上的商业形态更加的年轻与潮流。2020年,百联TX淮海年轻力中心开幕,成为全球首个策展型零售商业空间,借助社交网络与网红文化的营销逻辑,通过将商业与艺术、潮流元素的融合,营造了话题性的商业空间,频繁的快闪活动满足了年轻群体所需要的新鲜感,使这里很快成为淮海路上不可忽视的新地标。一街之隔的百年老字号茂昌眼镜也焕发新的活力,1923年茂昌眼镜创办于老北门,1935年迁至南京路,翌年设分店于淮海路,多年来以验光、研磨技术知名海内外,在民国时期的眼镜业界又因善于营销而闻名,《申报》、《新闻日报》以及电话簿的封底长期登载着茂昌眼镜的广告。2023年,淮海路的茂昌眼镜店集合了插画艺术、装置艺术、潮流饮品等元素,打造升级成为“茂昌一九二三镜界”概念店,消费者坐在店铺中品尝咖啡的同时,新款的眼镜像回转寿司一样被运送到消费者面前,共同营造一种新鲜的消费体验。
夜幕下的百联TX淮海年轻力中心
茂昌一九二三镜界概念店
(本文作者刘雅媛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