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3毕业季丨李卓恒:无妨
李卓恒《无妨》
创作阐述:
《无妨》,其字面意思是“无所谓,没关系”,这个名称的谐音“无房”,成为了当下流动人口寓居状态下的一个典型切片。对于一个被操控的消费社会来说,人也许仅仅拥有被支配和被调遣的动物性。社会存在性是“人作为人”杜撰出来的。青年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梦想和物欲来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慢慢地丧失了自己的理想,他们被牵引、被改造、他们无意也无暇反思,重塑自己的灵魂。在这些暂居的日子里,他们依然能够调配自己和周遭的环境,无论是贫穷或是富有,辛劳抑或安逸,从动物行为学角度解构,生存的靶心并没有被调转。他们漠视自身所处的这个非正常的状态,放弃了自主性的思考,随波逐流,他们的价值取向,乃至整个精神世界,则任由物欲社会塑造。在这个诡异的状态中,人的社会建构,则成了当下敏感的,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话题。
特写,李卓恒《无妨》
纵观当代艺术发展中摄影所扮演的角色,我发现如果使用“导演摄影”的方式去还原和加工原本杂乱无序的人际关系及其由此形成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将更容易表达摄影师的个人意图。“导演摄影”以更为丰富的视点为观者提供了一面观照现实社会的镜子,它让每个生活在这个规定情境下的人,都可以从这面镜子中发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
在这样的话题下,通过摄影这一媒介的探索,我意识到住所的价值以及住所所能承载的功能最终会回馈成“在暂居中我们的人际关系与生活有关的行为究竟被什么所影响,这些行为又从侧面反映出了个体乃至社会什么样的问题”这一命题。遮风挡雨,金钱本位,命运历程,都是在这个话题下最沉重的思考。当我们没有住所时,我们对于住所的描述大概是“房顶”或“床”。需求在进一步满足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其他价值为个体的基本需求扩容,在社会语境一次次的告解中,直至忘却了人底层需求的存在和自我的意义。住所是现代人类生存最起码之所需,住所中的生活样态,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被封闭在摄影能够呈现的赋魅本质之中,并于审美之外如实呈现我们“不能言说”或者“不易言说”的符号话语,那么,我们就应当完全隐身“进入”那些房门,以一种无畏的眼光,萃取出画中每个人此时此刻最为本真的行为:我随便住在哪里?我随便属于哪里?这都无妨!
李卓恒《无妨》
李卓恒《无妨》
李卓恒《无妨》
李卓恒,2001年生于河北石家庄,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商业摄影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创作指导老师是赵鹏老师。
原标题:《2023毕业季丨李卓恒:无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