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佳人如斯:上天给了她才情、亲情、友情,却不肯予她爱情……

2023-06-19 18: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传宗接代”思想依旧严重的民国时期,林语堂的举动的确有点另类。在三个女儿出生之后,他支持妻子廖翠凤早早做了结扎手术,把所有的爱倾注到三个女儿身上。

大女儿林如斯1923年出生,又名凤如;二女儿林无双1926出生,原名玉如,笔名太乙;小女儿林相如1931年出生。

三个女儿遗传和继承了父亲的良好基因和优秀品质,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长女林如斯的表现从小就更加突出。

林语堂夫妇与女儿们(右一:林如斯)

如果时间就这样静静流淌,这该是多么幸福的人生!林语堂夫妇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最疼爱的大女儿竟以上吊自杀的方式离去,留给他们无尽的思念和痛苦。

01

南国有佳人

1923年,正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博士学位的林语堂毅然回到厦门。因为,他不想让即将出生的孩子成为德国人。

5月6日,林家传来了一个小女婴嘹亮的啼哭声。也许因为是第一个孩子,也许是这个女娃长得更酷似自己,林语堂视之为掌上明珠。

他给她取名如斯,美丽如斯,聪慧如斯。

共过患难的林语堂和廖翠凤感情深厚,有了孩子后,林语堂凭借着自己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夫妇俩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

小如斯也的确不负父亲所望。7岁的她就开始发表文章;15岁时就给父亲的《京华烟云》写书评《关于京华烟云》;16岁时写下关于赛珍珠的传记并被赛珍珠收录到《爱国者》中,同年出版英文日记《吾家》(和妹妹林太乙合作);18岁时发表《重庆破晓》,反响不俗。

小小年纪的林如斯能有如此成绩,当然离不开父亲的引导和教育。

1936年,国内的形势持续恶化。为了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为了用一己之力为抗战做贡献,林语堂决定接受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邀请旅居美国。

8月10日,林语堂一家搭乘“胡佛总统号”邮轮赴美,这一年林如斯13岁。

在轮船上,他告诉如斯:我们是中国人。可以学习外国人的长处,但绝对不要自卑,因为我们的文明比他们悠久而优美。

在纽约定居后,林如斯开始接受全盘的西方教育,也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

她喜欢时髦,知道在什么时候流行哪一种头发的式样;她懂得如何搭配服装的颜色、式样;她喜欢看好莱坞影片,还是个追星族。假期里,她还可以跟着父母去欧洲漫游。

但她并没有因此放松学业,而是中西兼修。

在学校,林如斯学习优秀,后来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美国顶尖的高等教育。

在家中,林语堂无论多忙也要挤出时间给女儿们当私塾老师。他教她们写中国字,读中国书,背诵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他用中国地图给她们上地理课,把“中国” 深深地嵌在女儿们的心里。

受父亲的影响,报效祖国的愿望早早埋在了林如斯的心底。

1940年,国内依然是战火不断,跟随父母回国的林如斯决定当一名战地的医护工作者。她悄悄对妹妹说,我们都应对国家有所贡献。

可这样的环境极不利于创作,林语堂不得不再次去国外写文章做宣传,以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援助与支持。

1943年春,宋美龄访美,近百名中、美人士到车站迎接。给宋美龄献花的两个女孩中,其中一个就是身着旗袍的林如斯。

林如斯(女左一)为宋美龄献花

1943年,林如斯刚毕业就踏上了回国之路。

战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但她毫不在乎,多番辗转终于来到了抗战大后方昆明,如愿留在战地医院做了一名护士。

后来,昆明筹建中国第一所血库,勤快聪慧且精通英语的如斯被调至中国红十字总会工作,担任林可胜的秘书,并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尉军衔。

工作三年,如斯任劳任怨,翻译了大量的技术文件,为中国第一座血库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建设,贡献了全部力量。

一切朝着她理想的人生发展着。

廖翠凤及三个女儿

02

斯人独憔悴

事业如意,爱情之花也悄然盛开。

1945年,林如斯22岁,父亲为她觅得良配。男孩叫汪凯熙,是一名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军医。

二人在医院就结识了。因为同样优秀且都具有爱国主义情怀,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有着聊不完的话题。双方家长商定后,决定为他们举办订婚典礼。

但谁也想不到,就在订婚的前一天,订婚的请帖都已经发了出去,林如斯竟然失踪了。

这个失踪一不能报警,二不可张扬,着实伤透了林语堂的心。因为女儿如斯跟着一个男孩私奔了!

这个男孩名叫狄克,是如斯美国同学的哥哥,初中还没毕业就被学校开除了,是个名副其实的小混混。林语堂怎么也想不通,珠玉在前,女儿为什么偏偏无视,而愿意跟着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远走天涯。

虽然颜面尽失,但深爱女儿的林语堂没有过多责怪,只是担心她的婚姻不能完满。夫妇俩不断给如斯写信,劝她不要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骗而毁了自己的一生。

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是最无脑的。林如斯即如斯。这个从小一帆风顺的女孩,这个一直生活在父母、朋友给她筑起的理想国里的女孩,坚信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爱情的神秘面纱蒙住了她的双眼。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她舍下了祖国故土、父母姊妹、亲朋师友……与狄克在美国登记了结婚。

木已成舟,林语堂和妻子也只得接受。他们即使万般不满,也不愿意女儿夹在父母和丈夫中间难堪。每次林如斯带着狄克回家,夫妇俩都竭尽全力热情招待。

他们每日担心着,也存了一个侥幸——也许,爱情真的会改变这个男人呢。

事实总是如此残忍。

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的林如斯怎么能想到,结婚还不到两年,狄克就露出了真实面目。他游手好闲、脾气暴躁、喜怒无常,不但酗酒,还到处撩妹,出轨更是家常便饭,甚至发展到一不顺心就打骂虐待林如斯。

虽然接受过西方的高等教育,但温良柔顺的林如斯有着东方女性骨子里从一而终的观念,面对丈夫的羞辱和暴力,她痛苦绝望,但却没有想过离婚。

路是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下去。可这样的认知带给她的,只能是加倍的痛苦。在这段婚姻里,她遍体鳞伤,昔日那个美丽聪慧的佳人容颜憔悴,心如死灰。

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1955年,林如斯终于和狄克离婚了。22岁到32岁,林如斯被爱囚禁了整整10年。她终于明白自己所托非人。可人生有多少个十年!

离婚并没有让她走出这段婚姻的阴影。她以为神圣自由的爱情,最终不过是一场噩梦。想到对自己无私付出的父母,想到那个恶魔一般的前夫,想到任性自私的自己……林如斯万般悔恨,自责不已。

她陷入了负性情绪的怪圈,无法解脱。

03

念念如斯已成空

在《理想必会实现》一文中林如斯曾写道:“人们也许可以被杀,但重庆却是永生的!”她的文字,总是给人们传递着一种乐观、自信、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但这一次她食言了,她不能原谅自己,也无法相信人性。离婚两年后,她因为严重的抑郁症住进了医院。

为了让女儿振作起来,林语堂再度携全家人去欧洲游历。他开导如斯:“你回美国后找份工作,你不是喜欢诗吗?可以试着翻译唐诗呀!你还年轻,离婚不是天大的悲剧,让这一页翻过去吧!”

这一次的游历让林如斯有了生活的动力。她应聘到一家出版公司工作。工作之余她重新拿起了笔,以超凡脱俗的笔触,把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唐诗”准确地译介到国外。

三姐妹

虽然林如斯一直在努力与抑郁斗争,但始终没能摆脱病痛的折磨,情绪时好时坏。为了照顾女儿,已经年迈的林语堂与廖翠凤让她搬到纽约自己住所的隔壁居住,并且把墙壁打通,让她时时处于自己的视线之中。

1971年1月19日,48岁的林如斯写下“对不起,我实在活不下去了,我的心力耗尽了,我非常爱你们……”然后在窗帘杆上自缢身亡。人们发现她的时候,放在一旁桌子上的茶水还是温的。

彼时,林语堂正在参加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的宴请。听到他最心爱的也最牵挂的爱女,选择了这个极端方式告别世界的噩耗,他几近崩溃。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女儿的死,掏空了林语堂的心。他无时不在思念着爱女。如斯去世一年后,在巅峰之作《当代英汉词典》问世之际,他写下悼亡诗《念如斯》。

如果如斯还在,她一定会为父亲的著作提一些建议,或者再写一篇评论吧。

只是,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

作者:秋月溶,简简单单,爱人间,喜欢一切有趣的文字。

主播:锦书,喜爱文字、唱歌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情感。

原标题:《佳人如斯:上天给了她才情、亲情、友情,却不肯予她爱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