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生停两年就废了?生活失意,他们选择做“全职儿女”
全文共2976个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今年4月,UU(化名)考研上岸。参加社团、考证、实习、考研,上大学以来她一直保持着按部就班的节奏。
当一切“尘埃落定”,她忽然察觉:长期紧绷的状态似乎剥夺了自己思考未来的时间,而家人的快速老去也在意料之外,“是时候停下来了”。
于是,在同学们忙着旅行、实习、找工作、二战或考公的大四下学期,UU选择回家成为“全职儿女”。
记者丨何露 周冰
编辑丨鱼仔
在豆瓣小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的简介里,“全职儿女”被定义为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指的是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生活,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成立于2022年12月31日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已经聚集起超4000位自称“打工人”的小组成员。
“回到家,不是我的首选”
回家两个月,UU觉得自己被彻彻底底地“治愈”了。
每天早早起床,做好一份精致的早餐,开启美美的一天。因为喜欢美食和拍照,她在小红书做起了美食博主,每天更新早餐照片和vlog。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她还偶尔给公众号写影评。一天结束时,全家人会一起坐在客厅看电视。沙发归她,母亲坐在旁边可以调节高度的椅子上。在家的日子里,她将心理预设全部变成现实,“只要关注一日三餐,关注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全职儿女”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完美假期”。
▲uu给自己做的早餐
但对更多人而言,成为“全职儿女”完全是被动的选择。疫情之后,公司岗位缩编,QQ(化名)被“优化”了。赔偿金一到手,她就从上海回到南京家中,一边找工作一边陪伴家人。这半年的清闲生活,在之前金融公司的高压环境中是无法想象的,“每天只需要遛遛狗,其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被疫情波及的还有来自辽宁的小王。去年年初经历博士后“退站”,疫情之下交通不便,找工作也变得困难重重,心灰意冷的她萌生了回家“啃老”的想法。去年3月份她回到家中后,包揽了打扫卫生、照顾小狗、买菜网购等家务,父母每个月会给她一些“酬劳”,这笔钱被她用以家庭开销。
疾病,也是许多人被迫成为“全职儿女”的原因。2021年本科毕业后,本来即将入职的kate,身体却突然出现问题。她不得不放弃到手的工作,回家做“全职儿女”。病情初期,Kate的生活作息被各种症状打乱:凌晨4、5点才能睡下,醒来后又要被病情反复折腾,这个一米六的女孩,体重最轻时只有28.5kg。23岁的小方因为工作太累,又受到焦虑症的折磨,辞去了教师工作,回家养病,去医院、吃药、运动调养占据了她大部分的时间。
“人生停下来两年就废了”
闲在家的日子里,一开始的放松愉悦逐渐被待业焦虑取代。
循规蹈矩走了20年,突然停下, Kate一时难以适应。第一年,“初生牛犊不怕虎”,仗着“自己还不错”的心态、几个到手的offer和宝贵的应届生身份,她坚信自己可以快速恢复正常生活,着急去上班。父母再三劝阻,她只能以身体为重,先好好养病。
到了第二年,看着自己毫无长进的身体、学业、事业和钱包,她焦虑到了顶点。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因生病感到自责,这份自责带来的痛苦甚至大于疾病。受“人生停下来两年就废了”的想法驱使,她带病偷偷准备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
病痛让她难以集中注意力,一天最多只能学习5个小时,复习效率还非常低。到了考研那天,她又因为感染新冠,无力参加考试。Kate被彻底击垮,身体也变得更差。
春节过后,同龄人陆续回到工作岗位,同辈压力让QQ无法再理所当然地享受“闲适”。她也曾想,如果家里“再有钱”一点,自己也许就可以做一辈子“全职儿女”。但她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人毕竟还是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结的社会里,只要有比较就会有压力,压力会迫使我前进。”
▲小王前往棋盘山骑行
但小王觉得:“付出越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以后我不付出了,摆烂吧!”博士毕业时的自信意气,在后来的挫败中逐渐消磨殆尽。眼看着同门一个个“走上花路”,自己却成为一名“全职儿女”,小王有些意志消沉。在刚成为“全职儿女”的日子里,“退站”的经历是小王一碰就痛的伤口。因为怕被问到退站经历,她一直不愿意找工作,甚至害怕社交,从“社牛”成了“社恐”。
“我做好自己就好了”
想念(化名)从未想过一条随手记录的“全职儿女”日常的小红书,会得到这么多人关注。
养花和买菜是想念现在每天的“工作”。去年毕业的她,在经历考研失败和分手的打击之后,选择回到广西老家,成为一名“全职儿女”。有一天醒来,社交平台账号里的“99+” 让她感到非常惊讶。从此以后,拍视频、剪视频加入了想念的工作日常。
当“全职儿女”的生活被更多人看见,不同的声音便从四面八方涌来。“投胎真是个技术活,能啃一辈子吗?”“不酸,我一点都不酸。”“博主家里看起来可不像有钱人。”“那你读那么多书干嘛呢?”,类似的恶评不断出现在想念视频的评论区和弹幕,甚至是私信。
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人家家里有钱,父母也愿意,这样很好啊,说不好的是不是眼红啊?”“人家父母都没说什么,关你什么事?”“有这条件谁愿意上班啊,累死累活一个月才几千块钱。”
▲想念记录自己在家的“工作”——做饭
面对其中一些恶评,想念不是很在意。她从始至终只回复过两条评论,其中一条评论说她吃的粉看起来很好吃,她回答这是羊肉粉;另一条说她“面相不好”,但她只是询问对方能否帮自己看看(面相)。“不看负面的东西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我总不能一个一个怼回去,”吴念说:“我们本来就听不完外界的声音,我能听清内心的声音就好了。”
想念觉得,当下的社会环境,是家长卷小孩,大学生卷就业,打工人卷工资,视频下的恶评其实不是对青年人自由择业的偏见,其实是巨大生活压力“无处安放”的体现,如果人人都有机会,又有谁不想躺下来歇歇?
“做全职女儿是被迫的、暂时的”
家人的陪伴和鼓励或许是给“全职儿女”们最好的“酬劳”。
“我妈总夸我,说我家里收拾的好,我能当好全职女儿,全靠我妈的各种夸赞”,在母亲的鼓励下,小王尝试着走出“学业挫败”的阴霾。为家人做一顿饭,和家人一起散步,穿雨衣睡在华山山顶的石头上等待日出,都是她自我疗愈的方式。今年3月小王收到offer,进入家乡的一所高校当老师。她决定先慢慢学习和适应,享受当下的工作和生活,以后努力做一点成绩出来,证明给导师和同窗看。
▲去年七月,小王前往华山
父母的陪伴加上朋友的安慰,让小方的情绪状态逐渐回归平稳。养病期间,父亲也放下了一贯的严厉,频频叮嘱“多多晒太阳,多多走路”,这让小方温暖又感动。经过物理治疗和心理医生调节,小方已经恢复到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她准备6月再去看一次心理医生,同时试着减药,并且初步决定下半年离开家,结束“全职儿女”的生活。
有人离开,也有人留下。
短暂的教师工作“体验”打破了想念对行业的美好幻想,当下做小红书博主是她的新起点,长期来看,她觉得自己回归职场的可能性并不大。
作为独生女,生病期间,父母全力照顾、支持和安慰Kate,“健康快乐的过一辈子”是他们对女儿的唯一要求,这样的家庭对于她来说,是幸运且幸福的。新冠康复以后,Kate才觉得真正熬过来了,她思索之前的不甘心、焦虑和遗憾,现在看来,也不过是无意义的内耗,健康的活着才有更多可能。
现在,Kete的病情减轻了,正在考虑鼻空肠管治疗。她不准备给自己接下来的人生做计划,先在家修养直至病情彻底好转。“空窗期”“年纪”“零经验”和“非应届”等标签贴在身上,她无法忽视,但已经不再过度忧虑了。
UU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打算先把硕士读完,然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在工作之外的其他领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做全职女儿是被迫的、暂时的,等到准备好出发的时候,他们自会告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