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秦砖汉瓦,宫阙何年
一块秦砖,长38.5厘米,宽18.5厘米,厚9.5厘米,重量11公斤;
一块板瓦,长60厘米,宽45厘米,厚2.5厘米,重量13.5公斤;
一块筒瓦,当面直径18厘米,长50厘米,重量3公斤。
秦砖汉瓦博物馆,位于西安东南杜陵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旁。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李白在《杜陵绝句》中写“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汉代以来,杜陵一直是长安的游览圣地,文人学士常会集于此,登高览胜,并留下了许多诗篇。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
云纹瓦当随着高台建筑的兴盛广为流行。秦汉时期,天下一统,高台建筑拔地而起,直入云端,这些建筑不仅显示了统治者高高在上的威严和气势,也融入了宫廷建筑高耸入云、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瓦当施于屋檐,布以云纹,形象显示了祥云缭绕、瑞气东来,更富于天宫色彩。
汉代新出现了刻有篆体文字的瓦当,文字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汉代瓦当在工艺上则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其中以四神瓦当最为经典。
四神瓦当有多种版别,皆构图雍容堂皇,如今也被今人广泛用于装饰图案设计中,堪称瓦当家族中的“天皇巨星”。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成为图象瓦当的压卷绝唱。
博物馆内共展示了3054块、2600多个不同版别的瓦当,或由于面积所限,大量瓦当集中展于一墙一台,也因此形成仪仗般的阵势,颇为震撼。
该遗址所出三枚瓦当,当面直径22厘米,为汉瓦中罕见巨制(一般瓦当直径在18-19厘米左右),边轮有纹、当面外围饰连珠纹,为汉武帝御用的祈福长寿的延寿宫建筑用瓦。虽不是孤品,但来自同一宫殿的瓦当在千年后仍同时出现,也是其成为镇馆之宝的原因。
汉代“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十六字方砖,根据出土地点的差异,其书风、结体、气息亦不完全相同。但总体上笔画流畅开阔,雍容大度,是汉隶当中最富态饱美者,且魏碑之俊俏殷实暂露端倪,兼具了文字之福与书法之美。
瓦当,在某种意义上也能证明当时的历史。蕲年宫是秦代历史上有名的宫殿,但对于蕲年宫的确切地址一直众说纷纭。1982年夏考古工作者在凤翔县长青乡孙家南头村堡子壕秦汉建筑遗址发现了“蕲年宫当”,准确定位了蕲年宫的位置所在。
“日入百金米千石”,不禁让人想到“文景之治”下,统治者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国家经济发展、物质富庶的景象。在汉景帝阳陵,陵东侧墓道内出土的“大官令印”“导官令印”铜印,摆在大量碳化粮食和世上最早的茶叶遗迹旁,与汉代陶俑一同出土的千余件陶塑动物俑,俨然再现了农业大国的面貌。
从“关”字瓦当上,我们似乎能看到要塞之地函谷关的深险;“长毋相忘”瓦当诉说着汉昭帝刘弗陵“长相思毋相忘”的呢喃;透过“单于天降”瓦当,昭君出塞的绵长队伍伴着悠悠驼铃回荡在风中。千年历史如尘土,凝聚在这一块块秦砖汉瓦中,亘古未变。
到处可见到古建筑的影子,
残旧的门楼,
墙角的瓦当,
街边的柱础石、门枕石等。
抓一把泥土,
便可嗅到历史的味道;
捡一片瓦当,
便可看到生活的影子。
▼
近代经加工,曾被当做砚台使用
近代经加工,曾被当做砚台使用
十六字方砖特写
本次探访与成文,特别致谢秦砖汉瓦博物馆馆长任军宜。秦砖汉瓦博物馆的诞生,背后有任馆长与其父任虎成先生两代人的努力,他们几十年来不遗余力从民间收集,并开创了由政府、民营企业、收藏家共同创办博物馆的先河。
同时感谢为本文付出的博物馆工作人员;更多精彩馆藏,亲临方可领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