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极日记 | 探秘西北航道:海王星的认证
原创 极地塞翁
2008年8月30日
伊卡卢伊特
1°C | 10°C
阴有时多云
1
人口最稀少的地区
今天,“高北极/西北航道考察”的行程全部结束。
早晨九点,全体考察团成员告别国家地理探险家号,登陆伊卡卢伊特。中午,从这里乘包机返回渥太华。
伊卡卢伊特(Iqaluit,63°44′58″N 68°31′18″W) 是努纳武特的首府。而努纳武特 (Nunavut,因纽特语:ᓄᓇᕗᑦ)则是加拿大最大和最北的省级行政区。
作为因纽特人的自治领地,努纳武特的陆地面积为18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墨西哥的面积。但总人口却只有约3.9万,人口密度为0.022/平方公里,这个数据不仅使其成为加拿大人口最少的省级区域,更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省级区域,甚至低于冰盖下的格陵兰。
只有约7000居民的伊卡卢伊特是努纳武特最大的社区,也是唯一的城市。
伊卡卢伊特这个名字来自因纽特语 (ᐃᖃᓗᐃᑦ),意思是有很多鱼的地方。几千年来,因纽特人和他们的前辈古爱斯基摩人(多塞特文化)和图勒人先后在这里捕鱼。
1576年,自以为找到了通往中国的西航线的英国人马丁·弗罗比舍(Martin Frobisher)驶经这里时,将这里命名为弗罗比舍湾(Frobisher Bay)。
那时,这里只是捕鱼点而不是定居点。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租用弗罗比舍湾作为“深红航线”的军用机场,这里才出现了人居点。二战结束后,随着远程预警线(DEW line)的建设,大量建筑工人、军事人员和行政人员涌入这里,与此同时,数百名因纽特人也闻讯而来,享受基地提供的工作机会和医疗服务。到了1957年,这里的1,200名居民中已有489人是因纽特人。
1987年,这里的名称从弗罗比舍湾更改为伊卡卢伊特。
2
伊卡卢伊特
9点登陆,11点吃午餐,12点到机场——我们在伊卡卢伊特的短暂停留不到两小时。
来去匆匆,无法深入采访,权且发几幅街拍的照片充数吧。
考察团最后的午餐是在一家教堂里。
在这个长条餐桌排排坐的就餐场面,竟让我想起了达芬奇的油画——“最后的晚餐”。不同的是,这是我们“最后的午餐”而不是晚餐,当然,我们当中也没有犹大。
3
水淹机场
伊卡卢伊特的机场是由当年“深红航线”的军用机场改造的。土黄色的候机楼尽管很醒目,但却十分窄小简陋。
机场里,可以看到许多因纽特人。
起飞了。
舷窗外,雨水已经淹没了机场的跑道——用这张照片来诠释气候变暖,似乎很有说服力。
其实,雨是伊卡卢伊特夏季的常态。
伊卡卢伊特虽然在北极圈外,但却拥有典型的北极苔原气候。 一年中有八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低于冰点。不过,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超过 400 毫米,比北极群岛的其他地方都要湿润得多,夏季是最潮湿的季节。
4
海王星的证书
今天,我的Email邮箱收到船长发来的北极圈探险证书。
哈哈,这是海王星发给我的证书!
虽然读起来怪怪的,但这毕竟是俺倆与《国家地理》一次历史性合作的官方印记。
证书用古色古香的花体字书写,好多字难以识别,许多典故也搞不清楚,费了好大的劲才粗略翻译出了大概的内容:
致所有的船员——无论他在哪里,无论他身在何处,都致以问候。
通过这些授予,他知道:
2008年8月16日,我出现在我的王国的最北端,前往明亮的午夜太阳之地和霜冻的荒原,并在国王的同意下,穿越北极圈(66°33′N),到达北纬74°53′11″N,进入了这个令人敬畏的地区。
凭借强大的七星统治者海王星的力量,特此宣布,他/她是一个忠诚可靠的由盐线和盐水包裹的蓝鼻子①,因此我呼吁寒冷北方的所有冰山、海豹、海象、独角鲸、鲸、美人鱼和其他生物对他们表现出特有的尊重和敬意。
如违旨,将经受因国王不悦而带来的痛苦……
海王星
强大的七星统治者
注:
①蓝鼻子号(Bluenose)是加拿大1921年建造的一艘帆船,绰号为“北大西洋女王” 。因被铸在加拿大10分硬币的背面而闻名。
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惯例,凡穿越北极圈的船员均有权获得“蓝鼻子勋章”(The Order of the Bluenose)证书。
原标题:《北极日记 | 探秘西北航道 -22- 海王星的认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