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导弹人生 | 坐在“海盗船”上也要照样工作,陈国新乐观豁达,甘作青年成才之梯!

2023-06-17 12: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别人的路,我们搬不来,搬来了也走不通,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敢于走别人没走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在海红旗七号十余年奋斗路上,陈国新总师【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带领团队开拓创新,把中国武器系统开拓研发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防事业的钢铁脊梁。

01

设计定型,圆满收官

2000年11月,随着几声巨响,神剑冲天而起,划破长空,呼啸而去,“精确交会,击中目标!”这令人兴奋的声音传来,人们沸腾了。

▲1999年10月1日,海红旗七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仪式

十几年栉风沐雨,十几年漫漫征途。海红旗七号历经十三年的坎坷和磨难,终于得以圆满收官。试验队员们饱含着那份对祖国的忠诚,对国防事业的责任,用自己的脊梁担负起了这份神圣的使命,共同铸就了战舰一样的团队。

在2001年海红旗七号两总扩大会上,陈国新用一段简短的发言为型号做出了总结:“2000年年底,我们即将结束海红旗七号十余年的研制工作,后续,我们将站在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上,一切从零开始,踏踏实实地工作,去开创新一代防空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的新局面!”

虽然陈国新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对海红旗七号的研制做出了简要总结,但是海红旗七号试验成功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海红旗七号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开创了我国防空导弹研制史上超低空武器的先河,在舰空导弹一技术领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超低空作战能力与国际上同类先进的导弹系统相当。

该型号研制所积累的经验、建立的技术基础和突破的关键技术,为我国防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红旗七号的研制成功是强国威、壮军威!

2001年,海红旗七号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3项;200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02

慧眼识才,甘为人梯

在工作上,陈国新周密统筹、指挥若定、决策果敢的作风为大家所赞叹;作为一名老航天人,他“甘作青年成才之梯”的高风亮节更让人敬服。

海红旗七号型号研制队伍是二院有名的出成果、出人才的团队。当年队伍中的年轻骨干,如今都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甚至走出二院,在集团公司的领导岗位上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大家都说,这与陈国新总师从不突出个人,总是强调发挥集体的力量息息相关。他总是习惯默默承担责任、履行职责,将所有的鲜花和掌声让给团队的年轻人。

▲海红旗七号研制团队

陈国新总师的老搭档金其明说:“用一句恰当的话比喻,就是‘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陈国新是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满园的花朵,待到满园花开时,笑得最开心的就是他。”

“我刚进二院的时候就听到了陈国新总师的大名,陈总技术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名气很响。他话不多,但是他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特别有定力,在型号研制中,每当遇到困难,作为团队的主心骨一一型号总师,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定力。”型号总指挥蒋总回忆道。“陈总特别会选人用人,并能用人所长。当时有一位分系统副总师十分有个性,总是和团队同志就工作问题发生争执,大家都很费解为什么陈总同意他来到团队。陈总表示,用人要看人优点,用其长处,要看是否在事业上能发挥作用,要用辩证法,全方位地去评价一个人。”

如今,蒋总也是一个重点型号的总指挥,陈国新总师传授的这条选人用人的“金科玉律”让蒋总十分受用,沿用至今。

型号总师石总说道:“我刚踏入航天系统的时候,原来印象中的总师,是像钟山院士、陈定昌院士那样的“大科学家”。他们敏锐、健谈,说一不二,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大专家、大学者”的风范,但是初遇陈总,却完全改变了我对型号总师的认识。

陈总平静如水,风度翩翩,儒雅温和,完全没有距离感。那时候,很多一线的设计师,甚至在型号岗位干了一辈子,都没有和型号总师说过话,但是陈总却很不一样,总是来到一线设计师的身边与大家一起交流工作、分析问题,这是极为难得的。

石总还回忆道:“记得陈总刚从二部四室刚来到二部一室的时候,他总是抱着一大卷图纸,后来知道这是红旗七号的软件控制流程图。陈总对这堆图纸视如珍宝,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满是学习笔记,一看就是反复研究了很多遍。

我当时觉得特别意外,陈总在四室作为雷达分系统的工作人员,为什么对总体的软件图有这么深入的研究。陈总回答说,你做型号工作,只了解分系统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多学习多积累,要站在总体的高度思考问题,首先要认真学透理解了这个流程图,也就明白了这类装备的总体设计思路。我建议你多看看这些图纸,对你一定有帮助!

后来,研究室搬家,准备清理一些陈旧的图纸,陈总当宝贝一样护着这些图纸,小心翼翼地锁在柜子里,并对大家说,别清理我这些‘宝贝’,我虽然看完了,还有好多年轻同志没看呢,让大家都好好学习学习。这件事也激发了组里年轻人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大家纷纷来陈总这里学习图纸,这些学习成果,也为后续的型号研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人才培养,陈国新总师还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在海红旗七号队伍中首次设置软件副总师的岗位。”二院二部指控系统软件设计师范总说。1997年,因为海红旗七号软件问题频发,还没开始打弹,计算机一开机就死机,只能通过反复重启计算机才能解决问题,陈国新总师意识到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着手对海红旗七号软件工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

当时,人们对软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硬件设备的研制、生产上,甚至软件人员没有专门岗位配置,工作积极性不高。陈总在队伍中首次设置软件副总师的岗位,这一创新在二院乃至集团尚属首次。

▲2002年8月,陈国新在装备舰上

这极大地调动了软件工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纷纷来到他的研制组中。范总回忆道:“二院当时型号很少,海红旗七号急缺软件信息化人才,我是通过竞聘来到陈总的队伍里的,与陈总一干就是20多年,这20多年我向陈总学习到很多,可以说,跟着陈总一起干,是我最不后悔的选择。陈总对于型号研制中的软件的要求极为严格,光是型号的《软件需求规范》就要求队伍整整写了一年,这么长的时间,在二院其他型号的研制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陈总说:“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就像建造房子一样,只有打牢地基,才能建成高楼大厦。”

海红旗七号首创的软件测试规范,一直沿用至今,成为行业内的软件工作的标准规范。在陈国新的把关下,海红旗七号在软件方面,从来都是“一次把事情做对”,从未发生过任何问题。

陈国新平易近人,团队的年轻人都爱跟着陈总干活,团队的文化也轻松、自由,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由于海上型号的特殊性,出海航行是家常便饭。晕船,这一海上试验的特殊难题就向大家袭来。试验中,船在风浪中摇个不停。被动地摇晃还不够,因试验经常需要模拟高海情海况,舰船往往还进行主动升摇,也就是增大摆动幅度,简直就是嘉年华的“海盗船”了。

面对海上试验晕船的艰难,在陈国新总师和总指挥的带领下,年轻的团队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些乐观年轻人总说“就是坐在‘海盗船’上也要照样工作”!

试验舱位于舰船的最顶部,是全舰摇晃幅度最大的地方。试验队员在海上摇摆一天,回到宾馆躺在床上,头晕眼花,常常感觉天花板都是晃着的。队员们跟陈总打趣:“哎呀,怕习惯了以后,睡觉不晃都会失眠的!”陈国新微笑着回答:“对!回家就买个吊床,每天睡前摇一摇,睡得香!”引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多么轻松的笑语,背后却饱含着陈总带领的团队对工作的执着,饱含着试验队员对锻造祖国海疆神剑的渴望。像这样的故事在试验队里还有许多,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却始终萦绕着队员们欢乐的笑声,正是这种大海般乐观豁达的情怀,使陈国新的队伍在逆境中更加坚韧勇敢,胸怀责任,无所畏惧。

—未完待续—

本文摘自:马杰,宋晓明. 导弹人生(下)[M].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22.

原标题:《导弹人生 | 坐在“海盗船”上也要照样工作,陈国新乐观豁达,甘作青年成才之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