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09动迁口述史|荀蓓莉:这老祖宗留下的房子我住惯了
【编者按】
2009年正值虹镇老街6号、7号地块动迁征询,具体政策明确下来,人心思变也难免人心不稳。记者前往采访,以“口述史”形式留存下当时居民们的所思所想——距离与空间,空间与价值,对家庭关系的冲击乃至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今日回溯,个人命运总与时代紧紧相连,无论做何选择,都已成为变革中重要的一处注脚。
荀蓓莉:我们家在天宝路302弄19号,房屋面积是90平方,户口本上的面积是72个平方。住了三个人,就是我,还有我爸我妈。这房子是爷爷留下来的,解放前就有的。
澎湃新闻:你对这个房子小时候有什么印象?
荀蓓莉:小时候印象啊?小时候印象没有。因为以前是两楼,现在是三楼,后来翻的,就是这样。
澎湃新闻:你认为和新公房相比,你住在这里是不是心里非常期待住新的公房?
荀蓓莉:我肯定愿意住在这里。
澎湃新闻:为什么?
荀蓓莉:因为这里邻居什么都很好的,就是这种亲情。
2009,荀蓓莉。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澎湃新闻:比如说?
荀蓓莉:比如说家里没人的时候,人家会帮你被子收回来,这种情况公房里不可能的。邻居真的都很好的,主要是邻里关系,这个公房绝对是不太可能的。
澎湃新闻:还有什么吗?
荀蓓莉:很多了,不胜枚举。你再叫我说我想哭了。
澎湃新闻:除了这个有很多人不舍得离开,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让你觉得作为小姑娘来说非常想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荀蓓莉:我觉得这里情况蛮好的,就我本人而言我并不想改善。
澎湃新闻:并不想改善?
荀蓓莉:对,动迁不是我的本意,我实际上并不想走。这里真的蛮好的,他不来改善我也无怨无悔,我情愿一直住下去。
澎湃新闻:你没有想过尝试通过这个房子的动迁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改变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荀蓓莉:没有,居住环境你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改善,不一定非要动迁,他一定要动迁那也没办法。
2009,荀蓓莉家的一角。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澎湃新闻:动迁到现在从一开始12万到现在28万,你认为当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愿意离开,是什么原因?
荀蓓莉:这个道理很多了。
澎湃新闻: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一谈。
荀蓓莉:就是说为什么到现在不走啊。不走也不是说心理价位没达到,总归是有差距,因为他给的钱的确没办法去安置。就他们(动迁组)的安置方案没有办法达到你的目的,你是没有办法安置的。
澎湃新闻:现在和你们说动迁搬到哪里?
荀蓓莉:第一批是顾村,顾村没房子了,江桥也没房子了,现在只有康桥了。
澎湃新闻:你希望拿房子还是拿钱?
荀蓓莉:我希望就近安置,我肯定顾村不去的,江桥不去的,太远了,上班怎么办。
澎湃新闻:你能透露下你希望到什么心理价位会离开?
荀蓓莉:起码你给我的钱,要能在附近买一套二手房。
澎湃新闻:你想住在这里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荀蓓莉:因为这里是老祖宗留下的房子。还有就是我住习惯了,我不想换生活环境,还有碰不到那么好的邻居。公房里肯定没有私房里的邻居那么热情,肯定没的。
澎湃新闻:如果你出嫁,嫁到一个新的地方,你总归要走的,那怎么办?
荀蓓莉:这到时候再说了,这是不得已的。
澎湃新闻:你今年多大?
荀蓓莉:我今年啊,我27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