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09动迁口述史|徐芝强:90后生人对新环境更渴望
【编者按】
2009年正值虹镇老街6号、7号地块动迁征询,具体政策明确下来,人心思变也难免人心不稳。记者前往采访,以“口述史”形式留存下当时居民们的所思所想——距离与空间,空间与价值,对家庭关系的冲击乃至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今日回溯,个人命运总与时代紧紧相连,无论做何选择,都已成为变革中重要的一处注脚。
澎湃新闻:你先介绍一下自己个人的经历,怎么会搬到这里来住的?
徐芝强:父母住在这里的,父母50年代就从江苏乡下搬到这里。我们也出生在这里,我们这一代出生就在这里了,一直到现在。
澎湃新闻:一共有多少时间了?
徐芝强:出生到现在,我现在已经46岁了,最起码45年了。
2009,徐芝强。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澎湃新闻:可以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经历吗?
徐芝强:小学,初中,高中,再是工作,目前现在是自己跑运输,跑客运。
澎湃新闻:读书都在这里的?
徐芝强:是的,没有离开过这里,从很小就说这里要拆,拆到现在。
澎湃新闻:你住在这里时间很长了,你从小到大的生活大概是什么样的印象?
徐芝强:懂事的时候是生煤球炉的。水,我们以前说起来自来水给水站,要去拎的,用桶拎的。后来有液化气了,再有自来水。卫生我们自己改改弄弄,也可以用了,谈不上豪华。上次和动迁组也说的,我们家里谈不上豪华,但是我们家生活设施基本上自己解决了。我说你最好到楼上到下面走一遍,你看资料不一定详细,你走一遍再和我谈,你也有感性的认识,我和你谈你也有点依据。他从上面走到下面,他说我知道了,他自己也承认,你反正不是困难户。他所说的不是困难户,就不是这个住房困难户,他说你再缓一缓。我们谈不上人家新房子,新房子我也住过的,是清爽豪华,但是我们这里比较实惠。孩子读书也蛮方便的,周围有几个好的学校,总的来说对这个地段蛮满意的。
2009,徐芝强家的一角。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澎湃新闻: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和一般外面商品房买的房子,日常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区别?
徐芝强:这个社会发展了以后,必定以后肯定要住商品房。这是大势所趋,人总归要跟着时代走的,你也不能抗拒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澎湃新闻:有没有很强烈的愿望想离开这里?
徐芝强:我个人来说我不是很强烈的,但是下一代,我的儿子比较强烈的。
澎湃新闻:他是怎么想的?
徐芝强:因为他是90年代出生的,他对新的东西肯定是渴望的。
澎湃新闻:他渴望新房子主要是渴望一些什么?
徐芝强:用他的话说是渴望新房子里面清爽,环境好。我们这里外界的环境,特别是现在动迁,外界的环境是比较差的。
澎湃新闻:住在这里那么多年,有没有觉得让你很不舒服或者不方便的地方?
徐芝强:越来越没这个感觉了。因为我都通过自己家里内部改造什么,应该说这些我都没有感觉了。
澎湃新闻:有没有一些邻里非常融洽的,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徐芝强:很深刻的事情蛮多的。
徐芝强:比如之前家里我父母生病什么,邻居都会出自内心的,这种感情是真心地来关心你。我们因为是要上班的,孩子有时候读书回来了,坐在门外了,你不要担心的。邻居自然而然会照顾孩子的,不要你担心的,这点我想其他地方不一定能够做到。
澎湃新闻:你希望以后搬了以后,能够住什么样的房子,你理想当中的住房条件什么样的?
徐芝强:根据我们的条件,因为都是独生子女,目前来说孩子也不要去考虑了。最起码三口之家的话,最基础两居室的房子要的,比较新的。
澎湃新闻:其他还有什么要求吗?
徐芝强:其他没什么要求。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