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吴心伯:布林肯访华试图确认中美高层交往“时间表”,意在11月APEC峰会
从2月初到6月下旬,在“气球事件”发生4个多月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行程终落定。6月18日至19日,布林肯将首次以国务卿的身份访华,这也是自2018年10月以来访问中国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
实际上,在过去四个月里,中美关系遭遇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两国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整体处于“僵冷”状态。直至5月初,中美高层之间才恢复较为频繁的互动。6月1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应约同布林肯通电话,就台湾问题等中方核心关切阐明了严正立场,希望美方采取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
不过,鉴于在“气球事件”这一偶发事件后,中美关系所反映出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以及两国当前在诸多领域呈现出的博弈态势,外界舆论普遍对此次布林肯访华预期不高。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介绍称,布林肯访问期间,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要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中方将阐明对中美关系的立场和关切,坚决维护自身利益。”汪文斌还强调,美方不要幻想从实力地位出发和中国打交道,要同中方相向而行。
另一方面,据美国国务院消息,建立沟通渠道防止误解误判、捍卫美国价值观和利益以及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是布林肯此次访华的目标。美国助理国务卿康达则表示,“并不预计布林肯此行会达成一系列可交付的成果。”不过,他也称,美方仍期待中美在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或进展。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在布林肯之后,美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以及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预计将陆续访华。
如何界定布林肯此访的性质?中美有望在哪些问题初步达成共识?在民间交流领域,外界关注的中美之间的直航、签证问题是否会有进展?近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布林肯此访是中美去年11月两国元首会晤期间达成的共识,是推进两国高层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其这次访问也想与中方确认接下来双方高层交往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据吴心伯分析,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在经贸、气候领域的对话或将陆续恢复。去年佩洛西窜台后,外交部宣布的“三项取消、五项暂停”中的部分内容也有望恢复。此外,中美人文交流领域或有可能取得一些进展。除了上述议题,更为重要的是,吴心伯认为,布林肯及美方官员目前正密切关注中方领导人是否会出席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APEC峰会。
6月5日至11日,吴心伯赴美访问交流,并主持第13届中美青年外交官对话,该活动得到中国外交部、中国驻美大使馆和美国国务院的支持。在华盛顿期间,吴心伯就当前中美关系与美国国务院官员及智库人士交换看法,并拜访中国驻美大使谢锋。
“此次访美的一个感受是,美方目前对中美关系的重启还是抱有一定期待,尽管这种期待不高,更谈不上乐观,但还是觉得要尽力来推进双边关系重启。这也符合美方利益的需要。”吴心伯说道。
6月5-6日,第十三届中美青年外交官对话在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举行
图源: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公众号
部分“暂停”或“取消”的沟通机制有望恢复
澎湃新闻:我们应该如何界定布林肯此次访问的性质以及释放出的政治信号?可否视为双边关系“破冰”?
吴心伯:实际上,这次布林肯访华回到了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巴厘岛会晤期间达成的“推进两国高层交往”的共识。此前,由于“气球事件”以及蔡英文在美国所谓“过境”,导致这次访问被推迟。
不过,此访也谈不上是“破冰”,因为中美(高层之间)此前已经有了一些接触:5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会晤(编者注:“气球事件”以来两国最高级别的接触);5月25日至26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赴美,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举行会谈。
因此,布林肯此访只能说是中美愿意结束前段时间的僵冷状态,继续推进高层互动,试看能否处理两国关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推动两国在部分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至于这次访问结果如何,还需结合接下来的双边互动才能做判断。
澎湃新闻:布林肯这次访问带着哪些任务或议题?
吴心伯:美方关注的问题可分为双边和多边两大块,议题较多。从双边来看,布林肯可能谈及是否要恢复两军交往,重启和中方的一些对话机制,以及如何改善双边人文交流的问题。
同时,中方对美国半导体公司美光进行调查后,美方就关切所谓美国企业在华的营商环境问题,还有被中方拘押的美方人员等。此外,他也会谈到芬太尼问题(编者注:去年8月5日,外交部宣布针对佩洛西窜台反制措施中,包括暂停中美禁毒合作)。布林肯也可能指责中国在南海、台海所谓“改变现状”。
多边层面,可能会谈到气候变化合作、俄乌冲突、朝鲜半岛、阿富汗、缅甸甚至苏丹等地区性热点问题。
澎湃新闻:就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中美之间的哪些沟通渠道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望恢复?在哪些问题上比较有可能达成一定共识?
吴心伯:一方面是双方经贸团队的互动,讨论比较多的是接下来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此外,还有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华,这些领域的对话、互动或将陆续恢复。甚至包括美国交通部长访华,商量中美之间航班的事情。问题在于,现在两国之间的航班太少、票价太贵,影响了双方人员往来。
同时,去年佩洛西窜台后,外交部宣布的“三项取消、五项暂停”,里面部分内容有望恢复,比如气候对话、打击跨国犯罪。两军之间也有望恢复1至2个工作层面的沟通对话机制。
不过,从目前两国关系的气氛来看,两军之间的交往机制现在只能先在工作层面有所恢复。如果要到高层,目前还比较困难,比如到两国的国防部长层面,或者是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层面。
(编者注:“三项取消”——取消安排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取消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取消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五项暂停”——暂停中美非法移民遣返合作;暂停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合作;暂停中美打击跨国犯罪合作;暂停中美禁毒合作;暂停中美气候变化商谈)
澎湃新闻:除了中美之间的航班数量问题,外界还比较关注签证签发面临的一些限制。您提到布林肯访华或谈及人文交流的问题,那双边签证签发政策是否有望改善?
吴心伯:双方一直在沟通这一问题。据我了解,本周初,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还在与中国驻美使馆公使讨论这个问题。前段时间,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访问华盛顿时,也和美方的同行谈到了人文交流的问题。
人文交流是一个看点,希望这次(布林肯访华)产生一些具体的成果,不过也不可能一次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会有进展,而且期待会持续有进展。
美方当前着眼11月的APEC峰会
澎湃新闻:您提到未来一段时间美国部分内阁级别官员将访华。那布林肯此访谈到的内容是否相当于起到了“预热”作用?
吴心伯:谈不上是“预热”,因为从拜登政府的角度来讲,两国的互动原则上应该是外交先行,之后再是其他职能部门,从而使其对华政策能够有比较好的内部协调。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强调遵循决策程序,这也是美方坚持要布林肯率先访华的原因。
后续,具体议题还是要相关的对口部门来谈。布林肯此访相当于和中方确认接下来双方高层交往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澎湃新闻:那您认为美方接下来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大致是怎样的?
吴心伯:从我近期在华盛顿访问了解的情况来看,美方认为(当前中美互动)时间比较紧,因为原本很多访问在6月之前就应完成,但由于2月布林肯推迟访华,直到近期才成行,所以接下来(双方互动)的时间比较紧张,而美方也希望尽快推动这些访问。
实际上,美方现在着眼的还是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APEC峰会。我在华盛顿的时候,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和我说,他们很着急,不知道中方谁去参加这次峰会,而现在酒店房源很紧张,需要赶紧订酒店。由此可见,美方心里也有点“打鼓”。
澎湃新闻:有观点认为,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选战的陆续开启,中美两国关系改善的窗口期正在缩短。您刚也提到,美方觉得他们的“时间表”很紧。“窗口期”是否真的在缩短?
吴心伯:对,美方一方面着眼于APEC峰会,从现在到11月,所剩时间不多。特别是如果我们领导人要去(APEC峰会)的话,需提前很长时间做准备。
同时,明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整体对华气氛更加趋紧。从这个意义来讲,到那时要想改善中美关系、加强互动,政治上也面临困难。
中美互动条件不可能由美国单方面决定
澎湃新闻:我们应该如何回看过去这四个月对当前以及未来中美关系的影响?对于两国来说,有哪些经验或启示?
吴心伯:第一,中美关系总体上还处在脆弱、不稳定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如果发生偶然事件,一定要处理好、要冷静,不要过分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
第二,在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美方一定要谨慎处理。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中方的立场很清楚,决心很坚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第三,中美打交道或者互动的条件(terms),需要由双方一起决定,不可能由美国单方面来决定,这一点很重要。比如说,不能美方说想来(访华)就来,不来就不来。今年2月,布林肯推迟访华,后来又说想在4月访华,但实际上并不是他想来访问就能来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