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争议漩涡中的袁亚非:首度回应流动性危机,自评海外并购得失
坐落在号称“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的南京软件大道软件谷内,三胞集团总部大楼看上去并不如其金碧辉煌的内部大厅让人印象深刻。这个大厅内放有一个很大的英文版地球仪,同款更小尺寸的地球仪在其创始人袁亚非办公室里也有一个。
在过去的四五年里,三胞集团像一匹黑马窜入人们视野。2014年之后,手起刀落,数起大手笔的跨国并购,令这家企业的资产从300多亿迅速扩张至一度接近千亿,袁亚非本人在胡润百富榜的排名也在3年里攀升了五十多位,从2014年的92位跃升为2017年第39位。
尽管南京市中心最繁华商圈——新街口商圈一半的商厦(新百商场、国际金融中心、东方福来德)都姓了“袁”,但与其庞大财富地位稍有些不太相称的是三胞集团的知名度。比如,总部同在南京、同为民企,三胞集团袁亚非似乎不如苏宁掌门人张近东那样声名显赫。
直到最近被媒体密集报道,三胞集团及袁亚非迎来了其创业史上的“至暗时刻”。
2018年5月,有媒体发现,上市公司南京新百有超过90%的股份被其控股股东三胞集团质押,接着,南京新百股价暴跌。随后,三胞又被曝出融资资管计划公开违约、甚至被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各种负面传言随之而来,三胞集团即刻陷入了一场在外界看来始料未及的流动性危机中。
8月13日下午,袁亚非及相关高管在其各自的办公室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这是三胞近期流动性系列风波发生后,该集团多位高管首度接受媒体采访,回应公众质疑和坊间传闻。
就在澎湃新闻采访的前两天,曾经的“并购狂人”三胞集团,也因出现经营困难将其4年前从英国购得的百年老牌百货商场HOF(福来德)转手出售。
在澎湃新闻记者采访袁亚非之前,三胞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岳雷在他的会议室“耕读斋”,和记者谈了近一个小时。
此前的大多数报道都称,三胞此番“爆雷”,是因为其海外收购战略过于激进,所以才导致债务负担过高,“流动性风险较大,且存在进一步加大的可能。”中诚信评估机构今年7月在下调评级时称。
面对这些质疑,岳雷说,三胞的全部举债均是为了发展实体经济,现在的三胞只是在发展过程中碰到了“市场该碰到的东西”,“三胞远没到山穷水尽,无计可施的地步”。
“在海外,我们既没有把钱拿去投资房地产、也没有投资国内的P2P、虚拟经济。所有三胞的负债都是用于实体经济,其中很多项目都是短债长投,(回报)要有个周期。”岳雷对澎湃新闻说。
2014年可以看作三胞命运的一个分水岭。2014年之前,三胞以IT连锁、信息制造与信息服务产业、金融与房地产四大板块为主营业务。然而,到了2014年之后,三胞开始投身国际化,集团的重点逐渐渐渐转向了消费、大健康和金融领域。
2014年5月,三胞集团凭借着以当年最大的零售业境外投资——1.55亿英镑收购了英国第四大百货公司、也是百年老牌的HOF(House of Frazer)一鸣惊人。
此后,随着国内外一连发起的多起跨行业并购,三胞资产迅速扩大,经营范围横跨零售、健康、科技、房地产等一系列行业,集团报表总资产超880亿元,连续第多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名列江苏民企“百强榜”第五位。袁亚非也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浪财经和吴晓波频道联合评为2017年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袁亚非做客《波士堂》袁亚非在2018年1月接受第一财经《波士堂》访谈时,还是意气风发、充满自信。大到三胞发展战略、格局视野,小到具体的管理理念、公司文化等,他都留下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犀利“金句”。
比如,在收购美国新奇特品牌零售商Brookstone之后,他会大胆“放权”,国外业务仍然启用本地化团队,但性格火爆直接的他也会因为无法认同CEO的观念直接骂人“stupid”、“bloodsucker(吸血鬼)”。“我这是着急啊。”他说。
从南京某区区委办秘书到如今的千亿集团掌门人,袁亚非总结三胞成功的经验,“我没有什么资源,就是靠文化”。袁亚非的办公室里收藏了很多中国字画等艺术品。从门口进来,要经过一个饭桌,一处沙发,一张长条会议桌,才能走到他的办公桌前。
他很钟情中国文化,需要电视画面的采访时,他更喜欢坐在中式风格的屋檐屏风下。跨文化并购整合时,他认为中外企业合作的切入点是“协同”而不是“融合”,要“求同存异、各取所长、协同发展。”他还要求员工定期“三省”,不允许任何抱怨,只从自己上找问题。
“我很自信地认为,我一定比那个时候的生意人要勤奋,要聪明,要善良,要有文化。”在《波士堂》接受访谈时,袁亚非呈现了很强的乐观和自信,他甚至已经预见了未来的某个制胜场景。他说,当别人在忙着买房子、盖房子(做地产商)的时候,他正在买供应链、买场景,结果“等到他们过来找我要将房子折价卖给我,我对他们说,‘已经在这里等你们很久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并不是一个讨好媒体的人。自其创业以来,他尽管接受过不少媒体的采访,且他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但媒体对他的深度访谈仍屈指可数。他解释说,之所以在此时接受《波士堂》的访谈,“是因为三胞今天已经发展到这个(很大)规模了”。
不过,情势就在几个月内便发生了反转。先是有媒体发现旗下上市公司股权高度质押,接着其旗下的上市公司股价暴跌,多年举债并购的债务风险由此暴露。
7月16日有资管公司公告称,三胞集团或出现5580万元债务违约。至此,债券市场的信心也发生动摇。后来尽管有三胞高管向澎湃新闻表示,这其中有沟通上的误解,“三胞不可能连五千万都还不起”,但这种恐慌还是蔓延到资本市场。
对于最近这段时间,袁亚非自己形容说,“人倒霉了,连喝口凉水都会塞牙缝。”
究竟是哪一步行差就错?一向对“三省”文化大加嘉许的袁亚非,又在这几个月经历过怎么样的反思与自省?
面对先前媒体一系列被三胞认为“存在误解和误判”的报道,三胞集团除新闻发言人外,从未有高管直接作出具体澄清。为何袁亚非此时愿意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哪怕报道所引发的反响可能超越其所能控制的范围。
袁亚非坦言,对近期三胞集团出现的债务问题和流动性问题,他和集团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整与反思”。
“海外投资有得有失。(目前遇到的挫折)这里面有大环境的因素,也有自身的问题。”袁亚非对澎湃新闻说,”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应该说,80%做的是对的, 20%做错了,或者说,(我们)得到很大教训。”
2014年,时值央行货币宽松时期,国家也鼓励企业依靠低成本贷款“走出去”。当时,全球经济尚处于复苏期,海外存在大量优质且被低估值的企业。普华永道报告显示,当年中国大陆海外并购数量达272宗,同比增长36%。
同时,袁亚非希望通过海外并购来推动三胞的转型升级。他的思路是,通过一系列协同产业的海外并购,把国外先进的模式、技术和管理买过来,来实现企业的弯道超车,这是他的初心。
基于此,袁亚非一开始的“买买买”都是围绕自己的核心主业——零售消费。比如,收购英国百年百货品牌HOF,以及美国零售巨头Brookstone。袁亚非还描摹出一幅宏伟蓝图:在三胞带领下,HOF走向多国市场,在中国长远计开设50家分店,并落地跨境电商平台,而宏图三胞也将改为宏图Brookstone……
哪怕是现在,提起这些收购案例,袁亚非仍难掩兴奋。“我至今认为收购Brookstone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在他心里,每一个收购,都是一个“story”。
有媒体报道,近年来三胞国内外各种收购,耗资累计超过300亿。虽然资产负债率一直在70%以上徘徊,且商誉高企,但袁亚非起初似乎没有察觉到当中的风险。
转变发生在2018年,甚至早在2017年就已出现苗头。国家出台去杠杆政策、银行表外信用收缩,企业前期融到的大量便宜负债到期。曾经在2014年时坚称自己“从未犯过原则性错误”的袁亚非,松口承认自己“当然犯了些原则性错误”,且主要责任在自己。
2018年7月4日,江苏省金融办、南京市政府会同多家银行在南京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会议的正式名叫做“三胞集团联合授信机制工作推进会”,实际上就是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多家银行继续支持三胞集团。袁亚非在发言之前,首先起身鞠躬道歉。
“我大概七八年没接触过银行了,现在遇到困难了,请大家帮忙的时候,我出来了。”他一连说了好几句“不好意思”,语气恳切,“(三胞如今的局面)这是我的问题,我承认错误”。
也是在这个会议上,袁亚非宣布了在年内实施百亿“瘦身计划”。
得与失
“实事求是地讲,‘借船出海’没有错,但错在我们高估了部分标的的品牌价值,低估了运营的难度。三胞的海外并购有得有失。”袁亚非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他同时承认,“包括对国内外形势的预判,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节奏把握上,都是存在问题的。居安思危还不够。”
比如零售领域的Brookstone和HOF。其经营困难既有大的商业环境变化有关,“我们自身运营管理与协同也有问题”。
袁亚非说,HOF收购后的第三年,英国社会大环境发生变化,脱欧、恐怖袭击、政府税改,加之电商崛起,“那时候的英国零售商们很多都在为生存而挣扎,我们想借鉴的一些东西还没来得及,就要赶紧把它卖掉。”
三胞集团某高管告诉澎湃新闻,为了在brookstone推广一款猫耳机,中方管理人员与Brookstone工程师团队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虽然最终问题解决,但这种跨文化的摩擦就没停止过,这对企业管理效率是很大的挑战。
“实际上我们买的东西都不贵,但后来生意不好,反过来拖累我们。”袁亚非说,虽然他一直认为买Brookstone的出发点很对,但已经没有充分的时间让三胞去与它的供应链和创新系统做衔接了。
这从今年3月份袁亚非接受《波士堂》采访时的一个片段,或许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挑战 ——Brookstone的 CEO Steven Goldsmith曾向袁亚非提出需要资金来扩大业务,“我告诉他,像Brookstone这么大的品牌,生意做得这么大的时候,不需要钱了,就是信用。”他举了自己创业初期卖电脑的例子,“5000元就能做500万元的生意,做生意是用头脑,不是用钱。”
至于“得”,是在大健康领域。袁亚非说,大健康行业的转型上,借助海外“得到很多”。
他再次提到Natali的例子。十年前,袁亚非开始涉足养老产业,但苦于不得要领,七八年下来仍然仅有20万用户,还不赚钱。可当他买下来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公司Natali后,通过借鉴他们的方法论与系统,短短三四年时间,用户有望从20万增至今年年底的1500万。
Natali同后来购买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唯一细胞免疫治疗药物Provenge,两起交易都被三胞认为是“赚到”。而在国内,三胞集团还布局并购了中国脐带血库企业集团、山东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等。
当澎湃新闻记者问道,如果重来一遍,三胞集团不是走国际化,而是把钱转投国内的房地产领域时,是不是又会是另一番光景?
“是啊!”他先是迅速回答了一声,但随即陷入沉思的状态,“这也很难说了……国家鼓励个人和企业创新,但同时金融机构认的是土地房产,你说商誉值多少钱,(金融机构)反而不认。”他过了一会儿又说。
时至今日,回顾过去的种种决策,袁亚非对澎湃新闻表示,“如今看来,战略和理念没有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在实践中出现的偏差”。
就在接受澎湃采访几日前,三胞集团刚刚以9000万英镑的价格卖掉HOF其余89%股权,接盘侠则是当年坚持不肯卖掉、坚持持有11%股份的HOF股东,英超纽卡斯尔联队(Newcastle Unitd FC)老板迈克·阿什利(Mike Ashley)。
卖掉4年前以1.55亿英镑买下的HOF,此举被看作是三胞集团“瘦身计划”的“去零售”行动,这也是它进而全面转向大生物医疗健康产业的标志性事件。
三胞集团一位高管曾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南京新百近年来聚焦生物医疗健康产业,这次切割商业板块资产HOF,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阵痛,“鉴于南京新百健康资产业绩表现亮眼,此次利空出尽后公司后期的业绩将更加稳健。”
但很难知道,袁亚非此时的心情是伤感多一些,还是卸下单子的轻松多一些。
当年收购HOF给袁亚非的触动不小。《21世纪经济报道》曾称,当年交易传出后,袁亚非在私下谈论时说,个别股东观念“保守”,令(这几个月的)交易过程一波三折。该报援引袁亚非的话称:“当时情况很紧张。传来不利的消息后,我连续20多个小时没合过眼。”
这次出售HOF亦是一波三折。三胞原本计划将HOF出售给香港上市公司国际千百度控股有限公司,后者掌门人是袁亚非妹夫,但由于消息放出后千百度公司的股价持续下跌而搁浅。
作为英国王室授权的老牌百货企业,HOF曾经如同桥梁将三胞同英国连接起来,英国威廉王子次年访华时点名要见袁亚非,并与袁亚非同发起成立野生动物保护基金项目,直至今年2月出席上海中英商业论坛,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单独会见袁亚非。
袁亚非对英国也多有好感,他曾向媒体记者透露,想把孩子送到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上小学。
袁亚非曾在多次采访里提到,在其成长时期,他随军人父亲走南闯北,练就了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993年他作为一名体制内的政府职员响应小平南巡讲话而毅然辞职下海,到如今千亿身家,祖籍为徐州丰县人的袁亚非并不缺少斩立决的魄力和重头再来的勇气。
在他豪华的办公室里,挂了一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题字。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54岁的袁亚非精神状态看起来并不算太好,有时回答问题时声音渐渐小了下去,或者忽然卡了壳,像是陷入沉思。在与记者面对面采访的40余分钟里,他一连抽了4根烟,他的手在微微地颤抖,但标志性的笑容仍然挂在嘴角。
他在今年1月做客《波士堂》时曾说,如果人生要重来一遍,他不太会走这条路,因为太难走了。
节目的最后,他哲学式地说到,每个人看他光鲜的背后,一定有深深的伤疤,每个人看他深深的伤疤,也有一定有丰硕的成果。他为事业舍弃了很多东西,“但这些都是一个秘密”。
在与澎湃新闻记者交流的最后,在被问到“这算不算是你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时,袁亚非笑了,嘴里蹦出一个英文词,“Darkest hour?”
这部于2017年上映、被译为《至暗时刻》的英国电影,讲述的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在与德军求和还是率领英国力抗德军之间,必须要作出艰难的抉择。
当这个英语单词从他的嘴里蹦出来的时候,他似乎是疑问的语气。或许是采访将要结束了,他脸上的疲态少了许多。
“当年比这难的事多了去了……人生在五十多岁该有一些回顾和调整,可能会更稳健一点。”——稍稍停顿后,他给出了这个答案,神情轻松。算是对过去几个月,关心三胞的人们,一个官方交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