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思循派在上海|让低碳城市顺畅运转:绿色包装,循环之路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2023-06-21 09:46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2023 思循派Think Circle“绿色包装,循环之路”讨论实录(104:53)
城市生活中包装无所不在,从商超货架上的食品和日用品包装,到街边咖啡奶茶店使用的一次性杯子。而随着快递、外卖等城市末端物流的发展,从餐盒到货箱,也产生了大量用过即弃的包装。

这些包装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生活,保障着城市的顺畅运转,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以至于觉察不到它的存在。但实际上,如何才能让这些包装更好地循环起来,能够作为资源去回收再利用,正是城市运转中需要关注的问题,需要城市管理者、相关企业、研究机构与市民一起合力完成。

应当如何搭建一条绿色包装的循环之路?6月10日,在上海市虹口区白玉兰广场的世界会客厅,关注中国城市发展进程的澎湃研究所,与Huhtamaki普乐集团发起的思循派Think Circle平台一起,开启了一场以“绿色包装,循环之路”为题的讨论。

在这场讨论中,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同济大学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Huhtamaki普乐集团纤维包装和食品服务事业部可持续发展和传播副总裁 Michael Hoffmann,各自分享了自己的观察、研究与实践。这次活动由Impact Hub Shanghai 可持续消费合伙人杜怡佳主持,也得到了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的支持。

挖掘再生资源的价值

包装首要的功能,还是保护其中的包装物。而循环经济的核心概念,是如何使资源高效利用。赵凯指出,最近中国出台的相关限制类强制标准,就是针对一些过度包装,既让人们通过包装能够拿到产品,实现产品的价值,也关注怎么更好地回收再利用这些包装材料。

再生资源的价值值得重视。Michael Hoffmann说到,用过的纸杯是富有价值的再生资源,并不是废品。他以欧洲推进的纸杯回收项目为例,证明它们是可以被收集、分类和有效再利用的。实际上,过去20年里,由于受到上游木材供应的限制,原生纸制品产量没有太大变化。但纸制成品的实际产量增加了4倍。究其原因就是回收利用。这说明回收是有效的,它减少了对自然资源开发使用的压力。

中国城市则更有挖掘包装方面再生资源的潜力。杜欢政说到,包装大概有1.2万亿左右的产业规模。所有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包装。而上海推动垃圾分类以后,垃圾增量当中大部分是包装的问题。

6月10日,同济大学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在思循派分享。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需看到包装在碳减排方面的作用。杜欢政指出,中国的碳排放是100亿吨,如果所有资源都循环利用,碳排放可减少25亿吨。根据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数据,到2035年,社会使用的产品量越来越大,循环经济对碳减排的作用可能达到46%。在包装方面,以Huhtamaki 普乐在中国上海的纸杯回收项目试点为例,杜欢政指出,项目得到了可观的减碳数据,这些都是重要的参照。

循环经济的原则,包括减量/Reduce、重复利用/Reuse,以及回收/Recycle。Michael Hoffmann指出,重复利用/Reuse的原则不错,但面对某些特殊行业,比如食品服务行业时,情况有所不同。

这时,数据是科学决策的依据。Michael Hoffmann举例说,以欧洲宝贵的水资源为例,如果餐饮行业将使用一次性餐具改为采用让餐具可重复使用的消毒系统,实际会增加3.4倍的用水量。每年额外产生40亿升的用水量。这是一个巨大体量。此外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 2.8 倍,相当于一个拥有750, 000 辆汽车城市的排放量。

6月10日,Huhtamaki普乐集团纤维包装和食品服务事业部可持续发展和传播副总裁 Michael Hoffmann在思循派上分享。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Michael Hoffmann说到,近期在欧洲所见的废弃物可持续处理的层级管理体系中,从减量到重复利用到回收,回收正在下降。他认为,这是欧洲政策想要回避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问题。纸制品的回收再利用,正是其中典型的情况。

需要直面问题,才能找到创新之路。李志青指出,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使得全球范围内,单位GDP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过去50年里大大下降。

李志青说到,正是得益于科技进步,目前能够精准追溯和检测很多环境影响。过去无法追溯,便笼统归为外部性。当下已经可以明确相应的排放主体和影响程度。

由此,当下更需要以科技手段,挖掘资源再生潜力。当然,这还需要整个城市系统、金融系统等方面的协作。

达成系统性的方案

循环经济要采用系统的思维模式。赵凯指出,这意味着,要从前端的生态设计、材料装备,到使用环节以及废弃以后回收再利用,构建一个体系,并且使其能够正常运作。如果只关注一点,哪怕这一点做得很好,放到体系当中,也会举步维艰。

6月10日,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在思循派上分享。

在城市系统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障碍和堵点。杜欢政教授举出逆向物流的例子,说明城市管理方如何配合疏通堵点。一般的物流是从生产端到消费端,而逆向物流指的是,从个体的消费端回收废弃物,并累积成一定规模,回到规模化的工厂进行处理。背后意味着,城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连接末端的生产工厂,缺乏直接运转的动力。这需要政府拿出空间资源,让回收物存到一定量,才能规模化,进而让各方获利。如今上海出台了政策,会拿出1%的土地,做低附加值废弃物的仓库。对于确保系统顺畅运转,这无疑是很好的措施。

由此,杜欢政认为,总体的模式大致是:政府提供土地,企业市场化建设运营。后端则是专门规模化处置废弃物的生产工厂。这些工厂应该是原生产企业,以此更好地引领供应链。

关于绿色包装,杜欢政教授还举出循环载具的例子。当下,一些地方的邮政部门和车管所,采用循环箱给车主寄车牌,箱子可返回并多次使用。而一些品牌公司,在从工厂到仓储到门店的货物运输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循环箱。这些循环载具会带来包装行业与物流行业的改变。

李志青指出,绿色包装已纳入国家发改委最新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即循环经济在包装方面的做法已被国家认可。这其中的用意并不是要给补贴,而是要让市场去接受这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上,去规范生产和消费行为。而这又要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否则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真正接受和执行这个标准。

6月10日,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在思循派上分享。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政策要尊重回收品类规模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李志青也提及包装回收规模化的瓶颈。他指出,规模化的背后有成本,需要通过更大区域内的政策均等化,一定程度上克服地方壁垒,形成有活力的市场,让回收的系统更为通畅。比如,长三角的一体化程度已非常高,但省与省之间的标准、政策、补贴各方面仍有很大差异。克服这种差异性,才能实现规模化。否则,企业回收的设施设备无法充分运转,回收产业发展动力也会变弱。

同样,Michael Hoffmann也说到,万事万物存在于系统中,需要系统化地看待问题。必须了解其中各个因素如何相互联系,否则将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影响因素。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会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水消耗、其他污染问题,等等,探索更优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6月10日,Impact Hub Shanghai 的杜怡佳主持了思循派的讨论活动。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企业更关心自身如何提高效率,更好地创新。Michael Hoffmann说到,普乐将可持续理念贯穿产品设计、制造等方面,也为此引进技术人员,并尝试开发完整的导则系统,希望可以在整个欧洲,甚至其他地区执行。

让可持续发展本身可持续

循环经济不能仅止于试点,要让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尝试本身可持续。李志青说到,从经济学理解,绿色包装的核心,是将包装生产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外部性,特别是一些不利影响,如何内部化到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上。这就要考虑包装生产过程,回收过程和循环利用过程的成本收益。

李志青强调,这看起来是制度和法律问题。但在关注环境的同时,需要考虑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外部性影响。如果把压力过度强加在生产者消费者身上,那么把整个生产和消费过程压垮的同时,也并没有解决环境问题。总之,要尊重背后市场经济的规律。

Michael Hoffmann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良性的规章不能阻碍创新的发展。欧洲正在通过的某些立法,主要是对某些完全可回收的产品实施禁令,对可回收再利用的食品服务基础设施行业而言,实际是阻碍和扼杀了创新。

他介绍到,Huhtamaki普乐积极关注可持续发展,但这些并非没有成本。因为试点项目的实验性,各环节都需要花更多费用。 而这些投入不一定会转化为企业的收益增加。作为一家公司,Huhtamaki已非常努力地在所经营的所有不同市场中兑现承诺。

针对之前提及的欧洲试点项目,Michael Hoffmann也指出,其商业可行性非常重要。比如,与Stora Enso合作的纸杯回收项目,两年启动期之后,必须能够独立进行商业运营。否则,如果两年内无法自负开销独立运营,Huhtamaki普乐不能继续提供补贴支持,这个项目就失败了。Michael Hoffmann也赞同上海的做法,如果更多让地方当局参与其中,将对项目成功发挥重要作用。

Huhtamaki 普乐出品的纸杯。

驱动包装产业更好地向绿色转型,金融方面也可以提供支持。李志青介绍了当下中国正在制定的转型金融目录。即提供低成本的资金,引导高碳企业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向绿色生产转型,而不必马上采取接近零碳的高目标,旨在遵循公正转型的概念,在软着陆中释放转型的风险因素。未来一定会覆盖所有传统产业。实际上,当下和可持续发展挂钩的金融产品比较多。但迫切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

李志青认为,包装企业正在从传统向绿色转型,应该积极参与标准制定过程。企业才真正了解所在行业相对绿色的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经济金融学者结合企业和行业的状况,可确定那些能够为其提供金融支持的工艺与设备,以此驱动企业向低碳绿色生产渐进转型。

而包装产业低碳转型,另一个重要且实际的意义是:帮助下游企业,应对全球范围的碳关税。当下,欧盟已开始执行相应做法。李志青指出,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当下进入第三年,最终目的是为碳排放定价。包装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本身,关系到以出口为主导的这些下游产业未来在国际社会的碳竞争力。李志青认为,实际减排的空间、参与碳市场交易的空间是比较大的,企业可以考虑尽早通过碳市场参与碳交易。

转变观念,一起合作

包装回收循环的第一步,是每个作为最末端的消费者。因此,全社会的努力都很重要。杜欢政提到,在整个循环经济体系当中,需要有前端城市搭建的体系,有后端作为引领的龙头企业,中间要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把大家串在一起。其中,社会组织、研究机构都需要发挥作用。全社会多主体,连结产业链整体,才能够做成这项工作。

参与6月10日思循派讨论的嘉宾,均来自与循环经济和绿色包装相关的不同领域。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关于企业应有哪些作为,杜欢政指出,企业需要负担研发的责任,必须要有能够让材料循环起来的技术,有理念和能力的大企业更应去做这件事。另外,企业还需要整合循环经济的供应链,在一系列过程当中,提出还有哪些痛点,大家去具体推动解决。

比如,以Huhtamaki 普乐在中国上海的纸杯回收项目试点为例,其后还需要把领域和空间放大,去进一步研判相应的难点和需要的支持。

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杜怡佳说到,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很难再用比较教条或刻板的方式去说教。自己所在机构,正在跟一些消费品牌,推出创新的活动和产品,让消费者可以参与和感知这类绿色的生活方式。

Michael Hoffmann也认为,消费者教育尤为重要。他观察到很多类似的活动。另外,欧洲大众语境中,广泛认同“Reuse/重复利用是最好的方式”。但至少在餐饮行业,可能并非如此。从科学角度出发,这在很多场景中并不适用。实际上,不能对产品做孤立比较。 

对此,李志青也指出,包装关系到千家万户,要建立方法学和相应的标准,测算减量化包装的消费使用,以及绿色包装消费使用过程中减少的碳排放,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上海去年已通过了碳普惠的建设工作方案。这意味着,人们日常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碳,未来都可以进入绿色金融的范畴。

赵凯说到,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对每个人而言,如果能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干的这件事本身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人们就会主动去开展和推动。因此,要做正向的传播,把绿色的概念植入衣食住行的每个行动,进而让深层观念向循环经济转变;而在物品这一方面,需要让对环境更加友好的材料涌现出来,让技术装备要更好地提升,使得消费者能够去更好的选择,由此可形成良性的循环。实际上,这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是说我们去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