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筠|读《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思索文明社会的秩序根基
本文原题为:思索文明社会的秩序根基——读高全喜教授《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高全喜《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
全喜老师的新书《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出版了,和往常一样,作为全喜老师的私淑弟子,我又在第一时间拿到大作。读罢掩卷,感慨良多,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感佩全喜老师数十年对“文明社会的秩序根基”孜孜不倦的思索。我的这一印象发端于二十年前全喜老师来我中国政法大学所做的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哈耶克的政治哲学”。全喜老师在讲座上对他当时的新书《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的难点和我们做了非常坦诚的交流。一转眼二十年,全喜老师关于“文明社会的秩序根基”的提问仍然言犹在耳:一个文明社会必须有强大而稳固的秩序,强大而稳固的秩序必须有其稳健的根基,在政治哲学上就是对“谁之自由?何种正义?”的不断追问。《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正是全喜老师思索文明社会的秩序根基——也就是不断追问“谁之自由?何种正义?”——二十年心路历程的展现。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不是一部政治学专业的教科书,它并不负载系统化传授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知识的功能,全喜老师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成这个学科的教书匠。那我们能从这本书里读到什么呢?我们能从全喜老师的滤镜之中看到什么样的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呢?或者说,非学院化的政治思想史写作有什么用呢?作为在学校长期讲授《政治学原理》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职业教书匠,我可以帮读者理理学院墙里墙外的书都可以怎么读。
在学院里上一门课,必须有教科书,它主要负责这门课的知识得到体系化的呈现。挑什么样的教科书,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偏好。其实,写教科书的人也有自己的偏好,因为教科书就是按照特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组织和整编一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念一本教科书的时候,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组织和整编这些知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书匠会选择和自己偏好接近的教科书。一个好教书匠不是没有偏好,而是公开自己的偏好、同时也会欣赏和自己不同的偏好,把不同的教科书都交给学生,甚至公开不同教科书背后立场、观点、方法的差异,让学生明白各种作者因为偏好所导致的知识呈现的优劣长短。就这样,学生经过一门一门课程的训练,就成为专业选手。
专业选手有专业选手的优势,基本功扎实,有自己看待知识和世界的独特角度;不过也有劣势,习惯用(甚至只会用)学院墙里的专业思维看待知识和世界。针对劣势,全喜老师这种非专业自我心灵史的优势就呈现出来了。他有自己的兴趣,他在问“文明社会的秩序根基”应该如何奠定,他要找他认为对这个根本问题有深度思索的聪明人来一起探讨,他不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在训练专业技能,不是在技术性问题上纠缠。这样读书、这样思索、这样用功的第一个好处是动力绝对充足。亚里士多德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明秩序的秩序根基”一路吸引着全喜老师,又一路帮他介绍合适的聪明人,博丹、格劳秀斯、休谟、黑格尔、哈耶克、亨廷顿十八位西方近现代顶级政治思想家都来了,颇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雅会之感。还有什么比和兴趣相投的聪明人一起聊共同关心的大问题更幸福的事情呢?在这本书里,全喜老师就是雅会的召集人。
第二个好处,用自己的问题意识引领学习和思考,就比较容易打破学院式训练必然带来的思维定势。我们感兴趣的问题,很可能是教科书作者不感兴趣的问题,在教科书里就找不到答案。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从教科书的注释和参考文献里顺藤摸瓜,休谟一章提到了他的《人性论》,那我们就去《人性论》里面看看他有没有相关问题的高见。在这种勇敢离开主干道、沿着自己方向行驶的打法上,全喜老师堪称楷模。他自己的问题意识非常强烈,他关注“文明社会是什么”,所以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和亚当·斯密、大卫·休谟、亚当·弗格森、弗朗西斯·哈奇森探讨;这还不够,“文明社会的秩序构成”必须求教于博丹、格劳秀斯、孟德斯鸠、伯克、卡尔·霍恩、施米特、哈耶克;这还不够,“文明社会的历史哲学定位”必须与黑格尔、科耶夫、亨廷顿切磋和商榷。大师们的书怎么样读活,取决于自己的问题意识,章节可以自己组合,顺序可以自己调换。这对全喜老师的新书同样适用,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我们也可以按照上述“文明社会的秩序根基”的问题逻辑去阅读。这样的打法容易让我们的思索之路像全喜老师一样越走越实,也越走越宽。
第三个好处,用自己的问题意识引领学习和思考,容易发现别样的思想风景。举一个例子。全喜老师师从贺麟先生、研究黑格尔出身,数十年对黑格尔思想,可谓爱恨交加,起伏不断。一般教科书都把一个思想家的一辈子和所有著作看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尽量使之圆融,好让学生获得一个稳定的思想家画像。但这种假定本身是大有问题的,一个思想家很可能存在着激烈的自我反思,乃至自我背叛。如果我们像全喜老师一样以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思想家展开对话,就很容易发现思想家自身的不一致,乃至严重自我冲突。全喜老师勾画出的“精神现象学的黑格尔”和“法哲学原理的黑格尔”之间的冲突和张力,就是用“文明社会的秩序根基”选择锚定在何处来拷问黑格尔的结果,真是别开生面。逼问,是思想上的横插一杠,不按思想家的套路来,也不按教科书的套路来,而是主动掌握和思想家对话的话语权,打造出独特的对话主题和问题逻辑,所得的思想风景自然也就会别开生面。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记录了全喜老师数十年来带着自己的文明忧思和大师们请教、对话、切磋的心路历程。诚如刘擎老师所言,全喜老师是先行者、探索者!全喜老师勇敢地走自己的思想之路,这本书就是他为我们留下的路标,跟全喜老师一起回望他走过的路,品味其中的自我磨砺、执着坚韧和巧思发明,内行可以收获长时段思考大问题的门道,外行可以看到文明社会成长的热闹。和全喜老师通路追索“文明社会的秩序根基”,虽然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上下求索确有可信而可敬的同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