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作家科马克·麦卡锡辞世:承接福克纳传统,偏执的细微蕴含无限的宏大

2023-06-15 12: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据Knopf出版社消息,89岁作家科马克·麦卡锡于13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辞世。他是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小说奖等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是近年诺奖候选作家中呼声较高的一位,代表作有《血色子午线》《边境三部曲》《老无所依》《长路》等,小说改编成《老无所依》《末日危途》《日落号列车》《黑金杀机》等电影作品。在沉寂15年后,他于去年推出了两部新作《乘客》和《斯特拉玛丽斯》。

评论家詹姆斯·伍德在2022年如此评价道,在最佳状态下,他“在神谕与平凡之间获得完美的平衡”。科马克·麦卡锡是一位有着广泛读者群且深度参与半个世纪以来英语文学世界的作家,今天我们推送这篇本报记者撰写文章,纪念他一次次在人性极致的书写中寻找希望的文学人生。

科马克·麦卡锡:路的尽头,希望留驻

文 / 傅小平

科马克·麦卡锡为人低调,离群索居。这位近年诺贝尔文学奖有力竞争者,且以写美国西部题材著称的作家很少与媒体接触。偶尔接受采访寥寥几句一准是让人久久回味的“奇谈怪论”。有一次,他谈到自己特别欣赏“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生活,没什么比在旅途中见到能置人于死地的动物更有趣了” 。看似“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耍酷姿态,恰是他生活和创作的真实写照。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奔波流徙,小说里的人物也是在路上时时面临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2012年版

这就不难理解何以他把出版于2006年的小说命名为《路》。故事发生在一场核战争毁灭地球之后。一切都被摧毁,世界昏暗无光。十年过去了,地球成为一片灰烬的废墟,动植物绝迹,少数幸存下来的人同类相食,或者孤独地挣扎求生。在这种荒凉绝望的境遇中有一对父子,儿子出生在大浩劫之后。他们仅剩一支手枪和一发子弹。父亲告诫儿子不要轻易使用子弹,如果遇到危险就用仅剩的子弹自杀。没想到孩子的母亲却不堪忍受生命的残酷而拔枪自杀。为了躲避长冬,他们必须往美国南方海岸迁移,于是他们踏上了漫漫长路……

《路》甫一出版,就好评如潮。除了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持续风行并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外,还于数月之后在苏格兰摘得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电视女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在她的读书节目上,把它作为父亲节最好的礼物推荐给读者。同年,《纽约时报》评选出过去25年最伟大的25部小说,麦卡锡的成名作《血色子午线》位列第三。到了2008年初,科恩兄弟根据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老无所依》在奥斯卡电影节上斩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在内的四项大奖,麦卡锡的影响与日俱增。

九州出版社|理想国2018年版

尽管对麦卡锡的评论,一直存在两个极端。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把他与托马斯·品钦、菲利浦·罗斯、唐·德里罗并列为美国当代四位一流的小说家。更有人赞誉他是海明威、福克纳的唯一继承人和“小说之王”。而前不久去世的罗斯在获得2007年第一届“国际笔会/贝娄奖”后,在随后两年以评委身份先后推荐麦卡锡和德里罗,并读了《血色子午线》和《大都市》,他不无自谦、古怪而哀伤地说:“读他们,让我觉得自己很普通。”然而,也有人认为他的创作靠模仿和拼凑重述了康拉德等伟大作家的文本,是美国小说史上最大的赝品。但不论是褒是贬,麦卡锡在美国文坛都独树一帜、不可低估。

在任何意义上,《路》都不是以浪漫和豪情俘获读者的公路小说。如果有相似之处,只在于皆有“酷”的风格。体现在麦卡锡小说美学上的这种“酷”,首先在于他屡屡写到死亡的主题。据《纽约时报》对他进行的一次难得的采访,他对那些不涉及生死问题的作品相当不以为然,甚至说:“对我来说,那不是文学。”

确如其言,在麦卡锡的每一部作品中,几乎看不到沙龙聚会、诗歌朗诵、打情骂俏、戏剧表演,有的只是暴力、残酷和死亡,《血色子午线》更被称之为“文学史上所能发现的野蛮行径的集大成者”。小说取材自真实的历史故事,十九世纪中期的美国西部德克萨斯州同墨西哥的边界,一帮受雇于当地政府的雇佣军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与墨西哥边界驱赶屠杀印第安人,拿去换金子。这就是小说里十四岁的牛仔男孩在离家出走后目睹的“真实世界”。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老无所依》剧照

如此世界,更准确地说是麦卡锡的小说世界是黑色的,甚至带有几分“原始”的味道。然而要是仅仅凭借他小说里发散出的浓浓血腥味就将他判为惊悚小说家,就难免落入武断的陷阱。这不仅在于,麦卡锡的小说主题通常极为复杂,难以一言而尽。更在于他描写血腥、黑暗的场景并不以追求感官刺激为最终目的,他更愿意表现的是人性——深藏在灵魂深处的人性以及在绝境中人性本能的灵光一现。恰如批评家斯蒂芬·夏维罗所言,麦卡锡的小说常常“以一种偏执的细微去探索无限的宏大与遥远”。

体现在《老无所依》中,尽管猎手莫斯和他妻子,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冷酷变态的齐格命丧他手,但警探贝尔毕竟尽自己所能用法律保护过他们。而在“边境三部曲”里,几个牛仔少年漫长的旅程,同样充斥着暴力和死亡,然而更多的却是对人生的探求,以及对神灵之存在意义的询问。《天下骏马》讲述20世纪中叶,二战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牛仔少年约翰·格雷迪和罗林斯不甘于大工业的侵袭及家乡牧场的丧失,纵马南下墨西哥,追求新田园生活的一系列甘苦交杂的经历。《穿越》则叙述了另一个牛仔比利·帕勒姆,自少年时代起从最初为了搭救一匹母狼开始,在四年间三次骑马穿越美墨边境,同时亦是穿越见证生死之界的故事。

北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2021年版

第三部《平原上的城市》的故事更为复杂。格雷迪偶遇年轻美丽的墨西哥妓女玛格达莱娜却失之交臂。他一次次穿过国界,终于找到她并双双陷入热恋。当他计划营救她偷越国境进入美国时,玛格达莱娜却惨遭杀害。他自己也在与敌人的一场血腥决斗中因身受重伤而死。麦卡锡并不只是要讲述带有西部风情的恋爱故事,他同时隐晦地展示出美墨战争结束多年后遗留下来的难以弥合的伤痕。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战争终会过去,但它所留下的伤痕却是持久而难以超脱的。

虽然麦卡锡以写美国西部题材著称,他早期的作品多的是对美国南方风土人情的描绘。1965年至1979年间,他创作了四部南方小说,都因情节抽象,主题晦涩,地方色彩浓厚等原因,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移居得克萨斯西部美墨边境城市埃尔帕索,转而致力于对当地下层人民特别是西部牛仔生存与奋斗的描写后,他的作品才开始受到读者欢迎和评论界的赞誉。他也似乎在西部大自然中找到了真正的归宿。在他笔下描绘的动人史诗里,既有恶梦般的屠杀、令人震颤的暴力,又有优美如画的田园诗和轻柔平和的安魂曲,被评论家称为“地狱与天堂的交响曲”。

河南文艺出版社|理想国2020年版

的确,麦卡锡钟情野外生活,游历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各州、田纳西州,随之他笔下所呈现的尽是西部边境的荒凉生活。在他的作品里,兽类、甚至日月山水都是人类的观察者。它们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地审视着人类的行为——人类的坚韧、求生以及愚蠢、邪恶与残暴。他笔下的牛仔少年,在成长为坚强的男子汉的过程中,相伴随的只有孤寂空旷的荒山野岭,严峻刻板的边地居民,沉重简短的三言两语,石破天惊的性命相搏。唯一的亮色是,田园诗般的风光,生死一线时的肝胆相照,以及对英雄的惺惺相惜。或许在他看来,只有经历这样的磨炼,人才能真正分辨出善恶美丑,男孩才能成长为男人。

而麦卡锡之所以屡屡把小说中的人物推到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其说是要展现亘古如斯的恶,不如说是在考量人的本能情感及做出的道德抉择。麦卡锡说,世界毁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丧失了希望与信念。就像他在《路》中表示的,有一种东西,“连死亡都灭它不掉”,那就是希望。也因为此,直至来到海边仍不见希望,直到疾病已将死神带到身边,小说里的父亲仍然鼓励孩子去寻找好人。“天涯再远,也有走到的一天,而只要有人在身边,就能找到比天涯更远的希望。”

原标题:《作家科马克·麦卡锡辞世:承接福克纳传统,偏执的细微蕴含无限的宏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