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华法治小故事:在古代,兄弟争田产,看法官如何出招?|闵法青年说

2023-06-14 17: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开栏语INTRODUCTION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回顾历史的长廊,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数千年,中华法治文化薪火绵延,我们的每一步都闪耀着法理的光辉。

心中有戒尺,方能扬帆远航。

闵法君携手闵法青年们,以视频的形式,生动有趣的展示中华法治故事,继承、发扬中华优秀法治文化。跟着闵法君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碰到兄弟相争的

继承纠纷该怎么处理?

故事中,鉴于双方各有凭证

知府认为案件无法处理

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成功调解了纠纷

“调处息诉”是中国传统的

纠纷解决方式

深受儒家文化“无讼”的影响

除了追求案件矛盾的化解

也力求唤醒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形成礼让善教的和睦氛围

背后更多精彩故事

以及对现代司法审判工作的启示

将由闵法青年王思悦带你走进

点击查看视频

出镜干警

王思悦

上海闵行法院

立案庭

法官助理

中华法治小故事之

兄弟争田案

清朝时一位名叫陈智的老人过世后,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父亲留下的七亩田地,互不相让而打官司。长子阿明拿着父亲生前的写的“过世后,田给长孙”的手书,次子阿定拿着父亲临终的遗嘱也认为田产应归自己。

鉴于双方各有凭证,知府认为案件无法处理,先是以人的左右腿来比拟兄弟关系之密不可分,后又使两人同吃同睡形影不离,使两人相互之间可以沟通。在两人已生悔意后,又找来两人的孩子,说为了防止后代们再有纠纷,不如将长子阿明的小儿子和次子阿定的大儿子送走过继。

两人于是终于愿意互相谦让,不再争财。于是判令:将父亲遗留的田产当作祭祀财产,两兄弟轮流收租祭祀,永无子孙争端。

兄弟间均很感激,此后和睦相亲,邻里间引为佳话。

以古鉴今

启示现代审判实践

“调处息诉”是中国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深受儒家文化“无讼”的影响。除了追求案件矛盾的化解,也力求唤醒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形成礼让善教的和睦氛围。

在现代案件审判中,非常注重调解制度,并从传统的调解理念中加以守正创新。

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法官应当精准评判案情并合理预判双方纠纷的矛盾点,居中调解双方之间的争议。

尤其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时,除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化解外,还应争取情理与法理相统一。

学中华法治故事

传承优秀法治血脉

中华法制小故事

至此告一段落啦~

原标题:《中华法治小故事:在古代,兄弟争田产,看法官如何出招?|闵法青年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