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遇见隐翅虫千万别用手拍!
入夏以来,虫咬皮炎成为各大医院皮肤科“热门疾病”之一。近期有多例昆虫性皮炎患者前来就诊,其中以隐翅虫皮炎最为典型。
什么是隐翅虫?如何正确驱赶隐翅虫?如不幸中招该如何处理?针对以上问题,三亚哈尔滨医科大学鸿森医院(以下简称“鸿森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贺建英结合临床案例进行科普,并提醒大家,遇见隐翅虫千万别用手拍!
■ 隐翅虫出没,三亚多人“中招”
6月5日,从哈尔滨来三亚旅游的刘女士,傍晚在三亚湾游玩时,突感脖子被虫子蛰了一下,便随手一拍,随后从掌心掉落一只小黑虫。次日早上,刘女士感到头颈部灼热、疼痛,发现左侧头颈部有一大片红斑。于是急忙前往鸿森医院皮肤科就诊。
贺建英接诊后,发现患者刘女士头颈部明显可见点状、条索状水肿性红斑,上面还有小丘疹、水疱或脓疱,诊断为隐翅虫皮炎。
家住三亚的陈女士喜欢跑步。6月7日晚,正在夜跑的她路过一棵树下时,感觉脸上落了只小虫子,随手一拍便将虫子拍落。没过多久,她便感觉到脸部灼热、疼痛。同伴一看,发现她脸部皮肤红了一大片。
次日,陈女士发觉右脸又痒又疼,脸上还出现了伤痕,其中一条长约3厘米左右,如同被烫伤的样子,有点点小脓疱。陈女士赶紧到鸿森医院皮肤科就诊,同样被诊断为隐翅虫皮炎。
因接触隐翅虫导致严重皮炎的患者不在少数,甚至有人表示自己“差点毁容”,恢复了很长时间。从大家晒出的照片可以看出,接触过隐翅虫后,皮肤上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并且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消除。
■ 隐翅虫体含毒液,接触会导致急性皮炎
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形小飞虫,头为黑色,躯体呈橘黄、黑色相间条纹,有鞘翅。多见于夏秋季节,习惯昼伏夜出,喜光。其体内含毒液,呈强酸性,腐蚀性很强。皮肤接触隐翅虫体内毒液后,会导致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顾名思义就是由于隐翅虫的毒液刺激皮肤所造成的急性皮炎。”贺建英介绍,隐翅虫皮炎临床表现为接触毒液数小时到两天后局部出现条状、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表面可见密集丘疹、水疱或脓疱,可发生糜烂、结痂及表皮坏死,有瘙痒、灼痛和灼热感,症状可轻可重。轻者患处有灼痛、微痒感,严重者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
如果不小心接触到隐翅虫毒液或被叮咬过,不要用接触到毒液的地方触碰身体的其它部位,应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便于中和酸性毒液,轻者可自愈。
一旦皮肤出现瘙痒、红肿、破溃渗液等不适时,切勿拖延,应立即前往医院对症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情况。贺建英提醒,如果皮肤上出现了疑似隐翅虫皮炎的症状,应及早就医,不要自己乱涂药膏,也不要用手去抓挠患处,以防继发感染。
■ 正确驱赶方式是轻轻吹走
贺建英提醒,如果遇到隐翅虫落在皮肤上,千万不要用手拍打、揉搓,正确的做法是轻轻吹走,或者甩开,然后用清水或碱性肥皂水洗净接触过隐翅虫的皮肤。
如果隐翅虫出现在家中,也不要用手或其他东西拍打,避免其毒液溅射到皮肤上,可以用胶带粘住,或用纸巾捉住扔掉,注意不要接触到毒液。
隐翅虫大规模出现的夏秋时节,要注意做好以下防护措施:到公园、郊区、乡村等地时,要穿长袖衣裤,并随身携带驱蚊虫用品。可以采取各种驱蚊虫措施,如喷杀虫剂或在身上涂驱蚊剂等;家中定期清扫,保持室内室外环境整洁,防止隐翅虫孳生;家里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隐翅虫侵入;晚上睡觉时应熄灯,尽量不“摸黑”玩手机,以免吸引隐翅虫;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以免压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