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儿童耳闷、听力下降?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孩子突然听力下降、耳闷、耳痛、耳鸣?是不是得了中耳炎?
中耳炎又分很多种,对于儿童而言,最常见的莫过于分泌性中耳炎了。
01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影响声音传导,常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闷,急性期可有明显的耳痛或伴有耳鸣。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完整,中耳与外耳道由鼓膜隔开,所以并不会出现耳道流水的情况。儿童发病无法准确描述症状,家长若发现孩子反应差需引起注意。若患儿分泌性中耳炎长期不愈,可影响语言发育。
02
为什么会患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是连通中耳和鼻咽部的通道,咽鼓管阻塞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当咽鼓管阻塞时,中耳气体被吸收,中耳负压作用导致中耳粘膜静脉扩张、血清渗出,形成中耳积液。
感染、免疫、咽鼓管功能不良等因素都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由于儿童的咽鼓管宽、短、平,以及儿童容易受感染影响,使得儿童更易患分泌性中耳炎。特别是对于伴有腺样体肥大、反复鼻炎、鼻窦炎发作、腭裂、胃食管反流的患儿。据统计,50%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在1岁之前,2岁时升至60%,3岁以内11.7%~20.8%,7岁时降至 2.68%~8.13%,40%的患儿可复发。
03
有什么症状?
04
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05
如何治疗?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多有自限性,3个月内多可自愈。发病3个月内可治疗原发疾病,比如感染、鼻炎、鼻窦炎等,适当应用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门诊定期复查。
若患儿3个月未愈或者反复发作;听力损失已影响到患儿交流;检查发现鼓膜明显内陷、粘连和/或积液就要考虑行鼓膜置管手术治疗。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多次鼓膜置管或伴有反复发作的鼻炎、鼻窦炎的患儿,以及符合其他腺样体切除指征的患儿,需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后需定期复查,进行效果、言语评估。
成人治疗不同于儿童,另当别论。
06
如何预防?
平时强身健体、增强体质、预防感染;有鼻炎、鼻窦炎、鼻咽部病变、解剖畸形、胃食管反流等疾病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07
预后怎样?
通过积极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一般预后良好,一般不遗留听力障碍。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会逐渐降低。
分泌性中耳炎可急性发作(<3周),长时间未愈会变为慢性(>3个月)。若分泌性中耳炎迁延未愈,耳内积液未被吸收,会导致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鼓室硬化、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等继发病变,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
对于鼻咽部占位、放化疗等病因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及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预后较差, 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分会
作者:史夙铭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指导:李文妍 张毅博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审核:殷善开 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医学科普新局面。持续开展“健康方向盘”、“架起彩虹桥”和“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三大系列品牌活动。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已经成为沪上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科普比赛之一,培养了大批医学青年科普人才,为青年医学工作者打造了新时代“有情怀、有温度、有传承、有创新”的四有科普舞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