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沉痛悼念陈敏庄先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到我们心里

2023-06-14 13: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音 上海音乐学院

陈敏庄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陈敏庄先生,因病于2023年6月8日2时20分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2岁。

陈敏庄教授祖籍安徽省来安县,1930年8月21日出生于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热爱音乐,学习钢琴和声乐。1939年至1943年先后在贵阳正道小学和盐务子弟小学就读,1943年至1949年在鄂湘教区联合中学、重庆文德女中、南京中华女中、重庆南开中学完成中学学业。1950年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短暂工作后,本着对声乐艺术强烈的渴望追求,同年底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音乐系,后因院系合并来到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现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求学,师从葛朝祉先生。

青年时代的陈敏庄不仅学习上勤奋刻苦,各科成绩名列前茅,政治上也积极要求进步,1952年7月14日于南京金陵大学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且担任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等。1955年9月因品学兼优被学校选留,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师,也任教上音附中。1964年6月-1966年9月被借调到福州军区文工团任教员,1986年被聘任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8月光荣退休,之后作为高级专家一直延聘继续为声乐教育做贡献,教龄长达58年。1984年陈敏庄教授因教学成绩卓著获得国家文化部的表彰,1985年被评为上海音乐学院“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陈敏庄教授为人师表、光明磊落、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学术上兢兢业业不断探索,她素以严谨著称,怀着一颗献身教学之心默默耕耘、因材施教,长期担任美声教研组长,长期满工作量,是一位教学成绩卓著的声乐教育家。她撰写的论文《声乐教学初探》《关于声乐基本功训练的一些看法》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她说,“我认为声乐教学成果不仅仅是能够很快推出几个学生上台参加比赛,拿名次或者得奖:教师应当保证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进步。这才是最具有本质意义的教学成果,我是尽力往这方面去做的。” 她爱生如子,大量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陈敏庄教授经常放弃休息时间与学生谈心,深入了解、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她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情谊非常深厚。

几十年来陈敏庄教授培养的优秀声乐人才遍布全国及世界,如张泽勇、詹曼华、曹铮、俞佩敏、辛杰、迟立明、谢乐等等,他们作为艺术院校的优秀骨干教师、教授、专业院团的歌唱家,在国际、国内大赛获奖无数,蜚声海内外,为国争光为上音添彩。

陈敏庄教授的逝世,是中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上海音乐学院从此少了一名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又遗憾缺失了一位可敬可亲的师者、长辈。但陈教授的音容笑貌,她和善、谦逊、真诚的人格形象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间。她毕生为党的音乐、教育事业不懈奋斗、无私无悔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是我们的光辉楷模。

敬爱的陈敏庄教授,请安息吧!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水平看教师。

——陈敏庄

追思缅怀

惊悉陈敏庄先生辞世,万分悲痛!

多年以来,陈敏庄先生对我们晚辈同事关怀备至,爱护有加。从声歌系的一名学生,到走上讲台,成为一名老师,我承蒙先生教导多年,受益良多。回想与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她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我的眼前。忘不了先生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忘不了先生上课时的激情澎湃,更忘不了先生的慈祥目光和殷切嘱托……陈敏庄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吾辈定继承先生之遗志,以先生为榜样,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学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声乐人才,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陈敏庄先生千古!

——声乐歌剧系原系主任、教授 顾平

6月8日,得知恩师陈敏庄先生逝世的消息,我悲泣不已,泪目良久,一段段回忆延绵不绝涌上心头。

与先生的师徒情缘开始于1978年,至今整整45年了。在人生最宝贵的这段岁月里,我紧紧追随着先生的脚步,从青涩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45年中,您教导我“先做人、后治学”的哲理;45年中,您灌输我“重事业、爱家庭”的理念;45年中,您启发我“会工作、懂生活”的巧思。45年来,您是我重大时刻的精神支柱、是我人生转折的指路明灯。而现在,我却永远失去了这一切……

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光明磊落,她将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对学生们始终倾囊相授、有求必应。先生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朋友真诚友善,一视同仁,总是如春风拂面般地感染着所到之处。先生一生抱朴涵真、不求闻达,数十年勤恳工作,桃李天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先生的离世,是我国声乐教育界巨大的损失!也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先生,您走了,“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了天堂。“斯人已逝,风骨长存”——您未尽的事业,一定能够由学生们去继承!您那闪耀的人格魅力,亦将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来日天堂相会,再做您的学生。

永远怀念您!安息吧……

——声乐歌剧系教授、学生 谢乐

我1979年进上海音乐学院,非常荣幸跟随了老师7年,这7年里老师不但教我如何唱好歌,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老师把她全部的精力和爱都奉献给了我们,老师对我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记得上海的夏天我热得受不了睡不着觉,老师就把我叫到家去,让我吹着风扇等我先睡着她才睡。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她总是不断提醒我戒骄戒躁,比如在听同学演唱会的时候老师说:“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他自已优点,你要把每个人优点都听出来,并向他们学习,这样你才会有真正的进步,做人也是如此。”当我说我想做老师的时候,她对我说那你一定要做一个好的人梯,这样才配老师的称号。我就是顺着老师这个人梯一步一步爬上去,我一直站在她的肩头上观望着世界。亲爱的老师,等下次再见的时候,我还能站在你的肩上吗?

——著名歌唱家、学生 詹曼华

惊闻陈先生走了心情无比难受,我的老朋友圈里又少了位和蔼可亲叫我“小董”的长辈。跟着陈老师学习工作三十几年深受激励和教诲!在系里由于她嗓音沙哑很少听她发声,在教研活动中不到无比激动时她绝不会发言,学校分房升职她都不会主动去要求什么,在湖南路学校房子(条件比较差)住了大半辈子,教学却无比的认真,容不得学生有任何差错,用艰难的嗓音反复地讲明白道理。学生在她班上进步都是稳稳当当地,她班上出了好多优秀学生。我记得陈老师也是我们系里舞会上的常客,和葛先生是最佳搭档,舞步轻盈优雅……

——声乐歌剧系原党总支书记 董海明

陈敏庄老师住院前,我俩在电话中互相鼓励喊“加油!”,她住院后我天天关注着老师姐是否好转,“眼睛能睁开了”,我心中一喜,“不能认人了”我的心一紧。没想到昨天等来的是噩耗,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下。她既是我的老师辈,又是同门师姐和退休后的玩伴,疫情前我们每星期五在张仁请老师家聚会、聊天、玩扑克牌的情景历历在目。陈老师教学严谨,为人正直,对学生既严格又关心,她培养了许多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歌唱家,许多学生毕业后仍和陈老师关系密切,一直关心照顾着陈老师。陈老师的离去,使得我们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师长,我感到万分悲痛,永远怀念您!老师姐。

——声乐歌剧系原系主任、教授 卞敬祖

敏庄走了,虽然我知道早晚会有这一天,但它来的太突然,使我痛苦难忍。我读本科时,敏庄已是留校的青年教师了,从漕河泾到淮海中路,再到福园,我们几十年朝夕相处、亲密无间。她关心我的演唱,经常帮我练习,我俩从音乐到生活无话不谈,如同家人,我俩共同度过无数欢乐和痛苦的时光。敏庄走了,使我百思不解、永难释怀的是:她在临走的那天凌晨还进入了我的梦中。她对我说:“我出院了,你怎么不来看我……”清晨就听到她走了的消息,这是她在向我告别呀,在向群里老朋友们告别呀,放心去吧!敏庄一生,孑然一身,洁身自好,将一生献给了声乐教育,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的音乐人才,她在音乐界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你尽力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安息吧!

上音也永远不会忘记你!

——声乐歌剧系教授 刘若娥

供稿:声歌系、离退休处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彭畅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

原标题:《沉痛悼念陈敏庄先生 | 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到我们心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