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七一勋章”获得者、两院院士陆元九送别仪式在京举行
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原顾问陆元九同志的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陆元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早上9点,上千人聚集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门前,陆元九同志的同事、亲友、学生、晚辈前来送他最后一程。礼堂门前挂起挽联:“殚精强国 一缕英魂存海宇”“竭虑宇航 满腔热血贯云天”。陆元九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之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陆元九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来电表示深切悼念,向其亲属表示亲切问候。蔡奇、丁薛祥、马兴瑞、李干杰、袁家军,胡锦涛、李克强、张德江、李岚清、吴官正、王岐山,张庆伟、李尚福、王勇,马凯、孙春兰、刘鹤等分别致电、送花圈或到家中吊唁,对陆元九同志逝世表示悼念。
以不同方式对陆元九同志逝世表示哀悼的还有:丁衡高、刘福连、陈求发、许达哲、金壮龙、张玉卓、雷凡培、侯建国、李晓红、谭作钧、张克俭、李仲平,吴燕生、袁洁、王海波、贺东风、张忠阳、龚波、郝照平、张洪太,上级机关领导,航天科技集团其他党组领导、航天科工集团其他党组领导,航天老领导、有关央企领导、高校领导和院士专家等。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政府、国家国防科工局,有关中央企业、高等院校、学术团体,航天两大集团公司所属单位,陆元九同志出生地政府、母校及工作过的单位等发来唁电或敬献花圈表达哀思。
陆元九同志1920年1月生,安徽来安县人,1956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至1941年8月,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1941年8月至1945年10月,先后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四川嘉定武汉大学工学院担任助教。1945年10月至1949年9月,考取赴美公费留学生,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仪器学专业学习,并担任助教工作,获仪器学专业博士学位。1949年9月至1954年8月,先后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副研究员和研究工程师。1954年8月至1956年5月,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科学实验室工作。
1956年5月,陆元九同志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1956年8月至1968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工作,先后担任室主任、副所长。1968年2月至1978年3月,任国防科工委第五研究院502所副所长。1978年3月至1983年10月,任七机部一院13所所长,其间1980年7月至1982年4月兼任七机部总工程师。1983年10月至1996年8月,先后任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常委、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常委、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常委。1996年8月至2018年11月,先后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2018年11月退休。
陆元九同志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工作期间,提出了“回收卫星”的概念,属世界首次。他出版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创造性地运用自动控制的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他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为我国惯性技术发展及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中国航天惯导系统的领军人物,陆元九同志为我国惯性技术在运载火箭、导弹武器、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规划论证作出了重要贡献。陆元九同志任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常委期间,大力推动航天系统自主培养高学历人才,航天人才断层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他在任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期间,发起“航天人才科学作风培养工程”,为推动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