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被学业、工作、情感等困扰而焦虑,怎么办?

2023-06-14 19: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本期故事关键词:不焦虑-

可以引起我们焦虑的表面原因有很多,比如学业焦虑、工作焦虑、金钱焦虑、情感焦虑、容貌焦虑、身材焦虑……所有这些焦虑都在告诉你,你对自己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不满意,但是你并没有能力解决它们。

瑞典著名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在著作《焦虑的人》中这样写道:“这年头,需要我们搞定的事情多到难以置信。比方说你得有工作,还得有住处和家庭,纳税、穿干净内衣、记住该死的Wi⁃Fi密码。有些人永远控制不住一团糟的生活,只能得过且过。”

焦虑应该是现代人最常遇见的情绪问题了。适度的焦虑是有好处的,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动力,也可以让我们在克服焦虑的过程中,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如果焦虑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你就不得不花点时间重视它一下了。

当焦虑来临的时候,不仅仅会带来负面的感受,让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抓心挠肝,不得安宁,严重的焦虑还会导致许多躯体反应,比如失眠、头疼、肌肉紧绷、胸闷、手脚冰凉、胃疼等。

可以引起我们焦虑的表面原因有很多,比如学业焦虑、工作焦虑、金钱焦虑、情感焦虑、容貌焦虑、身材焦虑……所有这些焦虑都在告诉你,你对自己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不满意,但是你并没有能力解决它们。

带来焦虑感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竞争和比较;对未来的担忧。

让我们试着逐一攻破。

1)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在焦虑的人身上,最容易看到的一种现象是:想得太多,不断地担心怎么办,担心最后的结果无法承受,却在行为层面停滞不前。焦虑往往存在于行动没有发生的时候。不管你焦虑的事情是什么,一旦你能为那件事情开始采取行动,你就会大大降低焦虑的感受。

也许你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行动不起来。无法行动来自于对完美主义的偏执,认为一定要达到那个自己认定的结果才有价值,而自己的能力不够的时候,就会一直拖延,不去行动。

比如十天后有一场重要的考试,你还没有开始复习。如果你渴望顺利通过考试,你开始复习,焦虑的感觉会大大减少。如果你觉得考不过也没关系,干脆躺平、顺其自然,大不了下次再考,你也不会焦虑。但是如果你渴望通过考试,但是又迟迟不复习,那么这个时候你体会到的焦虑是最猛烈的。

先有完成,再有完美。如果都不开始采取第一步的行动,那么渴望的那个结果必定永远只是无法触及的空中楼阁。

写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出现焦虑的感受,而焦虑的时候是什么都写不出来的。我会使用三个办法:

一是打扫房间。当我开始打扫房间的时候,我的焦虑感就会下降。当把房间收拾得焕然一新的时候,我已经忘记了刚才的焦虑。

二是运动。运动的好处已经多次提及了,任何情绪上的问题,靠运动都会有所帮助。你的身体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伙伴。

三是音乐。倾听一些充满力量和动能的音乐,也可以让自己从无法行动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跟着音乐摇摆身体,感受情绪的放松,在你感觉自己恢复了一点力量的时候,就开始为了目标行动吧。

2) 竞争和比较。

有竞争就会有输赢,有比较就会有高下,你不可能永远是赢的那一方或者永远是佼佼者。当你害怕输,你就会焦虑。况且,这个地球上有80亿人,你该如何比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叫一条鱼去爬树,它将一辈子认为自己是个笨蛋。如果你是一条鱼,你是应该去跟猴子比赛爬树,还是在大海中享受游来游去的自在?

比较无处不在,从小我们就会被拿来跟别人比较,比学习,比听话,比懂事。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即使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直至工作,你依然会拿同事跟自己比较。比较并不是衡量自己是否优秀的标尺,比输了不代表你不够好,但是会让你陷入深深的沮丧和失落。

所以,找到自己的赛道很重要。你不需要跟任何人竞争,你不需要为了证明自己优秀而去竞争,每一个证明的行为背后都是深深的自卑感。你要成为的不是任何人,不是童年那个永远拿满分的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是家财万贯的富人,别人是别人,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你自己。

把目标从超过别人改成超越昨天的自己吧。当你想要比别人更好,这样一个宽泛的目标必然会带来焦虑。你需要更加具体的细化,你想在哪方面的能力超过别人,然后就回到自己本身。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将采取哪些行动?让自己每天都比昨天好一点,增长一点知识,夯实一点技能。每天进步1%,一年的进步就是约37倍的增长。其实都不需要这么大幅度的增长,只要我们能够肉眼可见地感受到自己跟过去的不同,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满意,焦虑感也自然会越来越低。

3) 对未来的担忧。

精神分析学家比昂指出:关系的实质是看谁传递焦虑,谁承接焦虑。传递焦虑的,是关系中问题的制造者;而承接焦虑的,是在承受问题制造者的痛苦。

焦虑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家庭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受到挫折,爆发负面情绪,父母用爱和智慧承接住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支持,并帮助孩子转化负面情绪,提出建议,引领孩子使用更好的方法去面对困难。

但是现实中,往往颠倒过来了。父母不知道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并且不断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焦虑的人往往需要通过获得控制感来让自己感觉好一些,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都无法控制,那么孩子就成了唯一的目标。在长期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父母的焦虑也会逐渐内化到孩子的性格特质中。

这个带着焦虑长大的孩子,会不会在成年后的某天,突然感觉焦虑消失了,从头到脚说不出来的轻松?大概率不会。他只会在日益增加的生活压力面前,感到无法喘息的压力和焦虑,并且永远担忧着未来。

担忧未来的人,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担忧大部分都是虚幻,那么巨大的焦虑会吞噬他生活中所有的乐趣,让他整日陷于惶恐不安之中。想要看到担忧的不合理之处,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问自己: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有多大的概率会达到这个结果?在自我提问的过程中,很多过于可笑的担忧,会立刻被化解。另一个方式是使用情绪处理的四个步骤,来深层地处理焦虑的感受。

本文节选自|《情绪掌控力:做内在有力量的自己》

作者|陈思

图|《三分野》剧照

原标题:《被学业、工作、情感等困扰而焦虑,怎么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