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09动迁口述史|冯振发:1953年的时候这里都是荒地
【编者按】
2009年正值虹镇老街6号、7号地块动迁征询,具体政策明确下来,人心思变也难免人心不稳。记者前往采访,以“口述史”形式留存下当时居民们的所思所想——距离与空间,空间与价值,对家庭关系的冲击乃至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今日回溯,个人命运总与时代紧紧相连,无论做何选择,都已成为变革中重要的一处注脚。
澎湃新闻:到这里大概是多久?
冯振发:正好1953年春天的时候,那个时候这里都是荒地。当时东沙泾路是一条河,这里是农田,我们这还有一个坟山呢。我们几家联合,就租了一些土地,就造下来的,原来造的时候是平房,人多了就往上翻。
澎湃新闻:翻了两层?
冯振发:当时是翻了两层,翻了两层对面就搞(麻烦),说把阳光挡住了。后来对面他们自己也造三层楼了,你们好造那我们也加起来了。现在一共三楼,90平方,卫生间厨房都不算了。
2009,冯振发。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澎湃新闻:现在水电煤什么的都自己装好了吗?卫生设施什么的?
冯振发:卫生设施我不装,人家都叫我装,人家都装了,我不装。如果有这个排污管的我就装,没有排污管排在阴沟了,不是自己弄自己嘛。
澎湃新闻:叔叔你住在这里那么多年了,有50多年了,你觉得住得有什么不方便的吗?不习惯不方便的?
冯振发:说的难听一点,本来房子没翻之前,好像是蛮不习惯的,现在房子翻好了以后也没什么不习惯。
澎湃新闻:你想从这里搬走吗?
冯振发:我等动迁呀。当时谈可以有两个原则,一个可以按照人口,一个按照面积。你15万,哪个(方案)划算你们就选哪一个。 我和我弟弟,我弟弟他只有两个人,他和老婆离婚的,就一个儿子,他面积比我大,他(房子)一百三十几比我大。当时我翻得早,只翻了三分之一,我弟弟翻得大。要谈大家分开谈,(拆迁组)说你们只有一张土地证。但现在事实情况是他归他我归我,我们实际是两个户口的,谈就谈,不谈就拉倒,就这样的情况。
澎湃新闻:当时你们是多少人,他给你什么样的价格?
冯振发:当时他后来是同意了,同意可以按照人口(方案)谈了,开头是13.5万,后来有一次增加到23万,25万了。后来又来了,说人全部算到一起,我拿房子。意思说你拿房子的话,也是根据你面积的。
澎湃新闻:13.5万一共是多少人?
冯振发:我们这个房子是9个人,我老婆,我妈妈(和我)三个,两个儿子他们三口之家,一共9个人。
2009,冯振发家的一角。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澎湃新闻:你希望怎么样达到你心里希望的,到了什么水平是你可以接受的?
冯振发:30万以上就可以走了,就算了。30万以上大家就可以谈了,你让一下我让一下就好了嘛。总归条件好一点的方便一点,各方面买东西看病方便一点,离儿子近一点。如果货币分房的话,房价这么贵,能买二手房也可以了,和儿子住的近一点,可以照顾我们,总归这个样子的。像现在我们弄得好(我们)帮帮他们,等到弄不动了他们帮我们,总归是这样的。
澎湃新闻:对房子大小没什么要求?
冯振发:对房子(要求)也不要太大,三室两厅岁数大了也没什么意思,厕所也没有没意思,两室一厅也可以了。
澎湃新闻:你有没有很强烈的愿望想离开这里?
冯振发:说起来因为像现在这个地方,还是早点离开好。什么道理呢,治安条件不好,经常被撬门,偷东西。
澎湃新闻:你碰到过吗?
冯振发:我家门是没被撬开过,撬还是来撬过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