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亚欧大陆的腹地,我做了《帆》的帆
起初在为这本书命名的时候,殷健灵老师想过其他一些名字,比如说《天涯白帆》或者是《看见白帆的窗口》。这是指这本书的起点,那扇远在天涯的迈克·金写作中心的窗口。后来,在电话里,她提到了《根》,说让妈妈联想到了这部经典的作品。《根》是一部上世纪的关于美国黑人的故事,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上溯到了自己家族六代以上的祖先,层层叠叠地追根溯源,才慢慢有了关于黑人在美国奴隶制下的苦难历程的故事。《帆》里面的人们,恰好也在追寻着自己的身份和在异国的土地上感知着流淌在血液中的古老的文明的联结。
那不如就叫《帆》吧,我说。
那就叫《帆》吧!她有些兴奋地回应着。
于是,便有了《帆》。
我想,在迈克·金的日子里,她大概每天都能透过那扇窗看到远处的海湾和被碧蓝色映衬的白色船帆。就是那些随意停靠在海面上的小三角们,一点一点漂进了她的心里,逐渐开始有了队形,找到了秩序,最后被更加整齐地一行行排列成文字,再流到每位读者的手中的。
如果单纯把“帆”当作一个名词,它是指利用风力使船前行的布篷。它的使用对象是船,使用范围是无垠的大海。
帆是大海里的王者,可是在陆地上却有些无措,不过没关系,每位读者都可以做《帆》的帆,陆地上的帆。汽车,火车,或者是飞机拥有了帆会不会更加“一帆风顺”呢?(哦,飞机还是算了,飞机可不希望“风顺”,因为理论上来说,飞机在逆风的时候更加有助于飞行)
就这样,我做了《帆》的帆,带她到了大陆深处,让她看见除了大海以外的世界,广阔的原野和大地,无尽的森林和草原,还有,世界上离星星最近的地方。
当列车一路西行,向亚欧大陆的腹地行进的时候,殷健灵老师刚好有一场直播,我把平板和《帆》靠在窗户上。正在穿越无人区的火车经常收不到信号,所以那场直播我没有听到一句完整的话,除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妈妈打电话找她,她不好意思地对观众说要接一下电话。固定电话放在她们家的窗台上,古铜色的外壳有着金属的光泽,用的时候,需要把上面的那块典雅的布掀开。她是一个很念旧的人吧,或者说,是一个在坚守的人,在飞速的现代化洪流裹挟下,勇敢得像是江心小洲。她是一个坚持做自己,甚至逆流而上探索问题的本质的人。要是书也有自己气质的话,那这恰好也是《帆》的气质。
我们带着桌子和小板凳在羊卓雍错边野餐,小太阳拿起一把凳子往远处走,我追上她,把书翻到“1991年的喜莲”,对她说:“看这一章,你会喜欢的。”
没过多久,她惊喜地看向我:“她写得好好!我觉得她好懂我啊!”
“那可不,她可是我的高冷猫耶!”我看似漫不经心地回应着,实际上心里却欢喜极了,因为她也喜欢我的高冷猫呀!
我喜欢别人喜欢我的高冷猫。
我叫殷健灵老师高冷猫,因为她有时候像《帆》里的奥斯卡,像那只桀骜不逊而又冷傲的猫咪。她像是奥斯卡一样跟我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有些时候我觉得她像是那只高高在上而又冷漠的猫咪,让我无论如何也靠近不了。可是我还知道,她也像奥斯卡一样,对万事万物充满着好奇,悄无声息地观察和掌控着一切,她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靠近的猫条零食的时候,也在偷偷地注视和守护着我。
不过殷健灵老师本来就该做天上的那颗摸不到星星呀,她的内心灯火通明,这也意味着她不会永远把光芒照到一件事或者一个人身上,因为她和其他星星们要点亮了整个星空,整个中国儿童文学的星空。
这就是文学。
发端于孩子们混沌的虚空的心灵中,日益苏醒,萌芽,随后便源源不断地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力量。虽然我早已经不再是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可是有一天,当我回溯许多问题的根源的时候,为什么我会成为现在的自己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许多源头都指向了以往阅读过的殷健灵老师的作品,是她的故事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是她的光芒给了我无尽的憧憬与希望呀!
所以从那时起,我总想着自己能够为她做些什么,现在我正在做《帆》陆地上的帆啊!虽然只是一艘小小的孤零零的帆,总有一天能够远航到正在等待一艘船的机场里去呢。
于是,我带着《帆》到了结冰的纳木错上行走。
带她看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带她去尼泊尔和印度的边境。
带她去看那座一夜消失的古格王朝。
带她去神山冈仁波齐朝拜。
最后,她需要找到在等一艘船的机场了,可是机场在哪里呢?
送给喀什的小朋友们吧,这是这趟旅程的终点。
在一天傍晚,我们在叶城等着孩子们放学,并把《帆》送给了两个小姑娘。我们和小朋友们告别以后,发现身后是“幸福路步行街”。
我们慢慢地在这条因为平民英雄而幸免于难的幸福路步行街上行走着,感受着属于我们的幸福。最后,走到街头的时候,我们停下了。高高的烫金的“幸福路步行街”几个大字闪耀着光亮。
她的手指头钻进我的指缝里,填满了空隙,我们通过手指互相传递着力量。我们互相拥抱和依靠着对方的身体,小太阳抬头看着这条路的名牌,她的心里装着这条路,这座城市,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而我的思绪随着《帆》漂到了小朋友们的身上,她们会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也会带给她们光亮吗?她们未来会像帆一样在大海里乘风破浪吗?
我不会知道答案。
不过我知道,我做了《帆》的帆,我带着帆找到了一座停泊的机场。
原标题:《在亚欧大陆的腹地,我做了《帆》的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