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BMW卓越城市讲堂|刘春蕾:运用信息化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2023-06-12 17:42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IT工程师刘春蕾走上公益之路,是从2008年开始。当时,他在上海郊区置业并入住,夜间却常有异味袭来,业主们这才发现,不远处就是一处垃圾填埋场。刘春蕾随即意识到,之前购房者们没有获知这些信息的渠道。自己的专业就是信息化,面对这类障碍,又能做些什么呢?

虽然附近的垃圾填埋场封场,问题妥善解决,但刘春蕾对这个更大的议题念念不忘。2012年开始,他与几位同行朋友,一起制作了一些开放数据和众包数据结合的地图,希望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知道身边环境的情况,并能及时给出反馈。2014年起,刘春蕾全身心投入这项工作,创立上海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

这十余年中,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气候变化挑战严峻,刘春蕾的思考也更加深入。他意识到,除了单纯的知情权、参与权之外,还要关注导致问题的根源,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这些也正是ESG评价体系所给出的方向。

由此,刘春蕾所创设的青悦环保,当下所进行的更多工作,是参照国际和国内的标准,对企业、政府等机构和部门,在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披露、绩效等方面进行赋能和服务。比如,提供一些数字化的支撑工具,促进各方更好地进行信息披露。

回顾这些年的历程,刘春蕾认为,在满足公众知情权方面,比如法律法规的修订、政府的履职能力、相关企业的意识等,当下都有了很大进步。但部分细分领域的信息公开也还需要继续推动。这些仍然需要长期的积累。

作为关注城市的资深环保人,刘春蕾也来到了第三届宝马集团中国可持续峰会 2023 BMW卓越城市讲堂,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所思所想。以下是针对刘春蕾的访谈所进行的整理。

2023年6月5日,刘春蕾在第三届宝马集团中国可持续峰会的会场。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您一直在关注各种环境数据。这十余年间,这些数据是不是更容易获得了?其中存在哪些进步和障碍?

刘春蕾:相对来说,大部分环境领域数据更容易获取了,包括公开的政策法律规定,公开信息的完整度、正确性、及时性等,并且建立了很多的专项信息公开的信息化系统,比如排污许可、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等,同时很多网站底部有“政府网站报错”链接,可以提交反馈,处理速度较快。

存在的障碍主要包括:第一,一些部门将信息转换为图片进行公开,这给再利用增加了难度。第二,一些网站加入了很多不够智能化的反扒措施,导致正常的人工查询有时也会遇到障碍。第三,有些数据的正确性存在问题,会产生一定的误导。

当下对环境有各种评价指标。您认为,哪些部门的数据公开与数据开放,对公众而言是最为关键的?一般公众应该如何参考这些数据?

刘春蕾:很难说哪些最为关键。从不同应用角度去衡量,这些数据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有一些数据与人的健康与生命直接相关。对公众而言,可能比较直接的影响还是天气及其预警,空气质量,水质(包括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流程公开),土壤等环境质量信息,包括从城市到农村的数据。目前农村公开的数据还比较少。

作为一般公众,主要需要了解这些环境质量数据背后的影响,比较及时地做好自我防护,有余力的可以参与监督污染。

我们在运用国际和国内的标准,对诸多企业的相关工作进行一些衡量。看看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大家的信息披露和绩效方面如何。信息披露方面,包括负面的披露是否平衡。绩效方面,比如单位营收的能耗、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等,数据表现如何。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看到企业到底做得怎样。无可回避的是,因为不同的能源结构基础,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在绩效方面会有一定差距。但企业总体非常复杂,分布非常广泛。在这个规模基础上,有一些中国的头部企业,在信息披露和绩效方面,已经做得很好,并不弱于国外的企业。

城市这样一个复杂系统,会对环境监测具体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哪些部分易被忽略,值得人们引起更多重视?

刘春蕾:城市系统产生的各类污染较为复杂。表现在分布广,种类多(水土气声光辐射、新污染物,等等),随机性和突发性强,以及区域性强等方面,这对环境监测的覆盖度、全面性和及时性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新污染物,比如微塑料等,因为监测技术,成本等原因,是暂时无法被量化的。另一些新污染物,包括POPs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化学品,重点监控化学品,抗生素,微塑料等,是容易被忽略的,因为普通公众可能平时接触比较少,或者还不清楚其危害,应该引起人们更多重视。

当然,在对公众如何讲述方面,我们也意识到,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去进行能够有影响力的传播。因为不同的利益群体会有不同的视角。如果让相应人群体会到,这件事情与自己实际存在正向关联,那么就会更容易推进。

作为环境数据的关注者,您对城市系统的数据公开有哪些建议?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向怎样的方向去努力?

刘春蕾:目前部分省份及城市设置了数据门户,进行了主动的数据公开和数据开放。复旦大学有个“开放数林指数”的项目,来评估各地数据开放程度。

建议各个城市和企业加大无限制类数据的公开。对于没有必要控制的数据,不能再加上过多的限制。要多从使用者的方便性,可利用性,鼓励创新,鼓励AI应用等角度出发公开数据,给出更多可自由使用的数据,便于更加灵活地创新使用,增加数据应用的各种可能性。

当下针对企业的ESG评价体系中,是否存在一些盲点?又有哪些做法是应该受到鼓励的?

刘春蕾:我们在ESG方面的工作,当下比以往顺利很多。因为,在这个方向上,各个政府部委及高层方面都给予认可和支持,已经发布了不少的政策;而企业也意识到,这些指标,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总之,关于ESG的意识和理念的普及程度,比之前大大提高。后面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推进落实。

当前针对企业的ESG评价体系有很多,各自有所侧重。有的指标很多很详细,基本按照一些国际ESG信息披露标准进行。可能各自也有盲点,但是,整体系统性的盲点,当下已经比较少了。

一方面,从时空维度而言,对于企业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更及时的掌握与评价,未来可以加强。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地区,企业处于不同发展水平,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不同,一个更加适应企业具体经营环境个性化的ESG评价,应该得到鼓励。

您有哪些关于未来的期待,又需要怎样的支持?

刘春蕾:无论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或是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期待我们自身能够探索和把握好这种规律。

一方面,需要为了公共利益,做更多的事情,进行一些监督,去争取更多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让正向的事情能够自然而然发生,不是单向说教,而是顺势而为,利用现有的机制,推动一些合作顺畅地运转起来,让大家能向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协力共生。

    责任编辑:王昀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