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图呈现中国非遗保护20年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3-06-11 15:01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在中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国家图书馆6月10日举办了“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传承人记录成果特展”系列活动。活动以国家图书馆为主会场,邀请全国220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进行联展联映。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活动现场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活动现场

中国于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最早的缔约国之一。截至目前,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册的非遗项目共计43项,总数居世界第一。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该展览主要以科普性质的展牌的形式呈现。

中国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43项非遗项目

20年来,中国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录体系,公布了五批共155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过10万个;建立了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认定了五批共3057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并探索总结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理念和方法,如开展区域性整体性保护,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保护非遗及其孕育、发展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开展生产性保护,认定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支持各地设立非遗工坊;实施非遗记录工程,与时间赛跑,留住非遗传承人的记忆与技艺等等。

国家图书馆在展览中呈现的即为中国为抢救、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做出的工作,特展聚焦“人类遗产,中国智慧”“建档记录,履约实践”两大主题,依托近年来中国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取得的成果,回顾20余年来中国的申遗历程,梳理中国20年来在非遗保护建档记录方面的履约成果,展示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43个项目的独特魅力和保护传承取得的进展。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43项非遗项目的展示与介绍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43项非遗项目的展示与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从2015年开始承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学术咨询和验收工作,截止去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验收完成的8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项目中的优秀成果,涉及题材和主体对象丰富多样,拍摄创意和技术手段均新颖特别。

特展中也展映68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影片,它们全部来自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包括2022年中国最新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以及较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活字印刷术等项目。

展映环节

扫码可观看记录成果展映

国家图书馆也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开展,展览展映活动将持续到7月9日。公众可关注国图影院影片排期,到馆观赏公益放映,或通过国家图书馆非遗记录工程成果在线展示专区(网址为:ich.nlc.cn)、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观看影片。

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由于大部分传承人已步入暮年,有许多项目留下了传承人最后的影像。通过对记录成果的展映,这些珍贵的影像作品得以与公众见面,而这些作品将作为国家文献资源得到永久保存。截至目前,此项工作已开展对1800多位传承人的记录,并已完成了对1040位传承人的记录。

黑白头像的是已故去的非遗传承人

非遗记录工程已完成对1040位传承人的记录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