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晒太阳晒出“不死的癌症”,还会损伤这两个器官

2023-06-18 07: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编辑部 陌陌 常笑健康

每年的五六月,不似早春,乍暖还寒,也不像盛夏,令人生畏。不过就是这样的时节,外出游玩一趟,你也可能受到意外伤害!

今年五月,一女子在三亚吹吹海风、晒晒太阳,一周后,不仅被晒伤,居然确诊了一种不死的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1]。

晒太阳会得系统性红斑狼疮?紫外线的伤害有这么大吗?

红斑狼疮概率小

紫外伤害得重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中国大陆的发病率很低,10万人中大约只有30-70的“幸运儿”会患上这种疾病,这概率比天生“熊猫血”都要低很多。

而红斑狼疮的病因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激素等,紫外线只是其环境因素中的一个诱因,并非主要致病因素。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人体有两个最重要的器官很容易遭到紫外线的攻击,需要引起大家,尤其是中老年朋友的重视!

01

眼睛怕它:

健康人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眼睛,视力好坏也是老年人晚年生活是否能够自理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眼科医生的观念里,眼睛就是紫外线攻击的“靶器官”,当足够量的紫外线摄入眼睛内,角膜、结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黄斑部,都无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2],从而可能诱发眼翳、角膜炎、白内障、黄斑部病变等疾病。

同时,紫外线的强度和纬度、海拔有关,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紫外越强。纵观全球白内障发病率就会发现,纬度低的热带地区白内障的发病年龄通常要比温带地区早10年左右。

不过,对比明确知晓紫外线能伤害皮肤的人群,知晓紫外线伤害眼睛的调查结果仅占一半。

02

皮肤怕它: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拜登,再次因为健康问题备受全球瞩目。医生在他的胸部发现了一个病灶,确诊是基底细胞癌。据拜登的医生所述,他的皮肤癌可能与早些时期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又没有做好防晒工作有关……

基底细胞癌只是紫外线对皮肤伤害的一个缩影。研究表明,紫外线中的长波紫外波和中波紫外波是非色素性和色素性皮肤癌的重要致病因素[3],其诱导的DNA损伤与光致癌作用密切相关。

以全球皮肤癌发病率第一的澳洲为例,超过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人,一生中会患上了除了基底细胞癌之外的,包括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等各类皮肤疾病,这其中以黑色素瘤最为致命。

从以上两个健康角度来看,阳光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又是隐藏在生活中的健康杀手。

紫外是把双刃剑

身体怕它又爱它

之所以说阳光是生活的必需品,这是因为紫外线可以促成身体产生维生素D,这对某些器官来说,它很重要!

1

骨骼爱它:

阳光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有利于骨骼健康。

2

乳腺爱它:

每天晒太阳1小时以上的人,乳腺癌风险降低16%。

3

胰腺爱它:

维生素D缺乏时胰岛素的分泌会被抑制,补充维生素D以后,胰岛素水平增加,血糖水平下降。

4

大脑爱它:

维生素D的生成可以促进大脑健康,延缓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的进度。

5

免疫系统爱它:

维生素D对免疫功能尤其是对细胞免疫具有调节作用。

6

心血管系统爱它: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高血压发病率增加。

鉴于阳光对身体的健康益处更加重要,这也对我们利用紫外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对紫外线加以善用,记得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该躲的时候躲

每年的5-8月份是紫外线的最强输出期,其强度会比其他月份增加至少10%~20%左右[2],这几个月份减少外出的次数,走背阴处、树荫下,是一种办法;另一方面,紫外线在每日的上午10点~下午4点最强[4],外出时间也可以尽量避开该时段。

出行时,穿好防晒衣,戴好墨镜和帽子。专业的墨镜可以阻挡吸收90%以上的紫外线,是保护眼睛的关键。帽子也可以选择宽檐帽,可以遮挡掉更多的阳光。

该晒的时候晒

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晒太阳总是比不晒太阳好,晒的时间久总是比时间短好。

夏季晒太阳,要掌握好时间规律,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最好,每次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合成和利用维生素D的能力降低,时间可适当延长,或者通过补充维生素D,来弥补自身合成能力的不足。

同时尽量到户外,而不是隔着玻璃晒太阳。晒的时候,头部、四肢、背部是重点。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类同样也离不开太阳,学着做一个会晒太阳的健康人吧!

参考文献:

[1][2]马艳.浅谈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及防护[J].中外医疗,2011,30(02):186.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1.02.138.

[3]康玉英,甄雅贤,顾恒.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2):773-775.

[4]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